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大家好,歡迎觀看《玉雕說》——玉雕主題創作過程分享。喜歡玉雕的朋友記得訂閱關注我們,每天我們會分享不同玉雕創作過程與玉雕知識!
剛接觸翡翠,您可能會給翡翠的各種術語弄得頭暈腦漲!就拿翡翠的“種水”分級也會把初學者弄得找不到北。“種”比較好理解,就是翡翠的結構,行業有形象的說法來區分,比如說“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
那麼,水又是什麼呢?怎樣去區分呢?今天小編就翡翠的水簡單與玉友分享一些心得。
翡翠的水,是指翡翠的透明度,也叫通透程度。翡翠的水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在有種、底相互映襯時,翡翠才會有水。打個比方說,一個老坑種翡翠,它的結晶顆粒細小,結構緊密,底子也幹淨的話,這個時候的透明度才能稱之為水。
在翡翠行業裡,行家們常有水長、水足、水短、水差的說法。
水好水差,水多水少,會影響着翡翠的品質高低。水頭足,水頭長的翡翠,它的透明度會高,翡翠就會顯得晶瑩剔透,有種“水汪汪”的感覺;相反,如果翡翠的水頭短,水幹,那麼大部分分的光線就不能透過翡翠,這塊翡翠就會顯得死闆、缺少靈動性。
我們玉商平時是通過用聚光手電打燈,根據光線照射的深淺來衡量水頭的長短,在這翡翠業内稱為“幾分水”。一般分“一分水”、“二分水”、“三分水”,由低至高透明度逐漸增加(如上圖)。
“一分水”即光線可以穿透至翡翠的3mm處;
“二分水”即光線可以穿透至翡翠的6mm處,一般市面上能達到“二分水”的翡翠水頭已經很不錯了;
“三分水”即光線可以穿透至翡翠的9mm處,通透度非常高,顯得格外鮮活生動。
最後,小編強調一點:種好的翡翠水頭不一定好,但有水頭的翡翠種一般都不錯,水是建立在翡翠有種的前提下的說法!
以上是小編的一些小小心得,如果有說得不對的,請見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