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用偏見來裁剪聲和光,然後縫合成一個巨大的我。隻要我的歌唱心無旁骛,我的音樂必将獨木成林。”
主打美聲演唱的《聲入人心》火了,豆瓣評分高達9.2分。
一群音樂專業素養高、演唱音域廣、身材顔值好的年輕男生,竟成功推動小衆藝術“出圈”。因為他們的歌唱,大量藝考生開始對音樂劇專業感興趣,大量粉絲一分鐘搶光票沖進“曲高和寡”的劇院。
《聲入人心》這檔原創新形态聲樂演唱節目,蟄伏期長,厚積薄發。從普通的音樂專業學生到整個行業的資深前輩,似乎都将它的出現與火爆看作一個裡程碑。
原來高雅藝術并未冬眠,原來美聲男孩的音樂夢也能獨木成林。
傳承是該領域的獨特氣質
《聲入人心》總導演任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剛進湖南衛視時,台裡那會兒主要在做“超女”“快男”等素人選秀綜藝。而之後任洋特别希望能做出一檔素人主題的專業音樂節目。
“我們做調研時,發現素人音樂節目基本都是流行音樂題材,且重複得很嚴重,這時候該如何突破?”任洋表示,策劃初期他們嘗試聚焦過戲曲、民歌等方向,但随着調研深入,發覺美聲的空間更大,主要原因之一為“反差感更強烈”。
“過去大家認為美聲高雅,也認為美聲歌者通常都是年齡大,形象不那麼好的人。”任洋指出,年輕的美聲演唱從業者,容易給觀衆帶來意外而強烈的反差感。
《聲入人心》節目中的3位出品人廖昌永、劉憲華、尚雯婕在100天内,對36位演唱成員進行分組打磨、陪伴成長。演唱成員對聲樂作品的演繹,既有釋放個性的獨唱,亦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多樣形式。
《聲入人心》聯合制作人邢麗琴說,他們秉持要做一檔純粹音樂節目的初衷,絕不為了綜藝噱頭去找非專業的人來唱歌。他們發現,在美聲領域表現出色的年輕人“一般不是自學成才,需要學院派打磨訓練”。因此,節目組奔赴知名音樂學府、高校聲樂專業物色人選,請老師推薦學生。
或許就是嗅不到選秀、造星的偶像PK氣味兒,大家在網絡上談論時,習慣把這36個年輕大男生看成一個團體。由于節目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錄制,且梅溪湖的鏡頭時常于熒屏上閃現,于是網友自發給這群男生起了組合名“梅溪湖36子”。
在“梅溪湖36子”中,“師門”“同門”組合,是頗有意思的亮點,例如37歲的餘迪和26歲的翟李朔天,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阿雲嘎和鄭雲龍,則是北京舞蹈學院2009級音樂劇專業的同學、室友。
“傳承,是該領域區别于流行音樂的獨特氣質。”據邢麗琴的觀察,“梅溪湖36子”之間情感真摯,沒有勾心鬥角,私下相處特别有禮貌。“他們一直接受正統的聲樂訓練,師承關系很明顯。尊師重道的思想,從他們踏入行業門檻開始就貫穿至今。而且重唱這種表演形式需要歌者之間的配合和包容,所以我們會看到節目中年長的哥哥一字一句幫弟弟們矯發音調音準;首席為了實現成員的公演舞台夢,選擇他作為重唱的搭檔。”
從劇場live切換為電視綜藝
《聲入人心》人氣暴漲,粉絲都若“老母親”一般感歎“孩子們終于火了”,或在音樂App的選手歌曲評論區呼籲:“求求大家都來看看音樂劇,看音樂劇一定不會後悔的!”
北京師範大學95後粉絲蕭宇說,以前對音樂劇歌劇不了解,覺得美聲難聽;但現在會覺得美聲真好聽,“走入大衆主流審美,走入我的審美”。
《聲入人心》演唱成員、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美聲專業的鞠紅川坦言,他們這群年輕人,位置不在一線、二線,收入上有困難,想把想法實現也是有困難的。“你想要做你想做的東西,就要做更多不想做的東西。我們想通過這麼多年學美聲的經曆,把對中國藝術歌曲的理解融入進音樂裡,讓更多觀衆喜歡”。
鞠紅川由于閑不住,協助節目專業老師做一些編和聲的幕後工作,因此被粉絲稱為“梅溪湖35人背後的男人”。
“時間比較短,老師們忙不過來,我和好友李琦一起協助人聲指導黃韻玲老師,做歌曲人聲重唱設計。不過我們在設計時發現問題:讓獨唱演員唱合唱,他是不自在的,不由自主地就跑音;而合唱演員在獨唱的時候,舞台表演就不如獨唱演員。”
出身标準“學院派”的男生,從劇院舞台的live切換到電視綜藝的錄制空間,他們需要适應和摸索。
鄭雲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在音樂劇舞台上要用兩個小時去演明白一個角色、唱所有的歌;需要舞美、燈光,包括其他演員的配合,才能诠釋好一個角色。“而在《聲入人心》中隻有一首兩分鐘的歌,我用我的改編技能和别人的配合去把這首歌唱明白”。
來自内蒙古鄂爾多斯市的阿雲嘎,用《希拉草原》圓了在舞台上唱蒙語的夢。和劇院的演出不同,沒有音樂劇的情境,阿雲嘎演繹這首歌時隻身一人,隻用一把馬頭琴伴奏,用腳打着節拍,把故事和情緒“拍”進觀衆心裡。
從阿雲嘎隐忍的演唱裡,觀衆仿佛看到遠方将士無望返鄉,在草原上望着月色,想起自己的愛人和家人,用自己的鮮血在白衫上寫下了家書。
與其說《聲入人心》為美聲男孩提供展示平台,不如說節目頗像一艘全新設計搭建、從無到有的航船。除了演唱,每個美聲男孩不由自主出謀劃策,貢獻閃耀自己閱曆光彩的創意和力量。
美聲亦能很潮很流行
《聲入人心》已收官,熱度未褪。在《歌手》的亮相,又擴大了這群美聲男孩的魅力輻射圈。
回首來時路,任洋說當初最大的顧慮是觀衆對美聲題材的理解和适應難度,“這幾年很多晚會都看不到美聲演唱者的身影了”。
但很快任洋找到了突破點:美聲可以和流行結合,可以用重唱等多元形式。隻要是好聽悅耳的音樂,如今的觀衆都會愛上。而美聲原來受到的“冷遇”,還是歸咎于傳播方式的局限、展示平台的缺乏。“原本大衆對美聲理解較單一,美聲其實很豐富,能古典,亦能搖滾,很潮很流行”。
“我們想做‘融合音樂’,畢竟若太專業,觀衆會有接受障礙。”邢麗琴特别提到了出品人廖昌永。節目組策劃時選中他,一方面其極高的專業性和知名度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廖昌永10多年前就做過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融合的嘗試,比如專輯《情緣》《情釋》。
邢麗琴說,廖昌永是“欣然接受”的。“廖老師說可以預見,專業圈會有很多聲音,但是我們不要怕,堅持初心,業内不同聲音會越來越少。這個原創節目,我們在錄制過程中不斷修正”。
關于如何做好“融合”,演唱成員自身的感悟最深。
鞠紅川認為,首先要和音樂團隊充分溝通,演唱者要具備深厚的音樂基礎,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才能消化種種想法,轉化為現實。
“比如在常聽的歌曲裡融入美聲。像蔡程昱的高音非常‘華麗’,把他的聲音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就會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還有鄭雲龍和阿雲嘎音樂劇的表現方式;我自己可以把擅長的流行音樂和美聲結合起來。”鞠紅川說,像《鹿 be free》《never enough》,觀衆聽了都覺得震撼和感動,說明能接受這種改編。
《聲入人心》演唱成員高天鶴感慨,這門藝術其實是多元化的,“它可以和搖滾結合,有R&B曲風,用美聲唱流行等不一樣的表達形式”。
“在舞台上的每一分鐘我覺得都很珍貴,不能浪費每一次機會。我使盡渾身解數,說是我的獨門絕技也好,多年來訓練出來的技能也罷,我僅僅是想給觀衆展示美聲。”(記者 沈傑群 實習生 陸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