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錦繡谷雪景?養心谷風光一條鋒利的碎石小徑從204省道江西德興萬村段突然旁斜逸出,将一段紛纭俗世決絕切割,卻以蜿蜒之狀順從一片攏圍的山谷,拽領我屈曲深入,抵達它的盡頭——那是我此行的歸址,一個叫“養心谷”的地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廬山錦繡谷雪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養心谷風光。
一條鋒利的碎石小徑從204省道江西德興萬村段突然旁斜逸出,将一段紛纭俗世決絕切割,卻以蜿蜒之狀順從一片攏圍的山谷,拽領我屈曲深入,抵達它的盡頭——那是我此行的歸址,一個叫“養心谷”的地方。
比我更早抵達谷中的,是我所恰遇的一個午後,和一場清涼的秋雨,這讓南方的山谷有了潮濕的氣息。鉛灰色的天空呈圓弧形攏合低懸,塗抹着略顯渾濁的陰暗。濃稠的煙岚霧霭在緩緩蘊蓄、卷積、泳漾,最終于群山四圍流布、纏織、堆簇,成為綿延山體的一部分,将一座山谷修飾與呈現。被遏鎖的視野裡沒有一片雲朵,卻有幾分濕重的、令人暈眩的垂落感和空茫感。和圍簇的群崗一樣,我的神容裡漸漸有了一份靜默和肅穆。
纖密的雨被山風輕輕推送,從天空紛揚下來,也從山巅斜織過來,踩着細碎的步履,于山谷集結,凝聚在幾頂遊移的傘面上。
青山作屏、縱深遞進的養心谷,有狹長的體勢和跌宕的走勢——幾棟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偃卧谷口、扼守門庭;一幢闊朗的功能建築盤踞嶺上,呼應周野;低窪處溫泉井參差羅布、熱氣蒸騰;團團磨盤石作徑随勢款轉,與環曲迂回的走廊一道勾連左右、銜接前後;再遠一些,或方或圓或尖的十數幢木屋别墅各具造型、星散偃伏……這些似乎久違的山野物語交錯零落、依形就勢,将谷中空間分割又建構,營造出它獨具的氣質。
豁然張揚的芭蕉東一蓬、西一團,翻弄着風聲喧嘩,在檐前或舍後刻印下濃綠标識;環谷密植的雷竹一叢叢、一簇簇,宛似綠雲貼地翻卷,流露意猶未盡的抒懷筆意;間插的桂子被一場風雨洗滌,收斂了滿樹繁華,唯剩花落未久的暗香和餘緒;累累黃柿從斑駁的枝葉扶搖閃現,點燃南方應有的熾燦;婆娑的垂柳從《詩經》裡婉約顯影,在池邊的堤岸款緩具形,帶着古老的時間隐喻……
在養心谷,人工修葺的秩序與自然生長的葳蕤相互對峙又和解、融入,植物的氣息混合滲透,空間萬物有了一份内在的和諧安甯。
谷中的黃昏會更早一些到來。沒有電視,沒有牌娛,也沒有書,隻有彼此疏零的足音和低語,還有空濛的原野和視界,就着無限的山色與秋色以及僅有的風聲和雨聲,這便有了山谷尋幽、木屋聽雨的情緒和意境。
我們伫立木窗前,看光影漸漸暗淡,等待夜晚從山巅流瀉,在山谷漫漶,将山谷縱深覆蓋。此時人間,黑夜是山谷的容器,山谷是木屋的容器,木屋是我們的容器,幾隻窗台透瀉的幽微燈光,蟬翼般涼薄、吐納般輕盈,則是大地夜晚的印章、我們靈魂的坐标。
但我知道,短暫屬于我的,隻是山谷木屋的一頁北窗、北窗下一張溫軟的木榻以及窗外持續低徊的風迹、深情婉轉的雨聲。雨水秉持雲朵的旨意,帶着多變的節奏和随意的性情,把世間萬物一一光顧并摩挲,最後注入植物與泥土深處的河流,也注滿我小小的心房,和愈深至淺的夜境。
天會漸漸涼,雨會漸漸停,我會很快轉身離去,帶不走谷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也帶不走谷中的一風一雨、一煙一岚,但我并非一無所獲,我會帶走一顆被山谷夜雨漿洗一空的清心。(詠 梅 程楊松/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1月05日第11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海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