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最初是由上古先民所創立的用于祭祖的節日。因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盡,後世将這一天做為了紀念屈原的日子,傳承千年,直至今日。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因楚國被滅,于農曆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當地百姓聞訊後,紛紛劃船前去打撈,可惜始終沒有找到。但是這競相劃船的場面,逐漸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傳統習俗。
為了防止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大家從家中拿來糯米做的飯團投入江中喂食魚蝦。由此逐漸形成了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亦不盡相同,因此在粽子的形狀及口味上,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北方人多喜食甜的粽子,而南方人則更愛鹹口的粽子;在形狀上,北方多為傳統的四角形,而在南方除了四角形,還有三角形、長方形、方錐形等等。
但是,不論在北還是南,粽子的主要原料都是糯米,這一點幾千年來從未改變。
漢族用糯米做成的粽子紀念屈原,而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廣西地區的布依族和壯族人,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制成的五色糯米飯來紀念他們自己的英雄。
這個英雄為了解除當地百姓的疾苦,得罪了他們的土皇帝,土皇帝在農曆三月三這天将他燒死在了山裡。鄉親們找到他的屍體後,将他葬在了楓樹旁。後來土皇帝被一隻五種顔色的蛇咬死了,壯家人覺得這五種顔色很有意義,就用天然植物的汁液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的顔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做成五色糯米飯,拿到山上祭拜英雄。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這兩個民間故事中,人們都用糯米來紀念自己的英雄,足見對糯米的偏愛。而糯米也确實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谷類食物。
糯米有什麼營養價值?糯米,北方将其稱之為“江米”,在我國分布廣泛,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但以南方為主。因此,北方地區平時多食用大米,隻是在一些特定的節日,比如元宵節、端午節,才會食用糯米,而且糯米的吃法與南方相比,也比較單一。
在南方,糯米就要普遍得多。尤其是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糯米無處不在。以至于學者們将這些地區與老撾、泰國等國合稱為“糯稻文化圈”。那麼糯米具有什麼樣的食用價值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中醫認為,糯米是溫潤的滋補佳品。
糯米性溫味甘,歸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溫胃健脾、收澀止汗的功效,可以用于補血、補氣,調節胃腸功能,對于中氣不足引起的脾虛胃弱效果頗佳,對腹脹、腹瀉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而收澀止汗的功效,對尿頻、自汗有良好的食療效果。
此外,糯米中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有效的能量補給來源,同時又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糯米都能怎麼吃?糯稻和水稻同為稻米,可口感卻大為不同,原因就在于二者都含有的一個成分“澱粉”的身上。糯米中含有的澱粉幾乎全部為支鍊澱粉,而大米中的澱粉則以直鍊澱粉為主,支鍊澱粉約占30%左右。支鍊澱粉的結構更加緊密,所以糯米吃起來是黏黏糯糯的感覺,相反大米就沒有那麼明顯。
正是因為糯米這種“黏”的特性,使它常以各種不同的姿态,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多種多樣的糯米食物端午節的粽子
粽子,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朝的時候,粽子才成為了一種節慶食物。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在中國,不同地區的粽子姿态萬千,風味各異。
華北地區以北京粽子為代表,多以紅棗、豆沙為餡,呈四角形;
華中地區則以豫西的“槲墜”和湖南的“燒肉粽”為代表;
華東地區包括滬上、江浙、福建等多個省份,上海作為各種文化彙集的大都市,粽子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華南地區的代表自然是廣東粽子,形狀多為金字塔形、條形和方錐形,以鹹肉粽為主;
華西地區多嗜辣,四川的辣粽口味相當獨特。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元宵節的元宵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在正月十五這天,除了看花燈、猜燈謎以外,還要吃元宵,寓意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二者成品外觀相似,但做法卻并不相同。元宵是将餡料切成小塊,扔進盛滿糯米粉的笸蘿裡,通過反複的加水和滾動,使餡料被糯米粉包裹,最終制成元宵。
做湯圓則更像包餃子,是把糯米粉和面擀成皮,然後将餡料包于其中。因此湯圓吃起來更加光滑、細膩,煮的時候湯水也比元宵更為清亮。
但是,追根溯源,元宵和湯圓是同一種東西,隻是在演變的過程中,由于南北方制作方法的不同而産生了差異。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日常的美味小吃
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很多以糯米為原料制成的食物都叫“粑粑”,傣族潑水節的“潑水粑粑”,侗族重陽節的“重陽粑”......隻要好吃,名字并不重要。
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江南地區,糯米的吃法就精緻了許多,比如軟糯剔透的“青團”。
青團是江南人清明時節的一道傳統小吃。用艾草汁液将糯米粉染成青色,和面擀成薄皮,再将豆沙、蓮蓉等餡料包入其中而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不甜不膩,香糯可口。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哪些人不适合吃糯米?吃糯米類食物的時候要趁熱吃,熱食易于消化,涼食易傷脾胃。此外,還有一些人不适合吃糯米。
1、胃腸道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由于糯米中含有的支鍊澱粉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食用過多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對于慢性胃炎等胃動力不足的患者來說,會加重病情。
2、糖尿病病人不宜多食。糯米會造成血糖在短時間内迅速升高,引起血糖波動,所以糖尿病的病人在食用時一定要控制進食量。
3、嬰幼兒和老年人不宜多食。糯米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還有收斂的作用。而嬰幼兒和老年人本身的胃腸功能較弱,過多食用可能會導緻腹脹,嚴重時可能還會引起便秘。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糯米還有其他用途在我國,食物從來都不單純隻是食物,在食物的背後總是有着曆史和文化的淵源,糯米也是一樣。
可通靈的祭品糯米不僅是給人吃的,也是供奉給祖先和神靈的祭品。
遠古的人類處于蒙昧時期,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就歸結為是神靈的主宰。祭祀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讨好神靈,它成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禮儀,《禮記祭統》中寫道:“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莫重于祭。”
在文章開頭的兩個故事中,不論是漢族還是壯族,人們都用糯米來祭拜英雄,因為在五谷雜糧中,居于首位的是糯米。人們獻出最重要的食物,來表達自己的誠意,以祈求祖先和神靈的護佑。
侗族人都會在蓋完的新房房梁上放上一把糯米,是對神靈的敬畏,更是對平安的祈福。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傳統的米酒文化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文人墨客便離不開酒,如今我國獨有的酒桌文化更是盛行。
糯米釀成的酒,在舊時叫做“醴”,如今北方叫做“米酒”,南方叫做“酒釀”。米酒的營養比其原材料糯米更加豐富。
米酒的熱量較高,提供的能量比啤酒和葡萄酒都高;而且在它含有的十多種氨基酸中,有八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此外米酒還繼承了糯米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它的營養含量是衆多酒類中的佼佼者,有“液體蛋糕”的美稱。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還是建築材料如果說糯米能用來蓋房子,恐怕大家都難以置信吧?然而這是真的。在古代,糯米還是非常重要的建築材料。
據史料記載,最早将糯米做為黏合劑用于房屋建築的是客家人,他們用糯米混合其他建築材料,建成了屹立千年仍堅固如新的客家土樓。到了明朝的時候,客家人的這種“技術”被用于修建長城等軍事要塞,來抵禦外敵入侵。
時光流轉到了清朝,著名的大太監李蓮英也為自己修了一座“雞蛋糯米墳”。用雞蛋的蛋白攪拌石灰,用糯米漿澆築,修建好的墳墓不透水、不開裂,質量上乘,然而最終也是落得個被偷墳掘墓的下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端午節臨近,又到了吃粽子的時節,吃粽子是體驗美味的過程,也是對我國千年曆史文化的重溫。
我是做科普的丁醫生,如果對于本篇文章,您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讨論,也歡迎您點贊轉發,讓更多的人了解營養知識。
參考文獻
[1]佚名.糯米:代表碳水化合物饞死你[EB/OL].地道風物,2020-10-25
[2]佚名.粽子發展簡史:古稱“角黍”晉代加入中藥材[EB/OL].新華網,2019–5-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