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賣水果臍橙

賣水果臍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0:35:46

11月6日,藍甯剛回到家,就被老婆抱怨拒接電話。藍甯苦笑,掏出手機,通話記錄顯示,當天他接打了103個電話。

26歲的藍甯,是江西贛州市尋烏縣一家電商公司的負責人。這天是贛南臍橙開賣的第三天,他要協調來自各方的需求,所以電話應接不暇。

忙碌的收獲,是迎來了開門紅。僅在拼多多的一家店鋪,5天已經賣了3萬多件贛南臍橙,這還沒到旺季。

7年前,藍甯和他的兩個同學,3個同樣年輕的95後,以2萬元借款起家,開啟了農産品電商的創業之路。

兩次南下深圳學電商運營,從偷師到拜師,從第一年掙了1萬元到200萬元,更經曆了一年虧掉200萬元,3年辛苦付之東流的“滑鐵盧”,他們一直在磨難中逐步成長。7年後,他們已成為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新新農人”。

根據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在拼多多平台上,1995年之後出生的“新新農人”已經成為推動農産品上行的嶄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95後“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的占比超過13%。

報告顯示,95後“新新農人”兩年間增長了近4倍,他們普遍來自廣大的鄉鎮、農村地區,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與父輩相比,具備高學曆、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産業上下遊等群體特點。

藍甯他們已經不再滿足做好農産品電商。有自己的智能果園,有更多品種的水果,四季都能在家鄉通過電商銷售,取代父輩,正是這幾個95後“新新農人”努力的方向。

賣水果臍橙(賣臍橙的95後新新農人)1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淩雨南、藍甯、淩永春、吳海平(從左往右)合夥開的電商公司,一天就賣出超1萬單臍橙。小龍 攝

“臍橙獵人”

11月8日,江西尋烏縣澄江鎮,藍甯熟練地掀開一處農戶果園的防塵網鑽了進去,裡面是一片臍橙樹。他順手摘下一顆臍橙,雙手交錯“叭叭”兩下,臍橙被完整剝開,露出果肉。他單手抓起幾瓣緊捏,果汁順流而下。

“已經成熟了,剛剛好。”藍甯說。這片果園他前幾天來過,當時臍橙水分不夠,還沒到采摘的時候。

藍甯和他的夥伴,被稱為“臍橙獵人”。在臍橙銷售的旺季,他們四處搜尋訂購臍橙,約定時間上門采摘,一天吃幾十個也是常事,辨别技術更是爐火純青。

藍甯所在的電商公司,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線上銷售贛南臍橙。

今年11月,臍橙銷售季再次來臨,他們的目标是線上銷售1000萬斤。對這個目标,他們很有信心,僅在拼多多電商平台,前年全品類銷售額就有3000多萬元,去年達到了5000多萬元,今年有望破億。

臍橙時令性強,他們一般是提前兩三天備好貨,不然等客戶線上下了單再去采購包裝運輸,根本來不及滿足電商平台要求的48小時内發貨。而且臍橙不易凍庫保存,否則會發黑,影響口感。因此,公司能否提高銷售、掙錢,往往取決于周轉金的多少,錢多就能提前訂購臍橙,價格也會低,利潤也就越高。

按照整個流程,“臍橙獵人”尋覓訂購臍橙,每天雇工人定點采摘運送加工廠,經過嚴格篩選,專人打包成箱,待電商平台店鋪有客戶下單後,貼上标簽随即發貨,由快遞公司整車的拉走,運送全國各地。

藍甯說,與7年前相比,現在電商的起點高了,競争也強了,對于果品品質的要求更高了,都在升級,不能再拼價格了,消費者更注重水果品質,售後服務要求更高。“專人采果,從源頭上掌控品質,才能博得競争力。”

藍甯和他的夥伴們,做事練達,一群稚嫩的臉龐,穿梭在堆滿臍橙果筐的加工廠,身後是一群在流水線上忙着打包的中年婦女。

賣水果臍橙(賣臍橙的95後新新農人)2

江西贛州市尋烏縣被稱為“中國臍橙之鄉”,種出的贛南臍橙色澤鮮豔、香甜多汁。小龍 攝

2萬元借款起家

藍甯、淩雨南、淩永春,都是尋烏澄江鎮本地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年,3個人成為澄江鎮中學的同班同學。

他們的父母都是本鎮土生土長的農民,家裡都有10畝左右的臍橙果園。

尋烏縣位于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是著名的客家聚居地。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加之紅壤土呈酸性,當地所産的贛南臍橙色澤鮮豔、汁多肉脆、香甜爽口,被稱為“中國臍橙之鄉”“中國臍橙出口基地縣”。10年前的尋烏,“看山就有果”,臍橙也便宜,一斤六七毛錢。

高中畢業後,藍甯随父母販賣臍橙,北京、福州、鄭州,跑過不少地方,也算是走南闖北。尤其在嘉興水果批發市場待了4、5年,耳濡目染,一肚子生意經。

而淩雨南、淩永春則考上了位于南昌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的是軟件技術專業。

2016年暑假,藍甯、淩雨南、淩永春3個年輕人再次聚在一起,談到了未來。

此時的藍甯,開始抱怨與父輩經營理念的不同,不滿于批發市場的販運模式,很想單幹。而淩雨南、淩永春則在一家企業培訓實習,專門測試軟件或代碼,終日反複,對前途全無信心。

藍甯提議搞電商賣臍橙。身為贛南人,沒有比他們更了解臍橙的年輕人了,一眼就能辨認臍橙的好壞和口感。3人一拍即合。

此時的尋烏,多數人對電商還很陌生。

而另一個現實是,尋烏縣臍橙種植面積曾高達60萬畝,但從2012年開始,黃龍病開始蔓延,臍橙遭受毀滅性打擊,死了80%左右。10年之後的今天,經政府引導科學複種,也才恢複到21萬畝。

臍橙産量雖然銳減,價格卻年年攀升。

沒有啟動資金,藍甯找父母死磨硬泡借來2萬塊錢;沒有辦公地點,淩永春把家裡一樓給騰挪出來,而淩雨南則在手機上注冊了一家微店。

一切都要靠自己。2萬元的啟動資金,根本不夠批量收購臍橙。3人就上自家果園采摘,找父母賒賬,拉回包裝,然後用摩托車送往快遞點。

為了宣傳微店,3人見人就加微信,同學朋友的朋友圈也不放過,還發紅包四處找人各種推廣。

2016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銷售季,他們賣出了2萬多斤臍橙,共計2000多件,純收入1萬多元。

3人總結發現,雖然掙了1萬多元,但是吃住在自己家,他們沒領一分錢工資,“相當于沒有掙錢”。

賣水果臍橙(賣臍橙的95後新新農人)3

作為國家地理标志農産品,贛南臍橙暢銷全國各地。小龍 攝

兩下深圳“偷師”

在藍甯看來,尋找貨源、把控臍橙質量是他們的強項,畢竟從小就耳濡目染。但如何有效運營電商平台店鋪,他們則是門外漢。

2017年2月,春節剛過,3人就成立了“美滋滋電子商務”公司,注冊了自己的商标“橙上良品”。3人商定由頗有商業頭腦的藍甯當領頭人,負責全面統籌。

藍甯的第一個決定,就是集體去深圳電商公司“偷師學藝”。

當年3月,藍甯一行7個人來到了深圳。除了他們三人,另外4人也是澄江鎮中學的中學同學,在他們的“感召”下自願加入。7人租住在深圳龍華區的一處城中村。

按照藍甯的規劃,去電商公司打工,“潛伏”在電商公司,學習積累電商經驗,工資不夠花,就用掙來的1萬多元補貼,學到真本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淩雨南剛開始就開了小差,去了一家軟件公司。後來經藍甯千方百計勸說,才進了一家電商公司做客服,第一個月工資2300元。淩永春找了20多天,應聘進了另一家電商公司做客服。

藍甯是高中畢業,隻得去了一家裝修公司做銷售,每個月基本工資1500元。“我是為了加房主微信,想着能夠積累客戶,找新渠道。”

每天晚上,大家都聚在出租房,結合電商公司學到的經驗,讨論他們自己的項目,包括臍橙如何上架、價格如何制定,及各個環節的運作方式。

但另外4位同學沒能挺住,覺得沒前途。其中一人甯願去學理發,也不願意合夥賣臍橙。分道揚镳在所難免。

在深圳堅持了7個月後,當新臍橙季到來時,3人又回到了尋烏。經過深圳7個月的錘煉,他們對電商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是分工。淩雨南負責線上店鋪運營,藍甯負責采購臍橙,淩永春負責倉庫管理及發貨。其次,除了繼續在微店上銷售,還增加了新的電商平台拼多多。

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他們線上賣了10多萬斤的臍橙,合計1萬多件,其中微商3萬多斤,拼多多6萬多斤,純利潤7萬多元。

“拼多多的利潤雖說相對低一些,但起量快、銷量大。”淩雨南總結說,這讓他們眼前一亮,終于看到了曙光。

這次出師告捷,更堅定了3個人創業的決心,“不趁着年輕創業,簡直對不起自己。”

3人商量後達成了共識,公司掙來的7萬多元不分紅,而是繼續去深圳“學習”。

2018年3月,淩雨南和淩永春背上行李,再下深圳。

藍甯囑咐兩人,“去年隻是懂了電商的皮毛,今年要主動學習,學會電商行業的種種玩法”。

這一次,淩雨南在深圳寶安遇上了“貴人”。淩雨南入職的這家電商公司,老闆很年輕,隻比他大三四歲,主攻電子産品的線上銷售,還有自己的加工廠。

老闆對做事用心的淩雨南很賞識。兩個月後,老闆開始給下班後的淩雨南開小竈,每天教他1個多小時的電商運營,并結合産品讓他實操,充分實踐,體驗客服回複、客戶體驗等等。再到後來,老闆幹脆在外面給淩雨南報了電商課,讓他系統地學習。

這一趟,淩雨南收獲頗多,可謂脫胎換骨。

轉眼到了10月,淩雨南告訴老闆,他與朋友在老家做電商賣臍橙,馬上又到臍橙銷售季,要辭職回去了。老闆挽留無果後提醒他,當年可能是生鮮電商的好機會,讓他多留意拼多多。

根據拼多多曆年的财報,2018年平台的農副産品交易總額達到653億元,2019年翻番。

這趟順風車,藍甯他們沒有錯過。

賣水果臍橙(賣臍橙的95後新新農人)4

藍甯公司的“橙上良品”贛南臍橙因品質佳入選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受到消費者青睐。網絡截圖

第一桶金

2018年11月,又一個臍橙季開啟。

3個人的電商公司,又有了新鮮血液,三人的初中校友吳海平加入了他們。吳海平初中畢業後念了贛州農校,學的是會計,回尋烏後在自家果園和加工廠打雜,幫着搬運挑選果品。

為了提高銷量,公司需要充足的資金囤貨,要提前找農戶訂購臍橙。4人說服家人,幫忙籌集了60多萬元。

“我們4個人連軸轉,在11月、12月、1月的3個月的旺季,幾乎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淩雨南回憶。

吳海平記得,每天天剛亮,他就要帶工人進山采摘臍橙,下午還要一家一戶去商談收購價格。

而留給藍甯的回憶,就一個“借”字:“周轉金不夠了,要去借錢;沒有工廠進行分揀包裝,又要去借果品加工廠;沒有搬運工,還是去借……”

淩永春說,最多時一天發貨1000多單,根本忙不過來,他經常半夜還在工廠貼單,趕在48小時内出貨。

這一季,他們賣了60多萬斤臍橙,主要以拼多多為主,共發貨8萬多件,純利潤28萬多元。

這年春節,每人分了2萬元。

沒有臍橙的季節,并不代表他們就能閑下來。2018年7月份,藍甯曾與吳海平賣過福建的柚子,但最終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賠了兩萬元。這一次藍甯建議,今年要找新貨源。

2019年4月,他們到了廣西憑祥,目标是越南大青芒。短短一個月後,四人再次铩羽而歸,虧損了5萬多元。

4人總結後認為,主要是對大青芒的認知不夠,生熟不分,也無法辨别黑心芒,導緻退貨率高,售後遇到難題,隻得及時止損。

大家沒有抱怨藍甯的決策。他們認識到,臍橙是他們從小就熟悉的,從外觀就能判斷八九不離十,而對于大青芒、蜜柚,他們卻是外行。

總結完得失,4人立刻行動。這次選中的産品是雲南蜜橘,這不僅能與臍橙銷售季錯開時間,而且他們家裡也有種植蜜橘,對此并不陌生。4個人在雲南玉溪待了2個月,掙了30多萬元。

“與尋烏的玩法一樣,我們租住産地、租工廠、租工人,用我們在拼多多的店鋪售賣,最多時一天能發貨2000多件。”淩雨南說。

回到尋烏,正是臍橙銷售季,這也是他們反複論證,不容錯過的。

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他們掙到了真正的第一桶金:銷售200多萬斤,純利潤200多萬元。

四個隻有25歲左右的年輕人,手握掙來的200多萬元巨款。他們好好開了一個會,規劃未來。最後決定是,每人隻分了2萬元,沒有豪車,沒有名牌,剩下的錢用來繼續經營。

賣水果臍橙(賣臍橙的95後新新農人)5

作為尋烏農家出身的孩子,藍甯從小随父母在臍橙地裡剪枝除蟲,一樹橙子裡哪個好吃,他一看便知。小龍 攝

被逼走向“正規化”

這一年的成功,也讓他們成為尋烏鎮的“名人”。

當地的一家大型果品企業找上門,要與他們合作。雙方一拍即合。

藍甯4人認為,有了這家企業的加入,采購會更加專業,資金也會更雄厚。雙方湊足700多萬元資金成立了新公司,藍甯他們占股51%。

現實總是如此殘酷。

新公司存了幾百萬斤的臍橙、沃柑等品種,還在贛州、南昌等地建立了倉儲。但到了2021年初,信心滿滿的他們發現,2塊多錢存的貨,最後跌到1塊多,虧得一塌糊塗。

“電商賣臍橙并沒有虧,而且掙了錢,但各地建倉儲的投資很失敗。”藍甯說,他們的200多萬元全部虧了進去,一夜回到3年前。

事後,四人沒有相互抱怨,沒有吵架,也沒拆夥。

他們深刻反省了這次的教訓。在他們看來,錢沒了可以再掙,隻是虧掉了3年的利潤,本錢還在,何況還學到了經驗,可以重新開始,以後會牢記教訓,再也不“飄”了。

結束了新公司,他們的重心重回果品電商軌道。

他們開始正規化運行公司。招員工,聘财務,請采購,如今的電商公司,已經有18個人了。其中10位員工還是有股份的,他們稱是學華為,把優秀員工變成公司主人,“合夥人模式”。

事實上,當地1畝臍橙年純收入一萬元左右,是農戶的重要經濟支柱。近10年來,尋烏臍橙的收購價已經從每斤1.5元上漲到3.5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他們自己家的臍橙,進他們公司的電商銷售,“價格意味着品質,不好談價格,幹脆不收。”藍甯說。

效果立竿見影。不到一年的時間内,在包括雲南蜜橘、沃柑、臍橙的線上銷售中,已經把虧掉的200多萬元掙了回來。

“智慧果園”的憧憬

雖然事業小有成就,但至今,4個人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在他們看來,創業階段,溝通很重要。

淩雨南以前愛玩手機遊戲,但目前已卸載3個月了。他們沒啥特别愛好,也沒有業餘生活,對喝酒不感興趣,卻都愛上了喝茶,而且是3天半斤茶,自嘲已進入老齡化。

公司中年紀最大的36歲,最小的是藍甯,隻有26歲。

33歲的淩天寶今年才加入公司,是公司的采購。他以前在廣東富士康打工,回尋烏10年了,幹過司機、快遞,但都不長久。因是本地人,對臍橙農戶極為了解,訂購果品成了他的專長。“我是參股員工,每個月5000元工資,年底按股分紅,也算給自己打工了。”

淩天寶說,藍甯他們4個年輕人比同齡人成熟,思維老成、超前,沒有少年得志的那種盛氣淩人。

數據顯示,尋烏縣臍橙種植面積21萬畝,去年産量達17萬噸,今年預計達22萬噸。

尋烏縣果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謝大銘告訴新京報記者,尋烏的臍橙銷售,電商是主力軍,占銷售額的三分之二。全縣有6000多家電商,5000多年輕人從業。“臍橙價格年年上漲,也多虧了這些年輕人,省去了不少中間環節。”

年輕的人才,正是尋烏的未來。

吳海平的父親吳錫明,人稱六哥,也是澄江鎮有名的臍橙商家。他去年銷售臍橙300萬斤,在當地商家屬中等。

與孩子們不同的是,50歲的吳錫明不是依靠電商銷售,而是主銷嘉興水果批發市場,依靠30年積累的客戶多為商販,覆蓋周邊500公裡的市場。

“我現在給兒子們做下線,也是給電商做下線,幫他們選購臍橙,成了後勤部隊。”吳錫明說,“我發一輛挂車在市場賣半個月賣不完,兒子們1天發出去兩三挂車的臍橙。”

作為尋烏縣主導臍橙産業的政府部門,縣果業發展中心早有謀劃。

謝大銘說,他們的目标是引導這些年輕人到果園生産上去,逐步取代父輩。“什麼樣的産品賣得好,這批年輕人最知道。他們是以銷售定生産,而且手裡有資金可投入,采用成熟的技術,如肥水系統、迷霧系統、軌道采摘等,大面積建設智慧果園,實現傻瓜式遠程控制管理,減少依賴的勞動力。”

藍甯他們也躍躍欲試,而且已經種植10畝臍橙,但幹活都是請農戶幫忙,還沒有技術配套。藍甯說,按現在的标準,如果一株臍橙樹投入450元能升級到智慧果園,最多三年即可收回成本,他們很願意嘗試。

正如拼多多《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所稱,“新新農人”更願意回饋家鄉,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農産品品牌化、标準化,已經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力量。

提起未來的目标,4個95後年輕人說,有自己的果園,有更多品種的水果,四季都能在家鄉通過電商銷售,正是他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他們希望,自己的電商公司對行業變革有推動,不以掙錢多少為标準,團隊成長才是最有價值的,“我們不是大公司,需要穩紮穩打”。

文/羅道海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