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尚未普遍運用于課堂的那些年,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們學識淵博、思維敏捷、個性鮮明,講起課來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看似随性卻能做到“行散而神不散”;如今,教學理念層出不窮,教學課件的制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語文課應有的生氣和趣味,師生由優美的文本獲得的生命愉悅感,也随之銷聲匿迹了。語文的本色、本真和妙趣到底去哪兒了呢?下面我們就從公開課入手,列舉一些常見的現象,以引起大家對此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本文作者之一:江蘇省南通市海安中等專業學校楊一成
活潑新穎、獨具匠心的闆書設計幾近絕迹。闆書作為直觀呈現教學内容和寫作特色的載體,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闆書設計應該形象直觀、布局合理、有的放矢、邏輯缜密,應該在課堂小結環節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應該讓學生在課後複習時收到綱舉目張的功效。然而在各類公開課上,我們很難見到這樣的闆書設計,大多數情形是:黑闆上要麼“白茫茫一片真幹淨”,要麼随意書寫隻語片言,要麼就是課件内容的簡單複制。不客氣地說,這種公開課,即使課件制作得再精美,活動開展得再熱鬧,各個環節銜接得再流暢,對于授課者來講,也有着無法彌補的缺憾,因為闆書設計最能折射出你把控課堂的能力和真實的教學功夫,且有着不容置疑的信服力,豈可随便忽略或敷衍對待?
吝于品味語言文字,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語文”二字及語文課程使命的理解曆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人們的見識多麼的殊異,我們覺得帶領學生品味涵泳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美都應是語文老師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若離了它,語文課還有何趣味可言?什麼陶冶性情、傳承文化之類的理想目标豈不成了空中樓閣?可是在公開課上,我們很少見到教師興緻勃勃地啟發學生調動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欣賞重點文段的情景,即使有師生共同賞讀的環節,也是淺嘗辄止,或是盡量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根本不給學生馳騁想象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風氣蔓延開來,學生學習語文最寶貴的能力——想象力自然就會遭到限制甚至扼殺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提及學校教育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寄望于學校的隻是不要把擁有想象力的孩子的想象力扼殺掉,這樣就足夠了。”觀照村上春樹的隐憂,我們是不是需要反省一番呢?
難見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不能彰顯獨立思考的精神。這一現象可以說較為普遍。很多教師的教學内容基本上就是将教學參考書或别人的課件直接搬到了課堂上,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難點,隻要教參上或别人的課件裡沒涉及或語焉不詳,他就回避了。例如季羨林先生的《富春江上》這篇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可是竟完全出我意料:在平闊的水面上,在點點青螺上,竟又出現了一個人的影子。它飄浮飛駛,“翩若驚鴻,婉如遊龍”,時隐時現,若即若離,追逐着海鷗的翅膀,跟随着小燕子的身影,停留在風帆頂上,飄動在波光潋滟中。這裡的“人影”究竟該如何理解呢,不要說學生了,就是教師在備課時恐怕也會感到有點困惑,然而遺憾的是,我們聽過好幾節公開課,卻無一人給出明确的解釋,原因很簡單,教參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别人的課件又無從借鑒,所以隻能“王顧左右而言他”,含含糊糊地巧妙避開了。此類例子還有不少,足見部分教師獨立思考精神的匮乏。
教學模式(套路)千篇一律,缺乏鮮明的教學風格。俗話說教無定法,可如今隻要上公開課,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模式,即套路,否則就有不規範之嫌。于是乎,不論什麼樣的文章,教師隻能講授30分鐘甚至更短,其餘的時間必須通過習題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于是乎,不管有沒有讨論價值的問題,總要先小組合作探究一番,然後推出一位代表發言。于是乎,隻要講到古詩詞,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引導學生讀懂讀透文本,而是要求他們跟着所謂的範讀音頻一遍又一遍地齊聲朗讀(這一點本身就值得商榷,因為範讀也無固定的标準,每個朗讀者都有自己處理文本的獨特方式,朗讀起來必然體現出不同的個性和風格),還美其名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此一來,課文和課堂的特色,教師區别于他人的教學風格自然就無從體現了。
不顧教學規律,一味追求課堂教學環節的完整。一節課,尤其是公開課,講求從課堂導入到布置作業的教學流程的完整本沒錯,但不少人對此要求明顯存在認識上的偏頗,以至于不管篇幅多長、于講析和學生的理解而言難度系數多大的課文,總是盡量在一節課内講完。當然,他們自有法寶,那就是課件,凡要講授的内容,全都通過ppt呈現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靈活地把控課堂教學的節奏,至于重要的知識點學生能不能及時記錄,某些難點問題有沒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一番,就無暇顧及了。
過于偏重聽課者的感受,教學效果難以落到實處。開設一節公開課,特别是帶有比賽性質的公開課,教師最頭疼的,恐怕不是如何根據學情處理教材的重難點,而是如何解決聽課者的收獲與學生的收獲孰輕孰重這一兩難的問題。客觀地說,沒有人不知道評判一節課優劣的唯一标準就是學生的獲得感有多少,但考慮到聽課者(尤其是評委)的感受,以及學生的基礎、能力等因素,生怕自己的教學水平被低估,權衡之下,很多人還是選擇了“迎合”聽課者,嚴格對照量化的評課标準,主動“戴着鐐铐跳舞”。于是,聽課者可能會不時地點頭稱許,而學生則隻能一頭霧水地機械配合了。也許評課時聽課者和授課者皆大歡喜了,但實際效果又能保證多少呢?
綜上所述,我們唯有正視語文學科的特質和功能,尊重語文教學規律,主動摒棄功利浮躁的心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旨歸,才能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才能真正讓語文還原本色,回歸本位。
編輯:關中小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