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作者:周濂
在哲學界有這樣一句話,叫作:“一個人在25歲以前不是自由主義者,那他就是沒有良心的,一個人過了25歲之後不是保守主義者,那他就是沒有腦子的。”
對于這句話,我們本節要講的哲學家黑格爾,他的一生幾乎就是對這句話的實踐,前半生他崇尚自由,對盧梭的思想如癡如醉,他和朋友謝林激烈的讨論法國大革命,讨論德國的未來,但是中年之後的黑格爾的觀點卻轉向另一個方向,當時他已經成為柏林大學的哲學系教授,而他發表的言論也更支持保守傳統,而非自由和革命。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進入黑格爾的哲學世界。
存在即合理嗎
黑格爾有句名言,叫:“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被很多人反對,認為這是把現存的一切合理化,是在哲學上為專制和特權制度辯護,但這句話的原意真是如此嗎?黑格爾真的這麼糊塗嗎?
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其實黑格爾的原話是:“凡現實的都是合理的。”現實和存在有什麼區别,黑格爾曾解釋過,這個世界上存在很多壞東西,它們隻是偶然的存在,并不配擁有現實的美名,現實的東西是那些必然的東西,必然的東西歸根結底會表明自己是合理的。
那麼,什麼是必然的東西呢?就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存在,黑格爾認為,漫長的人類曆史不過是自由觀念的發展和展開的過程,親眼見證過法國大革命失敗和幻滅的黑格爾意識到,絕對自由具有否定一切的狂熱,它不但會破壞一切宗教和政治秩序,也會鏟除一切支持秩序的人和組織,而這種破壞和鏟除正是自由的反面,所以絕對自由就是對自由的否定。
因此,中年之後的黑格爾從對自由的擁護者,成為了保守的辯護人,他認為隻破不立沒有意義,自由必須與一定的法律、秩序特别是國家相結合的時候,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實現,所以黑格爾既不是自由主義,也不是保守主義,他是希望實現兩者的合題。這就是著名的“正反合”。
誰在抽象地思維
黑格爾曾有一篇文章流傳甚廣,叫作《誰在抽象地思維》。在這篇文章裡,他反對抽象思維,但是這種觀點讓人乍聽之下不可理解,簡直有些賊喊捉賊的意思。因為黑格爾的抽象和晦澀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獨孤求敗的。
那麼,他為什麼會反對抽象呢?
事實上,黑格爾這裡所反對的“抽象”其實是一種标簽化的思考方式,他認為沒有教養的人最喜歡抽象地思維,而有教養的人卻思考的更具體。舉個例來說,一個兇手被押往刑場,在普通人眼裡,他隻是個兇手,而有些太太小姐也許會說,他還是個強壯、俏皮,逗趣的男子,而牧師聽了這些話,可能會補上一句評論:“看看,這就是上流社會道德敗壞的表現!”
那麼,試問,在這三種人裡,誰在抽象地思維?黑格爾認為,普通人和牧師在抽象地思維,因為他們僅僅用“兇手”這個标簽來理解這個人,如果在兇手身上,除了兇手這個抽象概念以外,看不到任何别的東西,并且拿這個簡單的品質抹殺了他身上所有其它人的特質,這就叫作抽象的思維。
也就是說,僅僅用一個詞或一句話,靜态而片面地去總結概括一個人或一件事,這恰恰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是黑格爾所反對的抽象思維。因此,黑格爾才會不無諷刺地說道:“黑夜中所有牛都是黑色的。”
真理在變化中成為自身
從黑格爾反對抽象思維,我們可以看出他哲學的一個基本立場,他反對絕對的、片面的、靜止的看待問題的方式,他主張辯證的、整體的、發展的看問題的方式,要從“抽象的普遍性”發展到“具體的普遍性”。
黑格爾曾舉過一個經典的例子,他說:“花朵開放的時候花蕾消逝,人們會說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樣地,當結果的時候花朵又被解釋為植物的一種虛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實是作為植物的真實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們的流動性卻使它們同時成為有機統一體的環節,它們在有機統一體中不但不互相抵觸,而且彼此都同樣是必要的;而正是這種同樣的必要性才構成整體的生命。”
換句話說,真理若要發展,恰恰需要經曆一種決定性的否定,正是通過不斷的自我否定和克服,精神才能夠得以成長,每一個階段都是完整的一部分,真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在變化,不斷在否定之前的東西,最終成長為黑格爾所說的“真正的知識”或者說“絕對知識”,它的内部就蘊含着否定與矛盾,通過否定之否定,不斷地展開和發展自己。
為承認而鬥争
我們都有自我意識,然而你是如何确定你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呢?黑格爾認為自我意識隻有在另一個自我意識中才能得到滿足,也就是說,隻有通過和别人的自我意識對峙,人們才能形成自我意識,才能發展自我意識。但黑格爾認為當兩個自我意識對峙的時候,最初的沖動是要打倒對方,消滅對方和摧毀對方,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确立起自身的獨立性。
這種鬥争的結果很可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有的自我意識因為勇敢而取得勝利,有的自我意識因為恐懼敗下陣來,選擇俯首稱臣。于是那些勇敢的成為了主人,那些膽小的成為了奴隸,主奴關系就這樣形成了。
然而,來自奴隸的承認并不會讓主人滿足,我們希望得到那些與我們地位平等甚至更優秀之人的承認,所以主奴關系是不穩定的承認關系,主人擁有承認卻不滿意,奴隸缺乏承認,于是會渴望得到承認而鬥争,這種不對等構成了基本的“社會矛盾”,而矛盾就必然會推動主奴關系乃至整個社會制度的演變。
那麼,從這個角度,自我意思形成、發展與對峙,可以看作是曆史滾滾向前的動力之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