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微軟Edge浏覽器發文稱,北京時間2022年6月15日21:00,IE浏覽器正式退役了。IE發布于1995年夏天,在2022年的夏天,結束了它最後的旅程。
“微軟永久關閉IE浏覽器”的話題随即沖上熱搜。有網友稱“再見了!我的青春”,也有網友表示,“希望不要耽誤正常業務”。
實際上,目前主流的浏覽器已可以實現IE大部分功能的兼容,老舊網站也将逐步升級。不過,目前業内還在期待國産自研浏覽器内核的出現。
IE浏覽器忽視創新傷感落幕
IE的落幕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6年,微軟就停止了老版本IE浏覽器的安全更新。一個月前,微軟還發出預告,将徹底終止IE,由同為微軟旗下的Edge浏覽器“接棒”。
IE浏覽器全稱為“InternetExplorer”,于1995年推出,通過系統預裝成為Windows第一個默認浏覽器,IE浏覽器一問世便擁有了巨大的下載量。
随着Windows系統快速占領市場,2003年IE浏覽器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網絡浏覽器。那也是IE浏覽器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的計算機課上,藍色的鞋套與藍色的IE也留存在衆多網友的記憶中。
從2001年到2006年,IE浏覽器整整五年停止更新,此後也沒有給網友帶來太多驚喜。此時越來越多輕便簡潔、兼容性強、功能豐富的浏覽器陸續出現,搶食了IE浏覽器的市場份額。
“IE浏覽器長期停更并且忽視創新研發,緻使其體驗性和兼容性越來越差,長期以來存在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IE7版本成為IE浏覽器最後的巅峰。随後的IE8、IE10和IE11版本雖然進行了較大的叠代,但依舊被谷歌等快速超越,喪失了競争能力。”社彙聯合創始人、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統計網站StatCounter數據顯示,如今IE浏覽器市場份額不足2%。
對于IE的正式關閉,Edge内部人士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公司保留它主要出于企業兼容性的考慮,然而由于缺乏更新,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主流浏覽器将逐步實現替代和兼容
據了解,用戶在使用浏覽器過程中,仍會遇到部分網站顯示在IE模式下才能正常訪問的現象。
對此,Edge内部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新版本的Edge浏覽器,已實現IE模式的适配,IE用戶可以在Edge浏覽器中通過這一模式浏覽。Edge浏覽器采用Chromium内核,可以滿足IE代碼的适配需求。”他表示,用戶可以在Edge浏覽器中打開自動模式,對适配IE的網站進行浏覽。
據了解,不僅是Edge浏覽器,目前有相當一批浏覽器已經兼容IE的部分功能,如360安全浏覽器的IE8版本等。與此同時,百度、獵豹等衆多浏覽器都支持浏覽器擴展等諸多功能。如今華為也加入了浏覽器市場的争奪。
“目前,很多老舊網站仍存在IE模式下才能訪問的現象,但低版本的IE使用率已經很低。在IE關閉後的一段時間裡,老舊網站會得到逐步升級,同時微軟還會加快對低版本IE浏覽器替代,主流國内浏覽器也将逐步實現替代和兼容。”看懂研究院研究員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國内浏覽器主要使用兼容和極速兩種模式。針對市場的需求,已加入一系列雲端存儲服務,快速完成對IE的覆蓋。
國内自研浏覽器内核還會出現嗎?
“除蘋果的Safari浏覽器、影響力較小的Opera浏覽器外,目前主流的浏覽器基本上都是基于谷歌的Chromium,或在谷歌的Chromium内核上進行研發的,因此浏覽器市場實際上已經趨于統一。這也是為何IE浏覽器會被微軟淘汰的主因。目前,Chromium内核市場占有率第一,有九成浏覽器均采取該内核或者包括其的雙内核。”袁博稱,“我們還是期望華為等巨頭能夠帶來真正的自主研發的國産浏覽器内核。”
據了解,浏覽器最早的四大内核分别為以IE浏覽器為代表的Tident(也稱IE内核)、以火狐浏覽器為代表的Gecko、以Safari浏覽器為代表的WebKit、以Opera浏覽器為代表的Presto。Chromium是谷歌于2008年基于以快而聞名的webkit渲染引擎内核所開發的開源浏覽器内核,随後其将源代碼開放。近年裡,Chrome浏覽器内核被統稱為Chromium内核或Chrome内核。
由于Chromium是開源的,為了避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全球大部分開發者都将開放生态Chromium的标準視為其遵循的行業标準,于是有了基于這一内核研發的360、UC、QQ、搜狗等一衆浏覽器。在微軟放棄自家的Trident内核,将新Edge浏覽器轉向Chromium生态時,也注定了浏覽器市場将逐步形成Webkit内核一家獨大的格局。
據國際統計網站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谷歌Chrome浏覽器以67.55%的份額穩居浏覽器市場第一,Safari浏覽器與Edge浏覽器的份額占比分别為9.75%、8.81%。
業内人士認為,開發一款成熟浏覽器内核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資金,其代碼量在數千萬至上億條間,如果聘請1000名熟練工程師進行開發,需要花費5年以上時間研發,過程中僅人工成本便高達數十億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浏覽器已經系統化,極度複雜化,且還不斷需要叠代升級。這也讓衆多廠商及開發者卻步。
“我國目前缺乏自研内核技術,開發者大多基于IE和Webkit雙核開發,最後都轉用了Chromium内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潮流下,浏覽器和搜索引擎這兩大PC端互聯網入口都不再那麼有效。因此,浏覽器的内核研發并未吸引到太多‘大佬’。另起爐竈确實很難,顯然面對競争,擁有核心競争力是掌握話語權的最直接路徑。”張書樂認為。
如今,已有火狐、谷歌、360、搜狗、獵豹等衆多浏覽器展開競技,而浏覽器也逐漸成為元宇宙的入口之一。未來的日子,對于浏覽器廠商而言,如若不能擁有自主研發的内核,必然會經曆一場場殘酷的競争與替代。
(編輯 喬川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