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發布了道歉信,“潼關肉夾馍”仍然風波未了。
11月26日,潼關肉夾馍協會發布緻歉信稱,此前給廣大肉夾馍經營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和麻煩。協會已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錯誤并深感自責、誠懇緻歉。協會表示,立即停止對全國潼關肉夾馍經營者的維權行為,将積極妥善處理前期維權的相關事宜。
“看到道歉信的時候,我高興壞了,終于等到協會承認錯誤。沒想到,找不到協會的人。”被訴河南商戶李靜說,本以為能順利拿回7000多元的侵權費,但協會的委托律師告訴她,其代理工作已結束,退費需要聯系協會。律師還說,協會對侵權商标的商戶提起訴訟沒有錯,且輿論不能代表法律的适用。
李靜感到心累。按照她店裡的營業情況,得賣兩三個月的馍,才能掙回7000多元。
河南商戶沈悅也敗訴了,但她沒将賠款轉給對方。因為母親住院需要醫藥費,她手裡沒錢。“判決書已經生效了,案子沒結,我會不會成老賴啊?”她擔心地說道。
而協會會員張楠得知協會委托的律師跟商戶讨價還價後,對九派新聞表示,侵權費沒有規範化,這可能是個人行為,而不是協會的行為,“我們絕對不會這樣”。被問及這些賠付款的去向與用途時,張楠表示,“我也不清楚。”
内蒙古振義律師事務所于剛律師建議,商戶要把案子的進程拉下來,一審敗訴要繼續上訴,二審維持原判的話,需用再審的糾錯機制。已經賠錢給協會的,建議跟協會協商。由于協會需要大規模地調解退款,商戶要做好不能退全款的準備。如果協商不行的話,隻能另行起訴協會。
△被訴商家沒換招牌之前的店面
【1】河南“李氏老潼關肉夾馍”的李女士:怕被拉黑不敢再找對方律師看到道歉信的時候,我高興壞了,終于等到協會承認錯誤,第一時間就轉發給了對方律師(潼關肉夾馍協會委托的律師)。我11月12号剛轉給了對方律師7775元,我想着,國家都出面給我們伸冤,說我們不侵權,那我賠的錢應該退給我。
律師一直不理我,我發了好幾次消息,他回了一句:我的代理工作已結束,退費需要您聯系協會。可我想辦法都聯系不上協會,就找對方律師要協會的聯系方式,心想他是這次案子的代理人,也是中間的傳話人。沒想到,他說我在打擾他,就把我拉黑。這一下把我震住了,我的轉賬憑證還在我倆的聊天記錄上。
三年前,我的孩子上小學沒人照顧,我就到縣城裡邊賣肉夾馍邊帶孩子。開店時,好多賣冷凍餅胚的人來店裡,或者在網上問我要不要買餅胚。可我沒買,我會手工做馍,在快手看小視頻學的。
今年9月2日,收到傳票時,我吓傻了,我沒學問,看到法院傳票就隻知道,“完了,我怎麼犯法了”。我打電話去質問我老公,是不是在外面犯事了。他聽了也不懂,我倆都是幹體力活的人。
我在縣城同行裡打聽才知道,是用了“潼關”這個字被告了,就四處找免費律師打聽。律師費得四五千,我也沒請。9月17日開庭,法庭上,對方律師要3.5萬元的侵權費。他和法官說的,我一句都沒聽懂,問我我也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
10月2日,我突然收到我敗訴的判決書,我不知道該怎麼上訴和交訴訟費,二審也敗訴了,判決生效,判我賠償七千多的侵權費和承擔對方訴訟費。之後,律師一直催我交錢,語氣很強勢,他說,不然法院強制,還要付高額利息。轉錢給他之前,我打了三分多鐘的電話求他通融,能不能少點。轉錢之後,他讓我把去掉“潼關”兩字後的工商執照拍給他。招牌換掉“潼關”後,顧客以為換了老闆,生意也明顯變淡。
現在,我怕被拉黑不敢再找對方律師。找不到協會的人,訴訟也結案了。這七千多塊錢我交得後悔。我一個人照顧孩子開個店,一天營業額才200多元,七千我得掙好幾個月才能掙回啊。
△被訴商家李女士和協會委托律師的聊天記錄。圖︱受訪者供圖
【2】河南“沈記潼關肉夾馍”的沈女士:最大心願就是再審直到道歉信發布的前一天,對方律師還在催我付賠款。敗訴後,我母親摔傷住院急需醫藥費,我就一直沒付賠款,但我也沒有因此慶幸,也高興不起來。
畢竟我的案子判決書已經生效,我擔心影響我孩子上大學考公務員,會不會把我弄成老賴啊?問題沒解決,協會道歉也許隻是表面行為。
我們縣是這樣,孩子要想在縣城上學,要麼買房要麼做生意。兩年前我接過這個店鋪的時候,就帶了潼關這兩個字,招牌和菜單我都沒有另花錢再去換。
當時接到傳票,我很害怕,那兩天都睡不着覺。在庭審上,我跟法官說,我招牌也改了,我也不想幹了,準備把店面轉讓,能不能私下和解,賠兩三千塊錢。本來我用潼關肉夾馍這個牌子生意也不是多火爆,多賺錢,沒賺到錢還惹上官司。
庭審結束我就直接回店裡,在門口貼上了:門面轉讓。過了半個月,我收到敗訴的判決書,我一看要賠那麼多錢,吓得趕緊關門不幹了。
這兩天我已經看到了再審勝訴的案例,我還給審判長打電話說,我的案子能不能再審。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再審,駁回那份生效的判決書。我們被訴商戶的群這兩天也很亂,大家都提心吊膽,覺得這個事兒還不算完。
現在我找了一份賣房的工作,更介意征信問題了。如果沒有這場官司,我估計我現在店還開着。撐不死餓不着,賺大錢沒有,但也能夠個孩子零花錢。
【3】河南的店主陳先生:靠個人的舉證能力很難扳回在國家知識産權局發文那一天,我兄弟的店收到了勝訴的判決書,我也在同一天收到了對方撤訴的消息。
我跟兄弟的店名是一模一樣的。我兄弟收到傳票後,請了當地的律師,一審敗訴。後來,我們通過全國被訴商戶的“團結群”,認識了内蒙古一商戶,他是群主,他的律師于剛手裡有同樣情況的勝訴案例。我兄弟二審就請了内蒙古的于律師,提交了新證據。我也無法簡單歸因,勝訴是因為國家知識産權局發文還是什麼原因。
二審勝訴對于我們來說,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說,二審在市級法院,官司越往上勝算越大,他們接觸這類案件也多一些。縣級人民法院法官也直白地跟我說過,知識産權這類案子接觸得少,都是模棱兩可的狀況。
但意料之外是知道,這類案件打到最高院幾率太小了,民事案件而且調解金額不多,就算官司打赢了,也隻有幾千塊錢。
一審時,我們采用别的地方勝訴案例,一模一樣的證言與證據,把别處商家勝訴的判決書也給了我們當地的法官,但依然沒被采用。如果敗訴,那情況就很難辦,本地其他類似商戶也都會一起敗訴,靠個人的舉證能力是很難扳回的。
律師說他手裡面掌握了十幾個省的商戶被訴案例,協會其實主要訴訟對象是縣城的店鋪和小商販。首先這些商販不懂法,其次是沒錢請律師,那協會勝訴可能性就很大。
雖然我們勝訴了,但這個官司真的給我們小商販帶來了很多麻煩,有可能花一大筆錢請律師了,也不一定能赢,最後付了律師費,還得賠侵權費。
我兄弟勝訴的案例開了頭,可能未來駁回和勝訴的案例也會變多。就像我的店鋪“潼關”兩字摘下後,顧客以為換了老闆,都不來吃,現在大家都知道原由,生意又恢複往常。
【4】潼關縣“潼關當地肉夾馍”店主吳先生:肯定不會買協會的速凍餅我知道外面(潼關縣以外)因這件事,對潼關肉夾馍印象變差,對這個地名變得敏感。這對我沒有什麼影響,畢竟我又不出去,我就在縣城做小生意。
其實,對于外面馍打得不正宗的,我也認為不該挂“潼關”的牌子。我做這一行的才知道,有些人可能吃的不正宗,就在打遊戲時或者直播裡說“潼關的馍不好”,我看到心裡也會不是滋味。
我做肉夾馍有10多年了,當時跟姨夫學的,想着年輕人學個手藝,學成後擺攤賣。現在我開了店,成了家,有了小孩,靠賣肉夾馍養着家。店鋪雖然在巷子裡,但生意也能從中午飯點一直忙到晚上8點半左右,一天大概賣500張餅。
這兩年潼關肉夾馍名氣大一點,全國各地來潼關學打馍的人也變多了。政府設立免費學做肉夾馍的項目,縣裡有私營的肉夾馍培訓學校。之前我在貼吧發帖交流,後來建了群,也有借此來找我學的人,最遠有從河南開封來店裡找我。幹過面食的人,上手就簡單一點,有人學10天就能出師,有人學1個月,打的馍才看着像了樣。
來當地一家家地吃,自己覺得哪家味道不錯,就決定在哪家學,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學法。
我也是潼關餐飲協會的成員,但我沒加入肉夾馍協會。本身同行之間就很少溝通,各幹各的生意。加上協會主要做加盟,推廣冷凍餅,發往全國各地。而我們隻開自己的小店,手工打馍,做潼關本地人的生意。縣城基本上沒店鋪用速凍餅,肯定不會買協會的速凍餅,走的不是同條路。
有些外地商家會選擇速凍餅,是因為成本低,這樣店裡就隻用請一個烤馍師傅。而手工馍得請打馍師傅,那付的工資會高一截。
九派新聞記者 徐鳴 陝西潼關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