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的字面意思是說土谷之神。
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後來“社稷”就被用來借指國家。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
五種顔色的土覆于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征國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叫社。
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長五谷的土地神祇,這是農業之神。
明孫承宗《答袁節寰開府》:“而世人省事者少從,有延挨日月,令當事者受其極重不返之勢,奈何惟翁力圖,所以為社稷遠計。”
《周禮 考工記》中記載,社稷壇設于王宮右側,與設在王宮左側的宗廟相對,前者代表徒土地,後者代表血緣。所以後來國家又演變為國家的象征。
《禮記 曲禮下》中記載:“國家死社稷”,就是說國君與國家共存亡。
“社稷之憂”、“社稷之患”、“社稷之危”、"謹奉社稷而以從"都指的是“國家”的憂慮、隐患、安危。
“社稷”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圖騰崇拜物。
“社”“稷”,反映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兩者本來各不相幹。“社”字在甲骨文中于“土”字一樣,作“◇”,像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說,社起源于原始時代的生殖崇拜。
五谷與土地是密不可分的,故把社與稷合起來祭奉,作為國家每年重大典禮活動之一。加之稷這種作物,相傳又是由周人的祖先後稷發現、培植的。
因此,社稷神既有神化周人祖先的象征意義,又成了王權的代表。
從天子到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鄉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為睦鄰歡聚的日子,同時還有各種歡慶活動,“社戲”、“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