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是中國文學中最為短小的詩歌形式,五言絕句(以下簡稱五絕)隻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以下簡稱七絕)也隻有二十八個字,絕句雖然字數少,但它跟律詩、詞等文學形式一樣,留下了許多千古傳唱的經典名篇,在這些經典絕句中,我們能感受到的美不會壓于任何一首長詩。
那麼,什麼是絕句?絕句是怎樣形成的?絕句又有哪幾種分類呢?
一、什麼是絕句?絕句,又叫截句、斷句、短句、絕詩等。清人施樸華《岘傭說詩》中說:“絕句,蓋截律詩之半:或截首尾兩聯,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聯而成。”這大概就是絕句常被叫成截句的原因。
不過,施樸華的說法并不正确,按照他的說法,絕句應是誕生于律詩之後,但是,絕句之名,唐以前已經有了,後面會詳細分析。
絕句在形式上有以下特點:
1、定言。五絕每句五個字,七絕每句七個字。
2、定字。五絕和七絕每首都是四句。
3、定韻。絕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句必須押韻,第一句的最後一字可押韻可不押韻。律體絕句(以下簡稱律絕)押韻必須押平聲韻,古體絕句(以下簡稱古絕)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
4、定律。律絕必須遵循格律的規則,古絕則不遵循格律規則。
二、絕句的形成過程1、絕句起源于民間歌謠
文學的形式,大多是人民所創造,然後文人加工而成的。
漢武帝時,朝廷設立了樂府這一音樂機關,采集了大量民歌,其中就有五言四句的入樂歌謠。漢魏以來,五言四句的歌謠越來越多,特别是晉宋之際,樂府機關采集了大量的吳歌和西曲,它們的基本形式就是五言四句,當時文人模仿這種形式寫的詩也頗為盛行。不過,七言四句的詩歌則較少。
2、絕句得名于聯句
最早的聯句詩是漢武帝與其臣子共作的《柏梁台詩》,其方式是每人各寫一句七言詩,每一句押韻,合成一篇,但此詩或是僞作。到晉代時,賈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聯句,則是每人各寫五言二句,後陶淵明與郗愔、郗循聯句,發展為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到南北朝時,每人各作五言四句的聯句方式已經非常盛行。
當時詩人們認為:有兩個人以上同作一詩,一人先作四句,其它人每人續四句,如此蟬聯而不,成為一篇,就是連句或聯句;但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别人續不下去,那麼,僅存的四句被稱為斷句或絕句了。這就是絕句一詞的由來。
不過在唐以前,聯句方式隻限于五言詩,也隻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詩才被稱為絕句,唐時,才将七言四句的詩也收做絕句。七言絕句得名于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雖然與五言四句的樂府歌謠不同,但兩者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來源于聯句的五言絕句在後來漸漸與五言四句的歌謠混同起來,南朝梁徐陵編的《玉台新詠》中,就将産生于漢代的五言四句歌謠題為《古絕句》,漢時,五言四句的聯句都還沒出現。
古絕句四首(其四):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3、律體絕句的形成
自齊梁以來,詩歌逐漸律化,絕句這種詩歌形式,也随之一起律化,到盛唐時,律詩的形式成熟,絕句受律詩的影響,大多數也遵循了平仄粘對的格律規則,形成了今天最常見的律絕。
三、絕句的分類這裡所說的分類,是按格律進行的分類。絕句根據其是否遵循格律規則,分為古絕,律絕和拗體絕句(以下簡稱拗絕)。
1、古絕
前面說到,絕句在古人還沒有發現平仄格律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就算是平仄格律一已經定型的唐代,也有很多詩人寫絕句不遵循格律規則,而這些不遵循格律規則的絕句,就叫做古絕。
比如,柳宗元的經典名篇《江雪》,就是篇古絕。
千山鳥飛絕,(仄平仄平仄)
萬徑人蹤滅。(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平仄平)
獨釣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全詩不合格律,而且押的是仄聲韻,這就是一首古絕。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詩人,此時平仄格律已經定型,而柳宗元仍寫古絕,說明古絕這種形式沒有随着律絕的出現而被抛棄。
古絕的特點就是,全詩平仄沒有規律,也就是不遵循平仄格律,古絕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但不能平仄通押,也就一首詩中要麼押平聲韻,要麼押仄聲韻。
2、律絕
律絕就是格律化了的絕句,平仄必須嚴格遵守格律的規則,具體就是:1)句内平仄相間;2)聯内平仄相對;3)聯間平仄相粘;4)押平聲韻。
例: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屋無人見淚痕。(平仄平平仄仄平)
寂寞空庭春欲晚,(仄仄平平平仄仄)
梨花滿地不開門。(平平仄仄仄平平)
劉方平的這首《春怨》,除第二句的第一字由仄變平外(這是完全允許的),簡直是一首平仄完美的平起入韻式七言絕句。
3、拗絕
拗絕是古絕到律絕之間的過渡形态,就是已經律化,但還沒有完全符合格律的規則的絕句。
拗絕大概分為兩種:一是由部分未律化的句子和部分已經律化的句子組成的絕句;二是全部由已經律化的句子組成,但句子間的組合要麼失粘要麼失對。
舉例說明:
李商隐《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驅車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夕陽無限好,(仄平平仄仄)
隻是近黃昏。(仄仄仄平平)
李商隐的這首《登樂遊原》,第一句五個平聲,顯然不是律句,後面三句都是律句。
崔颢《長幹行》
君家何處住,(平平平仄仄)
妾住在橫塘。(仄仄仄平平)
停船暫借問,(平平仄仄仄)
或恐是同鄉。(仄仄仄平平)
崔颢的這首《長幹行》,四句都是非常标準的律句,但第二句跟第三句失粘,所以也還是一首拗絕。
絕句起源于民間歌謠,得名于聯句,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古絕、拗絕和律絕這三種絕句。絕句在唐朝時開始大放異彩,今天大部分耳熟能詳的經典名篇都是唐代詩人寫的。施子愉所撰《唐代科舉制度與五言詩的關系》一文中,曾統計《全唐詩》 存詩一卷以上的詩人的作品,制成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絕句的創作數量越來越多,逐漸超過了古詩的數量,唐以後,絕句與律詩一起,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最重要的兩種詩歌形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