在許多圖案中,兩條龍所戲的珠,都被畫作一個火球的形狀。有人說,龍所戲耍的火珠是由月珠演化而來的。而《述異記》載,凡珠有龍珠,是龍所吐的。越人有句諺語:“種千畝木奴(柑橘),不如一龍珠。”清代屈大均也曾在《廣東新語》中說:“合浦人向有得一龍珠者,不知其為寶也,以之易粟。其人納入口中,誤吞之,腹遂漲滿。不能食,數數入水。未幾,遍體龍鱗,遂化為龍。”看來,龍珠可能是龍的精華。
“雙龍戲珠”在漢代便成為一種吉祥的裝飾圖紋。如是橫形的,雙龍便以對稱式分列左右,呈行龍姿态。如是近于方或圓形的,雙龍則成上下對角式,表現出升降狀态。不管是屬于任何形狀,火珠均在中間。
我們在“二龍戲珠”圖案中看到的珠是一顆狀若火球的“火珠”,其下方為滔滔海浪。火珠冉冉升起于大海,搖曳晃動,光芒耀眼。古人認為黃道附近的星空可分為東、南、西、北四方,并分别用相應的吉祥靈獸來表示:蒼龍為東方,朱雀為南方,白虎為西方,玄武為北方。既然“蒼龍”處在東方,那顆火球似的“火珠”顯然應該是太陽的化身。所以,二龍戲珠裡的“龍珠”實際上是古人對太陽崇拜的表現。
而龍亦有雌、雄之分,雌、雄之龍呵護龍珠,猶如鳄魚和蟒蛇對其卵之呵護是一樣的。古人的這種思維應當在情理之中。有的學者分析,雙龍戲珠其實是一種對于生殖的崇拜。“龍”是一種具有極強繁殖力的神物,加之其能吐水火、出雲入雨,自然受到人們的崇拜。因此,雙龍戲珠中的龍,往往是一條雌龍一條雄龍,那麼它們所戲的珠,很可能是龍蛋。其實天下本來就沒有真正的龍,那麼何來龍珠呢?古人所指“蛟龍”實際上為鳄魚和蟒蛇一類的卵生動物。它們可在陸上爬行走動,又可在水中遊弋自如,兇悍而殘暴,令人畏懼。它們所産之卵為圓形,又備受它們呵護,或守于其旁,或偎依其側,形影不離,愛護有加。于是古人就把鳄魚、蟒蛇的卵逐漸引申為“珠”,而後漸變為“龍珠”。這是一種由原始圖騰而化來的吉祥圖案。
還有一說,據專家考證,“龍戲珠”與佛教有着淵源。在佛教中,有一種寶珠,叫做摩尼珠、如意珠。佛教東傳之後,摩尼珠、如意珠也随着佛教傳入中原,并與中國的龍文化緊密結合了起來,産生了“龍戲珠”。“龍戲珠”是在我國唐宋以後才出現的一種文化形式,便是一個佐證。
還有一種說法,稱雙龍戲珠所戲的火球,其實是球狀閃電的化身,據說這顆火珠是雷電的象征,而龍則是主司雷電的神。在中國的龍文化藝術中,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或“三龍戲珠”等造型,表達了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因此,龍戲珠與古人對雷火的崇拜有關。雷作為一種可怕而激烈的自然現象,對古人來說十分神秘可畏,因此,古人認為,龍能行雨,自然也是雷的創造者。雙龍戲珠,其實是描繪雙龍行雨的過程。
不過,從美學和浪漫的角度考慮,人們更願意相信龍所戲的珠稱為“龍珠”,多為夜明珠、珍珠。古人有“龍珠在颌”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據說是龍吐出來的。其實,除了“二龍戲珠”,還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祝頌平安與長壽的意義。
喜歡木器的朋友可以加我dthmww
主要生産紅木家具 手串 工藝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