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民營汽車公司的開創者,看過“硬漢”李書福落淚的人,并不多。
根據前段時間公布的2021年财報數據,吉利2021年實現總營收1016億元,同比增幅達10.3%,創下曆史新高。汽車銷量達132.8萬輛,連續5年蟬聯國産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冠軍。
而要論起吉利如何取得如今耀眼成績的根基和底氣,這就要追溯到2010年的那場“世紀收購戰”了。
一、收購成功,“硬漢”李書福潸然淚下2010年3月28日,瑞典當地時間下午14時,這是一個載入曆史的時刻!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全資收購沃爾沃汽車的合約上,鄭重而有力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完成了标志着中國民營企業收購跨國品牌的第一個成功案例,也可以說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跨國收購最成功的一次。
在這場世紀跨國并購案中,有來自全球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财經公關等各個方面,超過400位專業人士,為這項并購交易服務。這也使其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對外并購交易之一。
半米高的合同文件堆,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助理的配合下,遞一個簽一個,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簽完了這份“世紀合約”。回到辦公室,李書福趴在桌子上,一動也不動,旁邊的工作人員也不忍心去打擾他,知道他為今天所付出的一切,以及為此承受着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
直到需要給國内公司連線開會時,才提醒了他,當李書福緩緩擡起頭時,人們才發現,淚珠正沿着他的臉頰滑落而下……
二、吉利的“戰前動員”就在簽約的3天前,吉利曾召開臨時特别董事會會議,不同于往日開會前的有說有笑,李書福一臉凝重,陷入沉思。秘書給李書福沏了杯愛喝的雲霧茶,但也沒有讓李書福變得平靜。
這次會議,就是要對是否收購沃爾沃進行最後的決策。現場氣氛沉寂了許久,李書福終于開口,講出了下面這段十幾年來鮮為人知的内部講話。李書福表示:“此時收購箭在弦上,如果退出收購,社會一定認為我們是炒作、噱頭,将對吉利品牌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選擇收購,李書福自己可能會因收購失敗傾家蕩産,隻能回家種地了。”
不同于公開場合,李書福給我們的印象總是信心滿滿,臉上的微笑透露着堅強又不失謙遜的“硬漢”形象。而此刻的李書福卻表露出仿佛面臨一場背水之戰,不成功便成仁的英雄氣短。
如今我們從“事後諸葛亮”的視角點評當時的收購戰,可謂是相當成功的。但如果我們當時處在和李書福需要抉擇的2009年,不單李書福,整個團隊都沒有信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無論是從企業的體量、技術專利、資本實力,亦或是品牌影響力,吉利與沃爾沃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1、從銷量數據上看:
2007年沃爾沃年銷量達46萬輛,同年的吉利僅為21萬輛,不足沃爾沃銷量的50%。
2、從技術水平上看:
在大股東福特汽車掌控沃爾沃的10年時間裡,福特累計投入數百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使沃爾沃汽車的發動機技術、安全性,以及節能低碳性方面,世界一流。而吉利當時僅是國内車企中的一匹黑馬而已。
3、從資本實力上看:
2009年,吉利總資産不到30億元,而沃爾沃當時的收購要價是243億元。
從品牌上看,“沃爾沃”世界知名,品牌價值跟不上,又沒有收購的資本實力,因此,李書福在打算收購沃爾沃之初,全市場都不贊同。就連李書福的好友馬雲、柳傳志,在聽說李書福要收購沃爾沃時都勸他:“那不是你該想的事情,那是一汽、上汽該想的事情”。說白了,這就是一場窮小夥要娶富家小姐,癞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幻想。
那麼,最後李書福是如何實現的自己對沃爾沃的“收購夢”呢?
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加盟實際上,在2007年1月及2008年1月,時任福特汽車CFO——雷克萊爾曾兩次拒絕了李書福的收購訴求。然而,一個關鍵性人物适時登場,改變了這一場收購戰的走向。
2008年,法國洛希爾金融集團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出現在了吉利的“沃爾沃收購”團隊。而俞麗萍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正是《貨币戰争》一書中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其實在當時,除了吉利,還有很多巨頭對沃爾沃有收購意向,比如一家規模是吉利10倍的歐洲汽車公司也找到了羅斯柴爾德集團,同樣是要約收購沃爾沃。當英國羅斯柴爾德總部得知,俞麗萍要支持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收購沃爾沃時,大為質疑。用他們的話講,有着200多年背景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何要支持一家實力平平的吉利呢?
2008年6月,俞麗萍在羅斯柴爾德全球性合夥人會議上發表演講,将中國等新興市場對羅斯柴爾德的重要意義與吉利并購沃爾沃作為一件事來論述,俞麗萍慷慨激昂地說:“吉利并購沃爾沃如果成功,将具有全球範圍的代表性意義,更可以成為羅斯柴爾德紮根中國市場的項目!”
終于,俞麗萍的信心打動了羅斯柴爾德倫敦總部,内部立項得以通過。一個超級豪華的并購團隊随後組建,4個核心人物分别是:俞麗萍挂帥、沃爾沃集團前執行董事長培爾·吉林哈默、沃爾沃前CEO漢斯·奧洛夫·奧爾森以及高盛集團前合夥人梅瑞克·考克斯。
至此,吉利并購沃爾沃一案,成為了李書福和俞麗萍兩人生命中各自視為關鍵且無比重要的一場戰役。
四、最後的阻礙正所謂,自助者天助!2008年10月,福特出現了一個重要的人事變動,對這場并購案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曾兩次拒絕吉利收購的沃爾沃CFO雷克萊爾退休,由福特汽車歐洲負責人和沃爾沃董事長劉易斯·布斯接任福特汽車CFO。2008年12月,受美國次貸危機沖擊的福特準備出售沃爾沃,換取現金流。2009年1月,福特汽車CEO穆拉利向李書福表示,一旦啟動收購程序,将第一時間通知吉利。
在國内,好消息也陸續傳來,李書福遞交收購沃爾沃的第一輪競标書後,得到了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拿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排他性支持信函,意味着國内将不會有第二家企業參與競争此次收購案,剩下的事情就是籌集資金了。
俞麗萍親自帶領并購團隊,兵分兩路,尋找資金。然而直到2009年12月底,吉利對外宣稱與福特簽訂正式協議的日子,并購資金并未全部到位。因為在當時,無論輿論還是資本,俨然對這場“蛇吞象”式的收購并不看好。由于吉利不能及時拿出明确的融資結構,福特方面也開始着急,不斷催促吉利,給予壓力。
最終,大慶國資、嘉定國資出手,共出資40億元支持吉利。而此時,距離福特汽車宣稱“将不會再等”的最終日期僅剩26天。瑞典時間2010年3月28日14時,吉利與福特如期在瑞典沃爾沃總部,完成了收購交接簽約。
五、結語在整個收購沃爾沃期間,吉利嚴格按照國際準則下,不僅組建了專業的國際化團隊,而且尊重了被收購方沃爾沃在企業文化、情感上的訴求,并未以“救世主”的角色強勢出場,這也是沃爾沃在衆多收購方中,最終選擇吉利的重要原因。而收購沃爾沃讓吉利在高端品牌、技術實力上,一躍成為世界一流。
從2002年提出并購設想,到2010年最終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耗時7年。在這場吉利的“世紀收購戰”中,我們看到了李書福堅定不移的執行力和夢想實現的鐵漢柔情。
作為中國民營汽車第一人,李書福當之無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