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3 02:17:27

一部内容詳實的歐陽修傳記作品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北宋文儒歐陽修傳)1

I S B N:978-7-5212-0835-1

作 者:邵振國

2020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北宋文儒—歐陽修傳》是一部内容詳實、引經據典講述歐陽修文學、政治生涯的傳記作品。歐陽修既做過文壇領袖,又是名臣,事迹顯赫,經曆曲折。這部歐陽修傳記,在文獻資料、解讀闡述、章法布局、叙事筆法等方面,功夫有成,叙寫出了傳主的“六一風神”,因而是一部有思想性、學術性、文學性的曆史人物傳記作品。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北宋文儒歐陽修傳)2

邵振國,男,1948年生于北京,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原甘肅省作家協會主席,現為甘肅省文學院專業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得過“甘肅省優秀專家”稱号。代表作《麥客》獲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4年《當代》文學獎、首屆《小說月報》“百花獎”,被翻譯成英、法、俄、日等國文字;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麥客》《日落複日出》,長篇小說《月牙泉》《若有人兮》,另有論文多篇發表。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北宋文儒歐陽修傳)3

歐陽修既做過文壇領袖,又是名臣,事迹顯赫,經曆曲折。書寫他的傳記,好處是材料豐贍,無需向壁虛構、踵事增華;難處是剪裁取舍較難,容易顧此失彼。邵振國先生的這部歐陽修傳記,在文獻資料、解讀闡述、章法布局、叙事筆法等方面,功夫有成,叙寫出了傳主的“六一風神”,因而是一部有思想性、學術性、文學性的曆史人物傳記作品。作者在叙寫時,适當地與小說家的身份拉開了一些距離,而着意向文史方向靠攏,這有利于對歐陽修在政事、思想、學術、文學等幾個方面的曆史性貢獻進行深度開掘,書中的思想力度和文學感染力正來之于此。

——文史專家黨聖元

這是一部有份量且思路開闊的傳記文學作品,對北宋時期的時代風貌、社會生态環境,特别是北宋文官的政治文化特點有相當深入的解讀。作者以獨到的認識和思想藝術功力,對傳主的生活經曆和人生命運的線索進行全面把握,呈現出宏大的格局和豐滿的主題,寫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歐陽修。作品生動刻畫出傳主獨特的個性,塑造出了一個有政治品格,有文人風骨的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的生動形象,是一部比較嚴格過硬的紀實作品,且具有獨到的文學價值。

——文學專家張陵

歐陽修簡介及生平事迹概括(北宋文儒歐陽修傳)4

第一章 别夢廬陵

第一節 拜谒翰林學士胥偃

“谒選”在北宋是一項制度,不同于現在的拉關系、走後門,凡是想走仕途的人,都必須這麼做。朝廷有诏令,參加禮部貢舉(而非州試舉人)者,須有一定資質的官員舉薦。尤其是“制科”,則需五名官員保舉。天聖二年(1024)正月甲午,诏曰:“禮部貢院、開封府、國子監及别頭各增置點檢試卷、封彌、巡鋪、監門官有差。開封府舉人無戶籍者,召有出身京朝官保二人,無出身曾曆任者保一人;外州召命官、使臣為保,不得過一人。所保不實,以違制論。”[1]()①

舉人竟然如此嚴格!

此時距離那道诏敕過去四五年時間,二十二歲的歐陽修尚“無出身曾曆任”,隻有一具“孤寒”之身,他經曆了一次州試和一次試禮部,均蹉跎落選。歐陽修雖然在母親和叔父的教導下讀了不少經史子集,所撰詩文流入社會頗獲贊美,但是若想步入仕途、改變自己和母親的生活境遇,“谒選”——争得京朝官的賞識,是他的必由之路!

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着他依傍叔父歐陽晔,過着貧寒的生活。每回顧童年,他的詩文都有“饑寒”兩個字,所謂“顧我實孤生,饑寒談孔孟”“仕宦希寸祿,庶無饑寒迫”。[2]()①

歐陽修是從叔父所在的随州(今湖北随縣)來胥學士府邸的。因為叔父時任随州推官。推官,月俸祿“十五千,春、冬絹各五匹,冬綿十兩”[3]()②。可謂菲薄,自不會生活富裕。之所以來拜谒胥學士,而不是其他重臣,是因為胥公時任漢陽知軍,任所距離随州不很遠,這樣可免了前往京師的車舟盤纏。歐陽修身上隻帶了母親給的稍許幾個錢,再有就是他準備上呈胥公的文章了。

歐陽修從未見過胥公,心中忐忑,隻略知漢陽軍乃是胥公貶職後又起用,幾經遷轉的任所。當初胥公被貶為監光化軍(京西路河南府)酒稅,監稅恐怕是最重的貶谪了!據說,胥公遭貶的時間恰是歐陽修第一次落選之年。天聖元年(1023),歐陽修才十七歲。還是為貢舉的事,胥公在開封府發解舉人中被查處。發解官共三人,被告發“擅拆舉人卷首,擇有名者居上”[4]()③。舉人試卷本該是封彌的,非進入禦試之後不能拆開。三位發解官為選擇有名望之士,忘乎所以,都被貶谪了。

胥公的經曆,或許此時的歐陽修尚且不知。胥公少年時即得到先朝名臣柳開的扶持引薦,舉進士及第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湖州。不多年即遷官直集賢院、知太常禮院,屬于“兩制”官員了。此時歐陽修還有所不知,有宋以來,尤其是仁宗朝,善待士人和朝臣,即使罷黜,很快就又恢複了。歐陽修不知在此去五六年之後,胥公不僅晉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制诰,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而且再次知禮部貢舉。

至于他喜好人才與否,歐陽修更不必擔慮,這幾乎是仁宗朝士人的通“病”——想要不愛才也難。宋庠、宋祁兄弟未舉進士之前,其文章已有盛名,恰在胥偃為考官判卷之際,宋庠試《良玉不琢賦》,被胥公愛不釋手,說此試卷“非二宋不能作之!”但是卷文中有一韻重疊,很遺憾,恐怕難得高名次,胥偃的“病”就又犯了,惋惜之餘,終還是派人持卷秘密地令考生自改,把“瑰奇擅名”之句,“擅名”改為“擅聲”。因為下文緊接的即是“而無刻畫之名”,改後而判它為第一。等到禦試拆去封彌,該卷果然是宋庠之卷![5]()①

這些事雖然發生在景祐中,對于歐陽修那還是“未來時”,他不得不由是發問:自己在哪裡缺少悟性或是才華了?前兩次與試所以失敗,固然原因多種,例如自己的經史功底不夠紮實,正像後來他在《與荊南樂秀才書》中所說:“仆(我)少孤貧,貪祿仕以養親,不暇就師窮經,以學聖人之遺業。而涉獵書史,姑随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俪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6]()②

這段話如此坦誠,除表白自身學識不足之外,還說自己對“時文”沒有參悟,根子上是覺得時文浮華淺薄,實際上沒有“卓然自立”的文章内容,是歐陽修所不願意為的。它不像歐陽修尚在十餘歲時所捧讀的唐人韓愈的文章,有一股孟子的“浩然之氣”,過目而不忘。那是歐陽修在城南東園李堯輔家中獲得的,它已被時人遺棄在廢垣敝筺之中,成為殘篇。

但是歐陽修要“祿仕養親”,又必得學習時文。因為這種文體為朝廷行文、官員奏疏所必須用的文體。它起于漢晉、六朝,即所謂骈文,注重聲韻和對仗,是謂“骈四俪六”的句式,并講究詞藻華麗、運用典故。不能不說它有一定的藝術之長和文章之美,但是莘莘學子、文武百官都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聲韻句式上,那麼文章内容、朝政建樹從何而來啊?可這無關歐陽修個人的事,汲取教訓吧!歐陽修這次準備呈遞的《上胥學士偃啟》,就是标準的時文,足夠“骈俪”和“四六”的!而且不會有缺乏思想之嫌,比三代曆史之流變,承本朝既往之擔負,那些句子,似從歐陽修之胸臆噴薄而出,他都能默誦:

……秀野頒春,過蘅臯而倦目;清言捉塵,臨雅俗以鎮浮。然而未央居半夜而生思,安石以蒼生而待起。望之補吏,意雅在于本朝;主父出遊,帝已嗟于見晚。行奉一封之傳,入随三節之趨。見堂堂之姿,送之逆目;對雍雍之表,威不違顔。登乎赤墀之途,進重于高門之地,卓然遠韻,度越諸公。沾芳潤者漱其清芬,仰龍光者思其末照。英風有煥,物議攸歸;矧此妄庸,盍希品目?[7]()①

哦,真夠“時文”的,可說是浮豔艱澀!請容筆者把上文試作“白話”:

這個前往遊學的士子,奔赴春光秀野,經過草木茂盛的水邊,頓感視覺怠倦;就像拂去語言辭藻上的塵垢,使文章置于雅俗共賞之間以避免浮華。然而寝睡未盡,半夜就驚醒而思想:自己怎樣才能以天下百姓的需要被起用呢?于是便希冀步入仕途,志向當朝;竟然作為這春光萬物葳蕤的主人,來遊學了!會讓當今皇帝歎息,見到這個學子已經太晚了!而這個學子還夢想到:自己接到一封诏敕之傳喚,奉命進京師,手捧君王賜予的玉符,而行《禮記·玉藻》規定的“凡君召以三節”,登上廟堂。看見上殿以其堂堂之姿,迎接我的目光,揣測我的心志;使我面對他那和悅的表情,感覺到威嚴,卻并不形于顔面。我登步鋪着紅色地毯的殿階,數重台榭的高門,頓覺自己有了漢唐文章的神韻,而且卓越超邁先賢。所以至此,僅僅是:自己切近了芳潤聖賢者,才傾吐出個人的點滴清芬;因為仰望到龍光者,才思覺到自身微弱的光亮。是因為學生拜谒的賢者英風煥然,而學生莫過遵從衆議而歸。何況修素為平庸,末學膚受,怎能超衆,超越塵俗的眼界呢?

歐陽修就攜着這種“句式”,步向胥公的“高門”!

待胥公從容讀完歐陽秀才的文章,急忙遣人傳喚他至客堂,胥公好像重新打量着這個二十餘歲的青年,大為驚奇啊!沒想到年輕秀才竟然寫出如此佳作,激情豪邁似屈子《離騷》,道義擔當有過韓愈!至于俪句文采,運骈入散,規而無拘,實可謂“固将備西昆之玉府(這‘西昆玉府’是指先朝宋文泰鬥楊億、劉筠所開創的‘西昆體’之文學殿堂),奚獨易東堂之桂枝,允矣難能,誠哉可畏”!

不錯,胥偃是個愛才的人,就因為愛才過度而遭貶谪。略聊了聊年輕秀才的生活境遇,胥偃當即禁不住說:“不知歐陽秀才可願意留在我之門下?鄙府有一書房,藏有幾卷經史而已。”

歐陽修連忙起身拜謝,知道自己得到了器重!

我們不知道歐陽修這篇佳作如何激蕩着胥偃之情感的世界,那樣激情久而不熄。不多日,胥公又撰寫一篇書面回複。具體談到該文的優長,好在哪裡必須點撥出來,以利于青年的成長。譬如這種語言、句式的表述,有承前世贻贈的智謀之長,而傾(超邁)群言之妙旨,深達淵源。這種優長在于歐陽修以往“敏學該乎變貫(擅長變化貫通),英識極于覃研”。我們還是摘引一段胥公的原文吧!

(歐陽修之文)飄飄之逸思無窮,籍籍之芳塵自遠。偶衄一飛之翼,行跻多士之魁。何誤采于虛聲,辱遠垂于厚顧。……幽意絢于道德,高義薄于雲天,飛染遒麗以盈箱,凋缋紛華而滿眼。[8]()①

如此之高的評價,對于青年歐陽修或許過獎了,但是胥偃指出他之文章重道德、義理,并訴諸文采的表述之長,确是準确無誤的。歐陽修捧之拜讀,我們想象不出他當時心情是怎樣的,這為他日後的學業乃至學術之路的前行、發展,增添了多少信心和力量!我們隻知他又寫了一篇很長的回信,其中有這樣的句子:胥公何以“憫吾之芚愚,醜以愛忘!”是的,歐陽能夠體會到,不是自己的文章真有多麼超凡脫俗,而是這裡飽含着一位前輩的心血點撥、前程厚望!

在胥公府邸數多日子,的确隻見歐陽修在那間書房内如饑似渴地讀書。正值胥公内兄刁約,字景純者,也在府邸。稱作“内兄”,其實刁景純比胥公年輕得多,胥公夫人即是刁約之妹。刁景純“待人和樂,平易敦厚。周人之急,甚于己私,至誠有過人者”。慶曆中,景純已是直史館之職,“館閣”乃“兩制”官的儲備者。但他卻不勤于政務,不看重仕途,而喜好交遊,與新政諸賢過從甚密。他的政治觀點亦完全傾向新政,呼吸與共,而非苟同于自己的妹夫胥公。人們說他“浩然有山林之志,挂冠而歸”[9]()①,也就是辭官回家了。不過,景純“挂冠而歸”,當是很晚的事情。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已為館閣校勘之時,朝廷命其與直史館刁約一起編修《禮書》。直到至和元年(1054),刁景純尚為開封府推官,與歐陽修的關系始終親密友好。

此時刁景純不會知曉,慶曆中歐陽修已是朝廷棟梁,新政中堅!此時他觑其一有閑暇,便邀請交遊。歐陽修一丢開書卷,會看望獨居在随州家中的母親。歐陽修在胥府很少遊閑,更不喝酒飲樂,在一起聊聊天倒是常有。

一日胥公來書房看望歐陽修,他正在捧讀《周易》,忙釋手與胥公行禮。胥公落座略聊幾句,問歐陽修以往讀書的狀況。歐陽修說“家無藏書”。幼年,母親無資買紙墨,“以荻畫地”,教他識字。母親出身于江南大戶人家,略識經史,二十九歲孀居後,獨自撫養他成人,從未思改嫁。他所讀書,多是從鄰裡家借得,也有從叔父處借來的。

胥偃點點頭說:“我觀汝之文、聽汝之言,似韓愈文章皆能默誦?”歐陽修慚愧地說,因他手邊唯有韓愈殘本,捧讀而日月相繼。他十歲許,于城南東園結識一夥伴,常赴李家玩戲,一日有見他家後院,斷垣下破竹簍内存有殘篇,便拾撿起來,李堯輔便送與歐陽修了。

胥偃不禁歎息,孟子有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胥公府邸不僅有書,還有《邸報》,可供人足不出戶而知天下消息。中國時至唐宋,新聞業已很發達了,該報關于朝廷要聞、官員升黜、各州縣天災匪盜、貢舉诏令和年月限額,無不盡有。轉眼到了初冬,胥偃說:歐陽秀才,我愛才就愛到家,如不嫌棄,胥某陪汝親赴京師引薦,那裡諸公,鄙官尚且熟識。

歐陽修當即跪拜,半晌沒擡起頭來。

[1]① 〔宋〕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4冊,天聖二年正月第1條,第2348頁。

[2]① 〔宋〕歐陽修:《述懷》《感興五首》,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冊,第89頁、第97頁。

[3]② 〔元〕脫脫等:《職官十一·俸祿》,《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冊,第4108頁。

[4]③ 〔宋〕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4冊,天聖元年十一月第9條,第2343頁。

[5]① 周勳初:《宋人轶事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冊,《宋庠》第10條,第872頁。

[6]② 〔宋〕歐陽修:《與荊南樂秀才書》,《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冊,第660頁。

[7]① 〔宋〕歐陽修:《上胥學士偃啟》,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4冊,第1423頁。

[8]① 〔宋〕胥偃:《胥學士答啟》,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4冊附錄,第1425頁。

[9]① 周勳初:《宋人轶事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冊,《刁約》第1—7條,第996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