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

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9 15:23:53

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橢圓樓内,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忙碌。身穿白大褂、戴着膠皮手套的師生緊張有序地操作着試劑、儀器,計算機屏幕上不停地變化着相關模型的動态分析圖……就在這個實驗室,師生研制出了首支國産宮頸癌疫苗、全球首個艾滋抗體尿液自檢試劑等,交出了一份高校科研的亮眼成績單。

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與時代同行,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民族振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強基到“四新”,健全學科培養體系

何浩冉是第一屆報考高校“強基計劃”的物理學專業學生,一入大學,他就對接上導師,加入其課題組,并以“高維量子糾纏的判據”研究申請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開啟他的科研訓練之路。

“強基計劃”是高校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一種新模式,發起于2020年。目前,已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39所高校納入試點。該計劃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着重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曆史、古文字學等專業招生。

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融入國家發展戰略)1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鞠煥宗 攝

基礎學科建設是高校科研創新的根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十年來,我國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設288個學生培養基地,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中國模式”,累計吸引1萬餘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梯隊網絡”。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四新”學科建設方興未艾,高校中一批新興學科和院系專業應運而生。

福州大學2020年以來增設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儲能科學等5個新興專業。該校黨委書記陳國龍說,學校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化學學科為核心“催化”帶動,促進化工、材料、環境、生物等學科“化學反應”。

據介紹,十年來,我國高校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前目錄内專業771種;新增本科專業布點1.7萬個,人才培養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的适應度明顯增強。

“有組織科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21年12月,清華大學牽頭設計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首次并網發電,标志着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國家之一,突破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十年來,高校獲得了全部1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的10項、全部技術發明獎中的72%,并獲得了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這些成就,離不開高校的“有組織科研”。

面向前沿科學方向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校牽頭建設了60%以上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30%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系統布局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超過1500個。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廈門大學夏甯邵團隊承擔起“國家隊”實驗室重任,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在全球7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獲世界衛生組織優先推薦。

據統計,高校專利授權量從2012年的6.9萬項增加到2021年的30.8萬項,專利轉讓及許可合同數量增幅接近10倍,不僅實現量的增長,也實現了質的提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發明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菌草技術,兼具生态與經濟效益,至今已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助力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

十年來,高校主動融入區域創新發展戰略。教育部與北京、上海簽署了有關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合作協議,在京高校與北京市在集成電路、腦科學等領域共建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多學科交叉平台;在滬高校牽頭承擔人工智能、超限制造等多個上海市重大專項。

優化學術生态激發創新活力

好的學術生态,可以為高校科研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些年來,高校持續推進評價體系改革,在評估評價、成果獎勵等方面“破五唯”,以創新質量、能力、貢獻為核心的多元評價導向在高校逐步樹立。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郭子龍說,學術環境對青年學者的成長至關重要。“随着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等試點工作的推進,研究人員能夠心無旁骛地專心科研,後續還有專門的成果轉化配套團隊對接産學研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遵循(融入國家發展戰略)2

天津大學學生在沙盤教室内調試車輛模型 李然 攝

多位高校學者表示,如今科研評價不再是“唯論文”,還增加了教學成果、專利轉化效益、咨政建議以及各類縱向和橫向課題等作為參考,讓學術研究不再停留于“象牙塔”,而是成為真正有用的科研。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說,十年來,高校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以高質量人才培養推動高水平科學研究,形成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高校科技工作新格局。特别重要的是,高校強調科研與教學良性互動,共同促進人才培養,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作為高校科技工作的價值取向。

*本文為《半月談》2022年第20期内容

半月談記者:鄧倩倩 / 編輯:原碧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