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語言學習泛指第二語言的習得,是将學習者 “浸入” 第二語言的環境,教師用英語教授所學學科的課程,學習過程中無母語交流,通過學習環境、教師語言強化學習者的英語思維,擺脫母語的思維束縛。
在浸入式學習模式中,英語不僅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語言,更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即學習者需要利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的課程。
01
浸入式學習模式的發展
浸入式語言學習模式出現20世60年代的加拿大,加拿大東部的魁北克省原是法屬殖民地,有一部分人有法語學習需求,但加拿大官方語言為英語,為了照顧一部分人的法語學習需求,學校用作為第二外語的法語給學生上課,最終學生學會了法語。
後來這一學習第二語言的浸入式教學模式得到推廣,成為加拿大寶貴的教學經驗,被美國、新西蘭、南非等許多國家借鑒,浸入式語言學習模式逐漸變成了國際化的學習模式。
此後,根據法國浸入式學習模式,各國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美國的雙向浸入式 (Two—WayImmersion)就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雙向浸入式是指将兩種語言的學習者編排到一個班級,學生共同學習,參與各種活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雙語能力。
中國香港地區也實行浸入式學習,學校教師大部分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在上課時以英語講授數學、物理等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流利的英語表達,形成英語思維。
浸入式語言學習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學習對象大部分為幼兒,以這種模式實行語言學習的以幼兒園居多。幾年的實施效果表明,這種教學模式的受益者逐漸增多,具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
02
浸入式語言學習的适用性
(一 )第二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1950年,心理學家彭菲爾德通過研究發現:兒童的語言習得能力與大腦發育密切相關。母語習得在三歲左右完成,之後的四年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兒童的模仿能力最強。
根據神經系統發育情況,語言學習有“敏感期”, 敏感期進行語言的學習會事半功倍,比成年人付出更少的努力,卻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雖然之後許多學者提出,語言學習關鍵期不止一個,但多數學者認為語言學習要提早進行,因為人類總體認知發展水平依賴于刺激與反應,語言刺激越早,學習者的反應也會越早,學習效果也會越好。所以,幼兒時期學習英語是非常可行的,關鍵是學習模式的選擇。
英語學習不僅是語言的學習,也是英語思維的建立。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維能力處在快速發展過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以英語作為工具學習其他各類學科,少了母語的媒介,促進幼兒英語思維的建立,省略中間的翻譯過程。
(二 )語言環境的決定性作用
著名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強調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環境的重要性,他認為語言學習過程中有兩種輸入,“粗調輸入”和 “精調輸入”,前者指将所學語言以對話或交流的方式輸入,影響學習者;後者指将所學語言進行調整後輸入,即類似變成一門語言學科。
實際證明,大量的粗調輸入要優于精調輸入,教師應該采取 “撒網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實行大量的粗調輸入,即營造一種第二外語的交流氛圍,與學習者進行交流對話。
幼兒處在模仿力極強的階段,剛剛經曆了母語的學習,對語言的敏感度處在強烈時期,第二語言的學習與母語學習有着相同的規律 ,語言學習首先要經曆聽的階段 ,這一階段能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之後會出現語言沉默期,這一時期是讓許多教師及家長很困惑的階段,似乎學了很久反而不如開始時那麼喜歡表達了,語言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它不像數學公式即學即用,處在語言沉默期的兒童更需要教師及家長給予鼓勵。
03
英語浸入式學習的可行性
(一 )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将人的認知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别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幼兒形式運算階段以及邏輯思維階段。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會産生興趣,所以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要以圖片、音樂以及動畫形式教學,靈活運用卡片或實物等具體形象的教學資源;在教學方法上,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教學,一是因為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隻有 20 分鐘,遠少于成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二是因為好動是兒童本性,教師應該以兒童的本性為切入點,實行教學,提高兒童學習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效果。
(二 )創設第二語言浸入式的教學環境
浸入式分為 “大浸入”和 “小浸入”。在學校中,大浸入是指教師營造的語言環境,小浸入指學校及教室環境的布置,以英文海報及字母裝飾,讓學生置身英語環境,創設耳濡目染的氣氛。
所以讓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就是直接浸入在語言環境中,也就是給孩子提供“浸入式”的語言學習環境(immersive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無需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中文翻譯。如果是浸泡在英語環境中習得第二語言,即“并列性雙語系統”——孩子的頭腦中雖同時存在兩個語言體系,但可以在不同場合輕松使用任何一種。就好像同時說普通話和方言的孩子,在家和學校可以自如地轉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