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号元素碘屬于周期系ⅦA族元素。1811年,法國藥劑師庫爾圖瓦利首次發現單質碘。單質碘呈紫黑色晶體,易升華,遇澱粉會變藍色。
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一般健康成人體内碘的總量為30mg(20~50mg),國家規定在食鹽中添加碘的标準為20-30mg/kg。缺碘後的人群易引發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以及導緻人矮小的克汀病等地方病,嚴重還會影響人的智力發育。
現代人食鹽加“碘”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有7億人口缺碘,通過實施全民食鹽加碘,在十多年後,中國家庭碘鹽食用率達到97%。同時,極大減少了碘缺乏病患者的數量,兒童的認知發育和營養狀況也随之提高。
提到碘鹽,很多人都知道,但為何是食鹽中加“碘”呢?“碘”雖然是人體急需的元素,但相較于鐵、鈣的日需求量相對少,且穩定性更強,口感相對較好,所以“碘”更适合以加入食用鹽的方式來補充到人體内。
正常人每天需要多少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日需攝入的碘量是150微克,一般而言,正常健康成人平均每日攝碘50~1000μg/d都是安全範圍。鹽的推薦攝入量為6克,加碘鹽中加碘量是(21-39)mg/kg,按30mg/kg計算的話是6克鹽含有180ug碘,加上烹饪等損耗,完全在安全範圍。
因此,除了需要忌碘的患者,吃碘鹽的健康收益還是大于健康風險。人每天需要多少碘?
值得注意的是,海産品中含碘量的高低也是不同的,而且随着食材産地的不同,含量的高低也會有着明顯的差别。
簡單來說,藻類的含碘量比動物類的高,而動物類中貝類海産品的含量比魚類的高,需要控制碘攝入的患者可以此作為參考。含碘較多的部分常見食物(微克/100g可食部)
1.碘能夠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如果缺碘會影響腦部功能,使大腦喪失認知能力,引起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比如智力低下、聽力語言障礙、運動神經障礙等。
2.碘的缺乏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容易引起甲狀腺腫,人稱“大脖子病”,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會有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的表現。有些成年人缺碘會導緻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引起體能下降,由于疲倦困乏會降低工作效率。
3.孕婦如果缺碘,容易引發早産、流産、死胎或緻畸,也有導緻嬰兒先天耳聾的風險。
4.嬰幼兒嚴重缺碘,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幹擾大腦的正常發育,造成神經系統不可逆性損傷,誘發地方性克汀病,俗稱地方性呆小病,表現為身材矮小、聾啞、智力低下、言語障礙等。
“碘”與甲狀腺的相愛相殺
1996年《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條令》頒布以來,臨床上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與對兒童智力發育障礙的潛在性損傷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可謂功不可沒。但與此同時,過量攝取碘帶來的問題也逐漸被人們意識到。
經研究發現,“碘”的多少與甲狀腺疾病風險呈U形密切關系,當碘攝取量維持在100-200ug/L時發病率最低,當偏離這個值時患病率都會不同程度地增高。換言之,碘攝入量過少,會引發甲狀腺腫大;攝入量過多,又會誘發甲亢等内分泌問題。真是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受罪!
怎麼發現自己缺碘?“一代粗(甲狀腺腫),二代傻(智力低下),三代斷根(早産、死産)芽”就形象地反映了碘缺乏所帶來的危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隻有學會觀察到缺碘的早期症狀,才能提前預防這些嚴重症狀的出現。
頸部腫脹不适是缺碘最常見的症狀,這被稱為甲狀腺腫,早期的時候,甲狀腺不會有沒有明顯的症狀,甲狀腺輕的患者,中度的都會有一些彌漫性的腫大,質軟,沒有壓痛感。
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會出現明顯的腫大,還會出現壓迫的症狀,例如吞咽出現困難,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刺激性的咳嗽等。
且當出現粗脖子時,就表明體内碘缺乏往往已持續3、4個月了。所以,最簡單的辦法還是做個尿檢碘,通過檢測晨尿中的碘含量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缺碘或攝碘過多了。碘的營養狀況一般用尿碘排洩量來表示。
在人體碘平衡的條件下,一個人尿碘排洩量近似于他的碘攝入量,碘營養正常,也就不會出現碘缺乏危害。其尿碘排洩量應在每升100微克以上,低于這個數字,表示有碘缺乏。
其次,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也是碘缺乏的另一個迹象。如果身體内沒有足夠的碘來制造合成甲狀腺素,就會給身體發出信号,減少運動,吃得更多,儲存能量,燃燒更少的能量,而且還向他們的肝髒、肌肉和脂肪組織發出信号,減少代謝,以保持熱量。
因此,身體傾向于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更多的熱量,所以突然肥胖的朋友們一定要當心,切不可大意。
再者,乏力、嗜睡,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等易疲勞的症狀表現也是碘缺乏比較常見的症狀,當甲狀腺素水平較低時,身體不能像平時那樣産生足夠的能量,這就會導緻你的能量水平供給不足,讓你感覺到疲勞,虛弱。
補“碘”需求因人而異
中國13億人,男女、老少、胖瘦、日常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有的吃鹽多,有的吃鹽少;有的吃海帶和海藻多,有的吃得少;區域不同、人群不同對于碘的攝入的量也有很大區别。
正常成人對碘的生理需要量是每人每天75微克,這75微克的碘所合成的甲狀腺激素才能滿足人體基本代謝的需要。碘的供給量應該是生理需要量的2倍,即150微克;嬰幼兒是每人每天40-50微克;1-3歲兒童每人每天70微克;4-6歲兒童每人每天90微克;7-10歲兒童每人每天120微克;孕婦哺乳期婦女每日200微克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