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有燈?完燈是關中地區傳統的民俗活動一般從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個春節開始,舅家人要選擇在女兒家帶親戚那天,給出嫁的女兒“送燈”“送燈”主要送三組六個燈籠,一般有圓燈,蓮花燈,宮燈出門時隻點一支燈籠的蠟燭,快到女兒家時再點另一隻蠟燭“送燈”,有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收到燈籠後女子要把燈籠挂到自家大門上,一直挂到正月十五以示吉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要有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完燈是關中地區傳統的民俗活動。一般從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個春節開始,舅家人要選擇在女兒家帶親戚那天,給出嫁的女兒“送燈”。“送燈”主要送三組六個燈籠,一般有圓燈,蓮花燈,宮燈。出門時隻點一支燈籠的蠟燭,快到女兒家時再點另一隻蠟燭。“送燈”,有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收到燈籠後女子要把燈籠挂到自家大門上,一直挂到正月十五以示吉祥。
等到女兒有了孩子以後,舅家就要開始給外甥送燈,給每個孩子送一個燈籠和若幹支小蠟燭,孩子們在收到燈籠的當天晚上挑着燈籠玩耍。送給孩子的燈籠要比原來送給女兒的燈籠小一點,以便于孩子提攜。一般還要送花馍,表示對孩子的祝願和保佑之意。直到小孩12周歲時,舅家最後一次給孩子“送燈”,即“完燈”,也是最隆重的一次送燈,此後就停止了年複一年的送燈和馍馍,同時也标志着孩子從童年進入少年,送燈到此終止,故稱為“完燈”。
完燈後,對于那些被鎖在廟裡的孩子,還要進行開鎖儀式,由專門負責的老人,領着孩子到廟裡敬香,燒紙等程序後,才能完成解鎖儀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