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對君臣楷模,他們相互成就,一起建立豐功偉業,被後世傳為佳話。
秦有孝公和商鞅,唐有太宗和魏征,武周時期有武則天和狄仁傑。
武則天對狄仁傑有知遇之恩,狄仁傑對武則天有輔佐之功。
然而狄仁傑在臨終前卻露出陰險的一面,舉薦一80歲老臣到武則天跟前,5年之後,這位老頭讓武則天含恨而死。
那麼狄仁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了更好的解釋這一問題,我們還要從狄仁傑的仕途說起。
一狄仁傑出身普通家庭,但是心懷天下,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後經過科舉步入仕途,任卞州判佐。
狄仁傑工作兢兢業業,而且大公無私,口碑非常好,之後經提拔又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時期,執掌朝政大權的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打壓世族集團,提拔寒門出身的官員,狄仁傑脫穎而出,出任大理寺丞。
狄仁傑在任期間,鐵面無私,一年之内就處理完了積壓已久的案件,涉及一萬七千餘人,而無人申訴,堪稱奇迹。這件事讓狄仁傑名聲大噪,自然也引起武則天的注意,随後被提拔為禦史,沒幾年又官拜丞相。
成為丞相的狄仁傑,身上肩負更大的責任,他剛正不阿,糾正一切不正之風,然而此舉卻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當時的酷吏來俊臣,是一位靠着惡意揭發檢舉他人,一步步走上仕途的,他擅長制造冤假錯案,充當武則天的爪牙,排除異己。
這樣的人,自然看不慣狄仁傑,一天,他以謀反的罪名将狄仁傑抓進大獄,準備大刑伺候,屈打成招,沒想到還沒動刑,狄仁傑就認罪了。
武則天也是想借來俊臣考察一下狄仁傑,聽到這樣的結果武則天感覺非常詫異,正當武則天納悶時,卻收到了狄仁傑讓兒子送來的投訴信。
武則天感覺事情蹊跷,于是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武則天質問狄仁傑為什麼承認謀反,而後又讓兒子申訴,狄仁傑說道如果我不認罪,早就死于酷刑了。武則天聽到後立馬明白其中的原委,于是釋放了狄仁傑。
通過這件事,武則天又看到狄仁傑有勇有謀的一面,這樣的人才是國之棟梁,武則天當然想為自己所用。然而武則天仍對狄仁傑不放心,決定再觀察一下,于是将狄仁傑外放。
狄仁傑被外放後,所到之處,老百姓無不稱頌,狄仁傑的作風,讓武則天大為贊賞,後來武則天又複立狄仁傑為丞相。
武則天在狄仁傑的輔佐下,武周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開一代貞觀遺風。
二狄仁傑在充分獲得武則天的信任後,一直試圖,引導武則天還政于李唐天下,而武則天搖擺不定。
武則天一度想把自己的武周天下,傳給侄子武三思。
面對武則天的這一做法,狄仁傑提出來一個令武則天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武則天這樣做了,那麼武三思将來供奉先祖時,是供奉自己的父母呢,還是供奉自己的姑姑呢?很顯然,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當然是供奉自己的父母,那麼這樣的話,武則天就尴尬了。
于是武則天暫時打消了傳位于侄子武三思的想法,不過武則天還是抱有幻想,不想把自己辛苦建立的武周天下,再還給李唐子孫。
狄仁傑眼看自己越來越老,而武則天的态度又不明确,于是狄仁傑決定埋下一個棋子,那就是忠于李唐天下的張柬之。
當武則天讓狄仁傑舉薦人才時,狄仁傑脫口而出,說張柬之有丞相之才。武則天出于對狄仁傑的信任提拔了張柬之,然而狄仁傑認為武則天給張柬之的官職太小,再三舉薦張柬之為丞相,武則天最終采納了狄仁傑的建議。
三狄仁傑離世後的第五年,武則天病重,忠于李唐天下的張柬之,簇擁着太子李顯,發動政變,來到武則天的病床前。
當武則天看到帶頭的正是80歲的張柬之時,瞬間明白了一切。她大罵狄仁傑陰險,欺騙了自己。
武則天無奈,隻好宣告退位,自己一手建立的武周天下卸下帷幕。随後太子李顯繼位,大唐天下重見天日。
沒過多久,武則天憂憤而死,一代女皇走完了其傳奇的一生。
武則天明白一代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她知道自己死後,擁護李唐天下的朝臣必然會要求清算自己以及武氏宗親,于是武則天給自己留下一個無字碑。
結論狄仁傑作為一個心懷天下,剛正不阿的人,自始至終都是李唐天下的擁護者。
武則天對于狄仁傑這樣的國之棟梁,是又愛又恨,希望通過自己的恩遇将其徹底收服。
然而狄仁傑這樣的人,豈能是因為恩遇就改變初心,隻是他不動聲色,埋下棋子,以待時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