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宮遊玩的遊客都會去目睹太和殿的尊容,“太和殿”俗稱“金銮殿",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一處建築。金銮殿南面的正門,叫做“太和門”。南向、九間三門、重檐、崇基、石欄、前後各有三出台階,前面有兩個銅獅,往南就是與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相呼應的"内金水橋”。
太和門左右各有一門,左邊的叫"昭德”,右邊的叫“貞度",各為三間。左右之門的廊屋,各有三十二間,是守衛“三大殿”的武士們住宿的地方。
太和門作為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門,是紫禁城中規格最高的宮門。乾清門是紫禁城後半部内廷的正門,是清代極為重要的政務場所。這兩處雖然都叫“門”,其實都是開闊敞亮的殿堂,是明清兩代“禦門聽政”的重要場所。
廳東南角大紅柱旁的地面上,厚厚的“金磚”有明顯被腳磨出來的凹痕。不知道是走路踏出來的,還是侍衛值守,長期站立留下來的。想想幾百年前,每天天剛蒙蒙亮,文武百官就得早早趕到這裡上早朝,也挺辛苦的。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工作的地方,有一天會成為一道世人矚目的風景。
太和門是紫禁城裡規格最高的一個門,也是比較有傳奇色彩的一個門。光緒帝十五年(1889年),19歲的光緒帝大婚。就在舉國上下都在為皇帝的婚禮做各種準備的時候,紫禁城失火,燒毀了太和殿,離皇帝大婚的日子隻有42天。
那時候的規矩,皇帝大婚,皇後的花轎必須經由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的中門擡進宮。如今少了一個門,這麼短時間重建一座面闊9間、進深4間的宏偉宮門根本就不可能,朝廷上上下下的人亂作一團。
關鍵時候慈禧想出一個好主意,她下令找來北京棚匠紮彩工,用竹竿、彩紙、綢緞,搭建成一座紙糊的太和門,供大婚時使用。
其實這種紙糊的房子,在民間是給死人搭建用于焚燒的,但是婚期迫在眉睫,又不能修改日期,就隻能這樣湊活。好在工匠手技術高超,紙糊的太和門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内廷外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英國為大清帝國皇帝大婚送的禮物是一座自鳴鐘。這份禮物在當時是很時尚的奢侈品, 但是在中國結婚送鐘,被認為不吉利,因諧音是“送終”。
這場婚結得不圓滿,他們婚後的感情生活也真是不盡人意。兩人無子嗣,光緒帝也年紀輕輕地早早死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