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他,從軍營到警營,無論是扛起鋼槍保家衛國還是苦口婆心調解群衆糾紛,不變的是衛國愛民的初心。她,從戶籍窗口到社區片警,小小的身軀充滿着大大的能量,隻要群衆有需要工作有安排她始終忘我沖鋒牢記入警誓言。他和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社區民警”。近日,記者走進黃島公安分局泊裡派出所和靈山衛派出所,探訪社區民警處理“家長裡短”的那些事。
一談到社區民警,可能多數人會聯想到身強力壯的男民警,因為印象中隻有他們才能應對社區千頭萬緒的工作。但是在黃島公安分局靈山衛派出所有一位女社區民警,她是王培珺,雖然瘦小但是卻很幹練,絲毫不比男同事們差,甚至在處理一些糾紛時還能發揮女民警獨有的優勢。
王培珺在小區物業查看監控。
“Where is your passport?”“ One week later, ok?”記者見到王培珺時她正在打着電話,突然冒出來的英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個社區女民警真行啊,跟外國人對話都這麼流利。“英文水平一般般,讓你見笑了,剛剛在跟一個居住在我們轄區的留學生溝通,我們發現他的護照臨期了,提醒他去及時辦理延期。”王培珺告訴記者,因為轄區調整,靈山衛派出所的管轄面積增大,社區民警不足,因此根據工作安排,她從戶籍警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
“其實在幹戶籍警之前,我就幹過一段時間的社區民警,也是因為我有這個經驗,領導覺得我能勝任這個工作。”在領導眼中,王培珺就是一個救火隊員,哪個崗位缺人手,都會想起她,她也總是能頂得上幹得好。
“社區工作是一個大雜燴,什麼樣的人和事都能碰到,什麼樣的工作都要會幹,社區民警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王培珺告訴記者,社區是一個很鍛煉人的地方。
黃島公安分局靈山衛派出所轄區本地人口數量與外來人口數量相當,社區民警在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方面要格外細緻。“僅僅我的片區就有20個在建的工地,這些工地上的人員流動非常頻繁,我們需要随時與相關的企業做好溝通,督促他們将最新的人員情況進行反饋。”王培珺的身影經常在轄區的工地上出現,為工人講解安全知識,與工地負責人對接工作了解情況……
王培珺進社區了解情況。
“有時候因為一些小事,樓上樓下之間,對門之間就産生矛盾,沖突升級之後就會報警,這種警情大多數都會轉到我們社區民警這裡。”王培珺告訴記者,處理這種警情非常考驗民警的能力,“處理不好會加深鄰裡之間的矛盾,甚至矛盾升級之後會發生刑事案件,處理好了雙方冰釋前嫌,心情舒暢。”
“之前我們接到了一起因為養狗産生的糾紛,因為樓上鄰居遛狗沒有拴繩,乘坐電梯的時候将樓下鄰居吓到了,鄰居非常生氣,報了警。”接警後,王培珺去調節,樓上鄰居沒把這件事當回事,覺得樓下鄰居小題大做。“眼看雙方話越說越硬,我就趕緊把雙方分開,分别談話,後來樓上鄰居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承認錯誤,而樓下鄰居其實也不排斥養狗,我們也趁熱打鐵,最終雙方冰釋前嫌。”
王培珺走訪轄區場所。
近期,轄區發生過孩子離家出走的情況,王培珺也加強了類似方面的工作。“我們到學校開講了教育課,給孩子們樹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識,同時通過學校方面,與家長加強聯系,為家長進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引導。”在王培珺眼裡,社區民警的工作事無巨細,都需要十二分的上心,“想要做好社區工作,就隻有全身心地撲在上面,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發揮好網格員的作用。”
社區民警除了走街串戶了解情況,還要直面犯罪懲惡揚善,但是王培珺從來不跟自己的父母說這些。“老人的心髒不是很好,跟他們說這些他們會擔憂。我都告訴他們我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裡,很少會出去做危險的事情。”
“可以說,社區民警是公安機關的末梢神經,我們隻有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工作細緻一點再細緻一點,才能夠将自己轄區的情況掌握全面,将各種隐患處理在萌芽狀态。”為了這個目标,王培珺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着,堅守着自己從警的誓言。
董聚建正在調解一起糾紛。
“你們施工沒有做好足夠的防護和警示,老人摔倒你們肯定是有責任。”“如你們所說,老人之前身體很好,意識清醒,甚至能自己騎自行車,老人的摔倒固然有對方的原因,但是真要走上法院,你們肯定也會承擔一定的責任。”10月9日上午,記者走進黃島公安分局泊裡派出所的調解室,就見到了這樣的一幕,社區民警董聚建正和黃島法院董家口法庭的工作人員調解一起群衆糾紛。
“施工方正在村裡進行排污管道的施工,在這期間一位80多歲的老人一不小心踩在挖掘的坑裡摔倒了,斷了三根肋骨,頭部也受了傷,雙方對于賠償的事宜沒有達成一緻,今天我們把雙方約在一起,再來調解一下。”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調解對董聚建來說是家常便飯。“像我們這樣的農村派出所,他們矛盾沒有那麼深,有時候往往就是一口氣。”在董聚建看來,社區民警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普法,在執法過程中普法、在調解過程中普法。“你給他理清了事實,講解一下法律程序和法律成本,大多數的老百姓都會選擇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問題。”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董聚建和法院的工作人員為雙方講解了問題的結局途徑,并且着重分析了調解的優勢和訴訟的繁雜程序,最終雙方同意回去考慮一下再給出答複。
董聚建的腿勤快,他經常說,自己多跑一步,群衆就少走一步,因此無論是社區裡,還是田間地頭,經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化解矛盾糾紛,僅靠社區民警一個人一張嘴顯然力量是不夠的。董聚建明白這個道理,于是探索多部門聯動調處的路子,在他的推動下,鎮政府和派出所等部門聯合出台了《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化解工作實施方案》,創新建立由社會治理中心牽頭,行政、公安、社會等力量參與的會商研判組,采用“5 X”模式進行多元化解。“5”是指案事件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法庭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和村幹部,“X”是指案事件當事人較為熟悉,且對案事件處理具有正面影響的社會人員。調解者對法律政策講解更全面,當事人對調解方案更認可,有效提高了矛盾糾紛的化解率。今年以來,董聚建組織化解複雜矛盾糾紛26起,化解成功24起,調解成功率達92%。
董聚建檢查商鋪滅火器情況。
董聚建負責的社區是一個伴随着董家口經濟區發展而建設的城鄉接合社區,包括6個居民小區和18個自然村,實有人口達3萬人,幾乎相當于一個小鄉鎮的規模。社區裡既有因拆遷從平房搬入樓房的居民,也有大量租房的外來務工人員,社情複雜,矛盾糾紛多發。“拆遷戶外來戶共住一屋,奔馳車拖拉機并駕齊驅,綠化帶熏衣草上涼鹹魚,飯桌上洋酒對琅琊台喝起來一比五……”一段順口溜,形象地描繪了新港城社區剛成立時的狀況。
董聚建為群衆發放宣傳材料。
“剛參加公安工作,就到了最基層的社區,要說不打怵那是假話。雖然說在部隊上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到了地方,我可是一點基礎都沒有啊!”董聚建性格直爽,實話實說。面對困難,董聚建并沒有退縮,他發揮在部隊多年練就的強硬心理素質,迎難而上,在工作中采取主動化解、多元化解、巡回化解等方法,力争将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态。在新港城社區警務室,董聚建沒有固定的辦公桌,因為他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社區裡,不是帶領輔警隊員開展巡邏,就是攜帶資料進行防範宣傳。
“隻有深入社區,走到群衆中去,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董聚建說。2021年10月底,董聚建在小區走訪時,兩戶因為暖氣漏水發生糾紛,互不讓步,董聚建立即主動找到兩人了解情況,找出《民法典》的相關條文,物權角度進行分析,說理講法,又從鄰裡相處動之以情。經過反複調解,兩人都被董聚建說的話感動,終于達成了和解。
董聚建為社區網格員講課。
董聚建在工作善于創新思路。除了董聚建外,新港城警務室還有4名社區輔警,可是他們面對的是3萬人的大社區。“新港城社區就像一個‘大煎餅’,攤子鋪得很大,警務室人手不足,必須想辦法解決工作顧此失彼的問題。”董聚建想到哪就幹到哪,他把社區的、村裡的、行業的力量融合起來,從民力中要警力,做起了警民融合共建的文章。
根據轄區特點,董聚建對轄區布局進行分析,聯合社會治理中心和社區,以村民小組和樓棟為單位進一步劃分“微網格”,每一個“微網格”内的居民人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内。“大煎餅”變成了“微網格”,董聚建除了擔任新港城警務室社區民警外,還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一個是社區副總網格長。為了進一步促進警務工作和社區工作的融合,由警務室4名輔警擔任“警格長”,将“警格”嵌入“網格”,董聚建積極建議,從鄉賢、黨員、村民小組長、樓長中推選120名“微網格員”,培養打造成了一支最接地氣、最懂民意的社會平安治理力量。将26名小區保安、24名物業保潔、20名社區救援隊員也發展為“兼職網格員”,分配至所在的“微網格”,社區警務工作開展一下子增加了更多的“眼”和“腿”。
人員力量充足了,董聚建就在調動大家參與平安治理的積極性上下功夫,通過完善激勵保障措施,變“要我幹”為“我要幹”。董聚建梳理出治安防範方面三大類14項工作,制定“警格 網格”工作計劃和配套的獎懲措施,依據工作成績對微網格員進行獎勵。新港城警務室實施的“警格 網格”的做法,走出了一條适合轄區的新路子,黃島公安分局已在轄區内全面推廣。
董聚建到社區了解情況。
“當警察就要保護一方平安,讓老百姓有安全感。”董聚建這樣說。身為社區民警,董聚建對于自己執法者的身份又多了一層理解。“社區是社會治理最基層最複雜的區域,有效的治理手段必須是多元的,既要用霹靂手段打擊犯罪形成震懾,又要有菩薩心腸守護百姓扶危濟困,實現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董聚建在救助、服務群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送迷路老人回家,找到離家出走的孩子,為外來人員辦理居住登記……一件件小事溫暖着轄區群衆的心。今年4月,董聚建走訪中了解到,面積僅80平米的房子竟然租住了17名剛到本地的外來務工人員。而這些務工人員剛到本地,還沒有掙到錢,經濟很是窘迫,于是他主動聯系了兩個面積較小的房子,讓務工人員分開租住,租金沒有漲一分錢,還消除了安全隐患,赢得了務工人員的贊譽。
警民融合平安共建,警民雙雙收獲滿滿。董聚建在黃島公安分局泊裡派出所幹社區民警至今已經三年半。三年半的時間裡,董聚建紮根基層,将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守護百姓平安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讓“楓橋經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管轄的社區也從矛盾糾紛多、安全隐患多、報案發案多的“問題社區”,轉變成一個和氣滿園的治安管理模範社區,被評為“省陽光社區示範點”、“省民主法制建設示範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