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董事長:
“要堅守國有企業的
'根和魂'”
——2021年7月5日,建黨100周年專題黨課
導航器系列丨以文鑄魂
2018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名單,成為全國20家地方國企改革标杆之一;2021年,入選浙江省國有重點企業創建管理标杆企業;2022年,入選全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範基層企業,計劃單列市外,浙江唯一。
截至2022年8月末,公司總資産、淨資産分别為705億元、158億元,較成立之初分别增長超32倍、14倍,累計實現利潤總額超100億元,納稅超50億元。
這張浙商資産改革發展的成績單,無論是行業對表,還是區域對标,都可謂“亮眼”。
AMC行業競争激烈,發展良莠不齊、口碑褒貶不一,浙商資産緣何能沖出重圍,獲得投資人和同行的充分認可?浙江省國有企業改革,你追我趕、比學趕超,争優氛圍濃烈,浙商資産何以能榜上有名,獲得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的高度肯定?
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偉達是公司改革發轫之始引進的“經理人”,也是公司改革深化推進的“帶路人”。
在他看來,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可以模仿,但一個企業的行為方式、文化成長基因是難以複制的。“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深刻牢記國企責任,高度踐行使命擔當,有情懷、有态度、有底線,戰略清晰、創新開拓、腳踏實地,是浙商資産砥砺深耕、履踐緻遠的‘密碼’,也是支撐公司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文化基因。”
壹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鑄紅色之魂
ONE
理想堅定,信念如磐。
“作為一家國有企業,講政治是第一位的。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就是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聽黨話、跟黨走,做到黨的理想信念始終堅定不移,黨的宗旨理念始終貫徹到底。”
浙商資産成功的第一“密碼”,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鑄紅色之魂。
2016年底,李偉達被引進加盟浙商資産,出任總經理。當時,出席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不久。“新時代的國有企業怎麼做強做優做大,釋疑解惑,指明了方向。”
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
按照“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浙商資産開啟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以混改注入市場基因,完成兩輪引戰增資,持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構,搭建了權責明确的治理結構。
例如,在加強董事會建設方面,創新決策運行機制設計,在大股東席位超過2/3時,設置小股東一票否決權,保障小股東權益;在大股東席位降至2/3以下時,改為“2/3通過條款”,形成相互制衡格局。在明晰治理主體權責方面,形成全面涵蓋公司經營管理的分級授權制度,持續厘清“黨委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職責邊界和決策流程。同時,将部分董事會決策事項依法授權總經理辦公會決策,加強授權管理,确保相關授權工作“授得準、接得住、管得好”。
在這一系列制度體系的運作下,公司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公司創建“五心五力”黨建品牌,通過連續幾年壓茬推進,已頗具辨識度和影響力,文化的“紅色因子”融入企業治理,以黨建推動了經營,讓黨建成為生産力。
2019年,省國貿集團黨委任命李偉達為浙商資産黨委副書記。“多了一重責任後,我更多考慮如何進一步突出公司政治功能,以政治眼光看待企業發展的條件與形勢、機遇與挑戰、任務與方向。”
對于浙商資産而言,社會價值的創造,遠在經濟價值之上。聚焦“防化區域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公司明确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旗幟鮮明提出“省内纾困”的責任站位。
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收購不良資産債權本金超4700億元,托管11家企業,通過和解、轉讓以及投行手段為超300家企業提供幫扶,其中完成或正在纾困上市公司18家,解除擔保圈超410億元,化解超1430億元債務危機,保障超15萬人就業,為維護地方經濟金融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連續8年榮獲浙江省政府頒發的金融機構支持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獎。
貳
厚植市場化基因
鑄奮鬥之魂
TWO
投資人說,願意與浙商資産長期合作,因為“浙商資産專業能力強、效率高,創新活躍。”
同行紛紛來考察交流學習,想了解在激烈競争中,“浙商資産為什麼行?”深入調研之後,多有評價“浙商資産的經驗是聽得清、看得懂,卻學不來。”
從改革伊始,就厚植了市場化基因,鑄奮鬥之魂,這是浙商資産成功的第二把“金鑰匙”。
李偉達帶領的公司經營團隊,不僅強調在業務上的戰略和執行,更把不斷創新和進步的精神根植于企業之中;不僅推動少數人的成長,更推動整個團隊的成長;不僅推動競争壓力,更推動企業文化的創新。
而這些,集中體現在了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上。
公司提倡“四個好”用人理念,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崗位,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平台、幹成事的人有地位,提出“服務型指南、競争性選拔、立體感培養、體系化認證、菜單式考核”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激發全體幹部員工内驅力。
在人員培養選聘、考核激勵方面,浙商資産采用市場化方式,多有創新。
例如,打造多元化職業發展平台。建立前台團隊裂變機制,鼓勵條件成熟的業務人員領任務;建立服務商體系,使員工的施展平台更大,發展空間更廣,業務視野更高;建立H型發展通道,内設管理、專業、業務、研究4個發展序列;建立内部職業經理人市場,推行競争性選拔,精準甄别出有能力、有激情的後備人選;建立科學培訓體系,建立溝通診斷機制,推出“師徒制”,進行精準培養。在“内生”與“外引”雙重發力下,激活了人才“蓄水池”,公司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等得以傳承、發展、弘揚。
再如,建立差異化考核激勵體系。一方面,針對不同職業經理人,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标,體現差異性,實現薪酬“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市場化模式。建立精細化的前中後台績效管理體系,形成“成員公司一企一策 省内外各類型業務 中後台工作量和專業性”考核體系,強調差異性、合理激勵。另一方面,探索多種中長期激勵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采用“以崗定股 擇優推薦”方式确定名單,把對公司經營業績、持續發展有較大影響的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綁定為命運共同體,充分激發責任感和積極性。
好的制度設計,強有力的執行,收獲了喜人“結果”。
“我們團隊表現出的鑽研态度、拼搏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很多項目、有些市場成績的取得,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硬拼出來的。”李偉達說,在公司内廣為流傳的“拉杆箱精神”,就是員工們拼搏的最好證明,也是公司向市場化要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生動體現。
叁
創新商業模式
鑄共赢之魂
THREE
近年來,外資機構搶灘市場,四大AMC發展遭遇瓶頸,地方AMC成長壓力日增。如何在複雜的環境變化下、在不确定的态勢中,摸索出一條打破邊界、穩定增長的可持續性道路,一直是公司經營團隊戰略關注的要點之一。
關注生态圈建設,創新商業模式,鑄共赢之魂,是浙商資産成功的又一“密碼”。
李偉達帶領團隊不斷讨論,審視行業發展邏輯,創新提出“不良 投行,金融 産業”商業模式,通過培養能力、鍊接産業、擁抱生态,實現單點突破到融合發展的進階。“樂觀和悲觀都不會決定未來走向。隻有提升核心競争力,創新商業模式,順勢而為,才能聚勢而強。”
2020年,公司以“能力提升、能力輸出”為目标,啟動“雙百行動”改革。服務商體系建設成為改革提升中的重要一環。
李偉達說,服務商改革旨在提升鍛造“穿越周期”的四大能力:一是圍繞主業,提升不良資産投資處置能力,實現全面精細化運作;二是圍繞客戶,提升不良資産服務能力,将公司打造成為不良資産行業卓越的投資商和服務商;三是圍繞戰略目标,提升不良資産投資能力,推動輕重資産并舉的資産管理平台的戰略目标實現;四是圍繞使命職責,提升不良資産生态圈運維能力,更好發揮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化解金融風險的作用。
“現階段,我們遇到的不良資産處置和纾困項目化解,都更為複雜。需要我們運用更多的專業知識、金融工具和産業思維去發現價值、實現價值。”
“不良 投行,金融 産業”就是不良資産行業發展的“合縱連橫”。“不良 投行”是服務能力的提升,延伸區間;“金融 産業”是服務範圍的拓展,融合資源。
李偉達在提出這一商業模式前,仔細研究了全球範圍内不斷更新、發展向前的知名企業案例。比如亞馬遜正在進行的商業模式創新,是向産業鍊後方延伸,為各類商業用戶提供如物流和信息技術管理等商務運作支持服務,并向它們開放自身的20個全球貨物配發中心,同時大舉進入人雲計算領域,成為提供相關平台、軟件和服務的行業領袖。“我們要保持長期的、穩定的、向上的發展态勢,就要結合不斷變化的環境去創新、去探索,才能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浙商資産。”
去年,繼委外清收服務商和特許服務商成功試點之後,圍繞産業融合,啟動合營服務商改革。公司創新性用基金方式對合營服務商進行孵化,期望通過市場化的機制持續篩選和淘汰,留下最為優質的合營服務商,特别是産業服務商,從而打造最具市場競争力的服務商體系。合營服務商以股權為紐帶,市場化聯合任意專業化外部力量,打造一個面向全行業、貫穿全産業鍊、覆蓋全國、層次分明、管控有效的服務商網絡。
如今,拟通過孵化基金設立的合營服務商已達23家,落地14家。服務商體系管控核心平台公司——浙江浙管特資科技有限公司正提速推進中……不良資産行業全新的運維模式,前景可期。
肆
堅守三條底線
鑄忠誠之魂
FOUR
強調,“要強化合規經營的意識”。合規管理已成為企業競争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浙商資産的文化浸潤中,有一條被反複強調:嚴守底線。在經營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始終追求穩健、高質量。
堅守底線,鑄忠誠之魂,也是公司成功發展的“密碼”之一。
公司以全面風控體系為依托,建設“合規浙商”;以大監督體系為依托,建設“清廉浙商”;以安全生産體系為依托,建設“平安浙商”,積澱持續和長久的競争力。
不同于一般金融機構,地方AMC行業,既沒有統一的行業監管标準,也沒有明确的文件确立法律定位。“不抱怨,不争執,在有限條件下,做最好的自己。”
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堅定擁抱監管,堅持“對标監管對四大AMC的監管要求和上市公司發展規範”兩個對标,向行業一流看齊提升管理,強力築牢企業發展根基。
李偉達在公司大大小小經營會議上反複強調,要将風控合規建設擺在首位。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的經營風格,堅持經營風險和風險引領市場的理念,前瞻性地制定和調整風控策略,樹立以資産估值為核心的業務風控理念。搭建全面風控體系,明确企業風險偏好。構築了“預審會”“業決會”為主的項目決策機制,建立了董監高“三個層級”的風險治理體系,構建了業務部門、評估審查部門、内控内審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風險管理“四道防線”,探索建立“财務、運營、風控”協同集中的“鐵三角”風控體系,積極推進“大中台”管控建設。流程管控精細全面,形成覆蓋項目“事前、事中、事後”全周期的風控機制,實行嚴格的項目準入、規範的事中審批與科學的投後管理,制定了集風險“監控、檢查、預警、防控”等于一體的存量資産風險監管流程。自2017年引入資本管理和資産風險分類管理工具以來,公司項目“零”風險發生。“作為少數幾家率先引入風險管理工具的地方AMC之一,結果證明,我們的風險管控是有效的,家底是殷實的。”
如果說,嚴守風險底線是全流程管控,那麼,不越廉潔底線、不踩安全生産底線,則是全覆蓋、無死角監督。
公司将清廉建設和安全生産建設寫進發展戰略,融合日常經營管理,實現一票否決,創新宣貫方式,做到全員、全崗位閉環管理。
比如,廉潔文化建設方面。公司創新推出“三承諾兩回訪”工作法,精準切入預警監督與業務管理的結合點,把廉潔承諾嵌入業務流程,作為項目預審和結項的必備條件,對每一單進行“驗收”,推動承諾和回訪工作常态化。該項目在省紀委省監委指導舉辦的第二屆“基層清廉建設(浙江)十大經驗”發布活動上被評為創新獎。實施黨員廉政建設監督員制度,以團隊為單位聘請監督員,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各業務單元“神經末梢”,推動内部監督縱深發展、一線延伸、全員覆蓋,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
“合規、廉潔、安全”,清風正氣,方能心無旁骛,一心向前。浙商資産的發展之路得此更行穩緻遠、步履堅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