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童話全集故事簡介? 摘 要:葉聖陶童話創作都是有明确的讀者對象的讀葉聖陶的童話,是中國小學生的兒童文學必修課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來看,葉聖陶童話承擔着育人的功能從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角度來看,童話這種文體具有發展思維的功能從審美鑒賞和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葉聖陶童話具有表現的意義語文教師承擔着“教”的任務,有目的、有意識、有策略地進行童話教學,學生就會跨越時代的阻隔,能夠閱讀,能夠思考,能夠實踐,能夠創造,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葉聖陶童話全集故事簡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摘 要:葉聖陶童話創作都是有明确的讀者對象的。讀葉聖陶的童話,是中國小學生的兒童文學必修課。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來看,葉聖陶童話承擔着育人的功能。從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角度來看,童話這種文體具有發展思維的功能。從審美鑒賞和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葉聖陶童話具有表現的意義。語文教師承擔着“教”的任務,有目的、有意識、有策略地進行童話教學,學生就會跨越時代的阻隔,能夠閱讀,能夠思考,能夠實踐,能夠創造。
關鍵詞:葉聖陶 童話 教育 價值
《葉聖陶童話全集》包括四卷:第一卷為《稻草人》(上);第二卷為《稻草人》(下);第三卷為《古代英雄的石像》;第四卷為《鳥言獸語》。《全集》收錄了葉聖陶(以下除标題外簡稱“葉老”)創作的全部43篇童話。 葉老的童話在小學階段有哪些教育價值,是本文探讨的重點。
一、文化——葉聖陶童話的育人功能
文學即人學。文學作品的創作,一定帶有作者個人的主觀因素。葉老的童話同他本人有着極其密切的關系,同他個人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脾氣秉性、生活經曆、閱讀與寫作經驗等等都有關聯。所以,讀葉老的童話,就是在讀葉老這個人。
(一)作者帶來的影響
以葉老個人的魅力來喚醒學生内心的力量,這是育人的最高境界——以人育人。對于處于學生階段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具體的人作為榜樣。那葉老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适的人選。
葉老是個不喜沖突的人,生活中“辯論是不來的,他覺得辯論要開始了,往往微笑着說,‘這個弄不太清楚了’……他的和易是出于天性,并非閱曆世故、 矯揉造作而成。”葉老的這種思想在作品中的體現,就是較少出現矛盾和沖突,帶有一種“天真”的本色。葉老作品的這種特點,正好符合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葉聖陶是一位追求崇高理想的作家,他始終立足于極高的精神層次去俯視生活,觀照和反思人類的精神存在。……他筆下的兩種童話世界:既憧憬‘愛’ 與‘美’的詩化了的意境,又不自覺地改變了方向,用沉重的筆觸寫出了人生種種冷酷場景。”商金林教授 研究葉老及葉老作品多年,用非常精煉準确的語言, 概括了葉老童話的特點,以詩化之境襯心中之痛。
由此可見,葉老的童話是當時文化觀念的必然産物,恰恰說明了文化不可跨越。而這種不可跨越,絲毫不會影響到葉老的精神傳遞。時代有局限,而“真、 善、美、和”是不受時空限制的。葉老的溫良敦厚通過他創作的童話向不同時期的學生傳遞着,相信還會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二)角色帶來的啟示
葉老的童話,通過塑造的種種角色傳遞着他的思想。他筆下的童話角色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拟人化的動植物;一類是現實中的平常人。拟人化的,如種子,梧桐子,鯉魚,畫眉,小黃貓,稻草人,野牛, 石像,含羞草,蠶和螞蟻,熊夫人,月姑娘……現實中的人,如傻子,芳兒,旅行家,富翁,瞎子和聾子,跛乞丐,皇帝……這些角色往往在題目中就能看出來。
把動物、植物拟人化,在其原有特點的基礎上,賦予人的思想感情,通過童話中角色的活動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情況。如《稻草人》中的主角稻草人,他善良、正直,當他看到人們悲慘遭遇的時候,會“歎 氣 ”“傷心”,甚至痛心地哭。雖然把稻草人拟人化了, 但并沒有超越稻草人的特征範圍。當稻草人看到小飛蛾在稻葉上留下卵,他要告訴主人“使她及早看到這個”,可是“他不會叫喊”,隻能搖動挂着的扇子。
在常人體童話中,往往是通過故事發出不平凡的奇異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傻子》中的主角傻子有很多異乎常人的行為,通過叙述違背常理的事實,突出角色特點。如,《皇帝的新衣》是在安徒生《皇帝的新裝》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讓故事更加離奇,突出皇帝的特點。
學生在閱讀這些童話的時候,會有角色的代入感,他們會把自己想象成“稻草人”“男孩兒”“女孩兒”等。學生就是在具體的角色體驗中,不斷地自我調整, 自我認同,實現自我發展的。葉老的童話和其他人的童話一樣,能夠起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化”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葉老在1936年1月11日發表的《鳥言獸語》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一般小學教科書往往記載着‘鳥言獸語’,讓小學生跟鳥獸作伴,這怎麼 行!他又說許多教育家都認為這是人類的堕落,小學生盡念‘鳥言獸語’,一定弄得思想不清楚,行為不正當,跟鳥獸沒有分别。最後他說小學教科書一定要完 全排斥‘鳥言獸語’,人類的教育才有轉向光明的希望。”葉老的這篇童話是在回應當時一些教育家反對 “小貓叫,小狗跳”式的教科書編寫方式。受了西方兒童文學影響的編輯們,用“童話體”來編寫教科書,馬上就有另外一批人反對。葉老認為“我看人類可以分成兩批,一批人說的有道理,另一批人說的完全沒道理。他們雖然都自以為‘人言人語’,實在不能一概而論。咱們的‘鳥言獸語’可不同,咱們大家按道理說話,一是一,二是二,一點兒沒有錯兒。‘人言人語’ 跟‘鳥言獸語’的差别就在這個地方。”葉老的觀念中,還是把說真話放在第一位的,他的童話也是讓角色說真話。讀這樣的童話,學生會受到“真”教育,才可能成為“真”的人。
二、文體——葉聖陶童話的思維價值
葉老的童話創作雖然有教育意味,但不能否認其童話的思維價值。
(一)童話美好結局的正面激勵
童話的主角無論經曆了什麼,都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為什麼童話要用這種叙述結構呢?童話的作用在于“溫暖心靈”。兒童不需要現實的邏輯,隻需要美好的結局。在現實的世界裡,兒童在成長中需要去解決難題。所以就有了童話,幫助兒童成長。
《小白船》和《燕子》的故事比較簡單,兩個小孩和燕子遭遇的危險似乎也不大,所以危機的解除似乎也不是很意外。《鯉魚的遇險》相較而言,故事的驚心動魄就更加牽動小孩的心。但是,無論如何,主角都能化險為夷,回歸常态生活。
這種叙述結構,給學生一種光明的指引,就像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凱特·迪卡米洛在《浪漫鼠德佩羅》這本書中一直告訴小讀者的——故事就是光明。童話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兒童前進的方向,給他們積極的影響。
(二)童話曲折考驗的自我完善
學生在閱讀童話時一般會有兩類思考。
一是思考如何面對苦難。都說“苦是一劑良藥”, 但是苦口的良藥對小學生來說還是難以下咽的。在童話這層糖衣包裹之下,學生能夠面對,能夠吃下,能夠被治愈。當學生和主角一起經曆困難的時候,他們會緊張,一起面對峰回路轉的時候,他們會釋然。當光明出現的時候,前面所有的困難就變成了人生經 驗。這些閱讀體驗就是學生的基本人生經驗,他們讀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這些寶貴經驗能夠教會他們如何面對眼前暫時的困難。這樣的閱讀,還會讓學生變得堅韌。
二是如何完善自身。閱讀的過程也是處理内在矛盾的過程。學生閱讀《稻草人》《傻子》這樣的作品時,從社會道德的角度,他們會認同“稻草人”和“傻子” 的做法。從個人選擇的角度,他們可能不會選擇做“稻草人”和“傻子”。這種“理想”與“現實”的鬥争,是 學生内心豐富與完善的過程。這樣的人才可能是“和” 的人。
三、文字——葉聖陶童話的表現意義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說:“我的語言的界限就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葉老用他的語言展現了他眼中的世界以及心中的世界。
(一)情景再現的真實畫面
在《小白船》中有這樣一段話:“一條小溪是各種 可愛的東西的家。小紅花站在那裡,隻是微笑,有時做很好看的舞蹈。綠草上滴了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人眼睛。溪面鋪着萍葉,矗起些桂黃的萍花,仿佛熱帶地方的睡蓮——可以說是小人國裡的睡蓮。小魚兒成群來往,針一般的微細,獨有兩顆眼珠,大而發光。” 這是一幅自然中的畫面,小溪是家,小紅花, 綠草,浮萍,小魚是這個家的主人,他們以各自的姿态生活在這裡。在紅、綠、藍的色彩中,小紅花微笑、 舞蹈;滴了露珠的小草耀眼;浮萍像小小的睡蓮;小魚的眼睛發着光……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用平時可見的物,用平時可見的色,用學生可以理解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把一個“小世界”展現在小讀者面前,為“小白船”“小孩子”的出現做了一個背景。葉老用這些“小”的描繪,營造了一個兒童生活的世界,努力還原兒童的生活場景,喚起想象,産生向往。
如果說《小白船》裡描寫的是靜态畫面,那還有很多動态的畫面,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實世界。《眼淚》中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他來到一條馬路上。汽車嗚嗚地叫着,跑得比風還快。行路的人看前顧後,非常驚惶,隻怕被汽車撞到。運煤的大車慢吞吞的, 拉車的騾子瘦得隻剩下包在骨頭上的一層皮,又髒又黑的毛全讓汗水給沾濕了……趕車的人臉上沾滿了煤屑,眼睛仿佛睜不開似的……人力車夫的胳膊像翅膀一般張開着,雙手使勁按住車把,兩條腿飛一樣地奔跑,腳跟幾乎踢着自己的屁股,風刮起一陣陣灰沙……”場景是馬路上,汽車,行人,運煤車,拉車的騾子,趕車人,人力車夫都在拼命地向前進。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街景”,現代的學生無法完全想象,但是已經能夠感受到拼命的奔忙,能帶給學生現場感。
像上面這樣的畫面描寫,在葉老的童話中多次出現。教學時,可以把這些畫面放在一起,通過比較體會文字的魅力。
(二)文學表達的隐含意味
文學的表達在于不會直接告訴讀者一個标準答案,而是通過語言傳遞某種感覺。
如,葉老在《克宜的經曆》裡所寫:在商店裡,在醫院裡,在戲館裡,所有的人都是皮包着骨,臉上全沒血色,他們的又細又小的腿腳正像雞的腿腳。如,他在《畫眉鳥》裡所寫:有腿的人卻要别人拉着走,拉的人的額上的汗滲出來,像蒸籠的蓋,幾個油膩蒙了周身的人,終日在沸油的镬子旁為了客人的吩咐而作工,唱歌的女孩子面孔漲得紅了,在迸出高聲的時候,眉頭皺了好幾回,顴骨上面的筋也漲粗了,她也是為他人而唱的。
這些是在表現真實世界裡的人,但是,并沒有說 出作者自己的評判,葉老在用這樣的描寫表達他的觀念,這些人都生活在他人的世界裡,不能成為自己的 主人,靈魂是不自由的,身體都會不健康……這些隐含的意味,通過一定的背景介紹,學生也能夠體會到。 體會文字背後的隐含意味,對學生而言是一種 思維挑戰,也是一種語感訓練,文學表達背後是一個 “美”的世界,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人才可能是“美” 的人。
總之,讀葉老的童話,是小學生的中國兒童文學 必修課。教育者承擔着“教”的任務,有目的、有意識、 有策略地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跨越時代的阻隔,能夠閱讀,能夠思考,能夠實踐,能夠創造。葉老童話因其獨特的魅力,一定會促進學生向着“真、善、美、和” 的人生不斷邁進。
(北京清華附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