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在中國發展鼎盛。而有四座名山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自古以來寺廟林立,是佛教徒朝拜或是遊客遊覽的首選之地。它們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佛教四大名山的提法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并稱為“四大名山”是明代以後的事。四大名山雖然齊名,但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有區别的。即所謂“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
中國名山衆多,而這四座山能被稱為佛教四大名山,是因為它們分别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而這四位菩薩也并稱為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下面就分别說說這四座名山的來曆。
一、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内,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東漢時原名為“清涼山”。五台山由系列山峰群組成,因為最高處由五個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葉鬥峰)環繞整個區域,且山頂平坦沒有林木,猶如平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國唯一的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最鼎盛時期為唐代,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現存寺院共47處。
五台山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征,法身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征以智慧劍斬煩惱結。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而五台山供奉了文殊菩薩的五座法身,分别是:東台聰明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獅子吼文殊。
而在很多佛經中也強調了五台山為文殊菩薩道場的地位。《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衆,于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迹菩薩言:我滅度後,于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号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衆生,于中說法。”上面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五台山。《楞嚴經》雲:菩薩示現,不欲人知,若洩露,則不知所終。文殊菩薩道場雖在五台,但無處不現,應化事迹不少。
現在五台山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
二、普陀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位于杭州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因為四面環海,風光旖旎,自古被譽為“人間第一清淨地”。也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普陀山從古時就是專供觀世音菩薩教化衆生的道場。觀世音菩薩兩種最常見的叫法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普陀山在古時我國與日本、高麗、新羅等諸國來往中,多以為此島為中轉站等候風信揚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來華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回日本供養。慧锷從四明(浙江甯波境内)出海,當船經過舟山群島時,被狂風惡浪阻住了歸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華,船不能前航,被迫将聖像留在島上結廬供奉。 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朝拜的人日漸多了起來,終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于198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普陀山被評為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三、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内,地勢陡峭,風景秀麗。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内現存寺廟30處,文物古迹點164處。因為曆史悠遠,除了佛教的鼎盛外,還有很多名人騷客留下了傳頌千年的詩篇。詩人李白、杜甫、蘇東坡都曾留下贊美峨眉山的詩篇。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象征着理德、行德,與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峨眉山在晉代創有六大佛寺。晉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賢寺,供奉普賢菩薩。傳峨眉山成為普賢菩薩道場,即由此而來。《華嚴經》: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觀此山如滿月,大放光明,因此峨眉山又稱大光明山。峨眉山的最高處是金頂,上建金頂寺,金頂寺又稱光明寺,因山頂常有光明而得名。
現在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峨眉山古建築群也成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内,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衆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刹78座,佛像1500餘尊。
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衆生尤其是地獄衆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唐代的佛教鼎盛,吸引了不少其它國家僧人來華求法。當時有新羅王子金喬覺, 生而相貌奇特,心地慈善,穎悟異常。金喬覺出家名地藏比丘,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地藏比丘在各地遊化數年後,于開元末年來到安徽省九華山。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滅,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化,所以大家稱之為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
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2019年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公告,批準九華山為世界地質公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