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延安
【背景】
近年來,北京市規自委、發改委等多部門統籌,通過對社區配套設施、景觀環境等進行一體化、精細化設計,實現小微空間高效利用,統籌解決社區公共設施缺乏、環境髒亂差等急難愁盼問題。不僅居民有了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動空間,社區在治理過程中,也有了更高起點的自治平台,居民歸屬感更強了,鄰裡關系得到增進,過去閑置的邊角用地,真正變成了有顔值、有溫度的一方樂園。
前一陣還在抱怨小區裡沒地方活動的劉先生,如今,再次路過紫貴莊園12号樓旁的施工現場時,多了幾許期待。在得知這裡的閑置用房将改造成為便民配套綜合服務中心後,劉先生已經迫不及待開始憧憬和街坊四鄰在裡面下棋打牌的場景了。
劉先生退休後,到哪兒能健身活動成為他最關注的事。小區裡雖然有一些健身設施,但一方面數量少,另一方面條件也艱苦,夏天暴曬,趕上刮風雨雪天氣,這裡就更難使用了,健身空間有限,且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小區裡老人孩子的活動場所不可謂不匮乏。紫貴莊園共有900多戶,和劉先生有同樣困擾的鄰居不在少數。于是,他撥打了12345熱線,盼着小區裡能夠增添室内活動場地。
“咱們小區正在升級改造便民配套綜合服務中心,以後大家都可以在裡面活動,位置就在12号樓的東南角。”聽到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浩雪的一番講解,劉先生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他每天路過的那片施工圍擋,裡面就是未來的室内活動場地。“我還納悶豎起來圍擋不知道要幹啥,原來就是為了解決活動場地的問題。”
劉浩雪告訴記者,便民配套綜合服務中心原來是開發商用房,分地上和地下兩層,總面積近600平方米,規劃為車庫配套設施,不過由于一直未開通使用,長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态。經過屬地濱河街道、社區、物業與居民代表、開發商的多次協調溝通,各方一緻同意,引入社會資本,将其改造為便民中心。
為了方便居民了解改造進展,現在,圍擋上張貼了“微空間更新方案”,包含地上和地下空間的平面示意圖以及效果圖,讓過往居民一目了然。
9月26日,在記者的見證下,劉浩雪聯系到了訴求反映人劉先生,邀請他一起進入改造現場内部,先睹為快。“這裡是規劃中的社團場地,挺寬敞的,能同時容納好幾十人,其中有一塊是專門的老年活動區,大家可以在這兒下棋打牌、寫書法、做瑜伽……”每走進一個屋子,劉先生都會駐足許久,劉浩雪向他詳細地介紹用途。“真沒想到,原本閑置的房子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們這些老街坊以後活動不愁沒地兒了!” 劉先生直呼意外。
讓老人更意外的是,便民中心不僅預留了足夠的活動場地,未來還将計劃引進商超、洗車房、主食廚房、養老驿站等多種服務業态。按照計劃,改造10月底前就能完成,各商家也會陸續入駐。
【馬上就訪】
濱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張海霞
"通過摸排,街道目前梳理出轄區20處、9.5萬平方米的閑置空間。這些空間有的是廢棄鍋爐房,有的是閑置廠房,目前我們都在與産權單位及有關各方積極溝通,準備規劃進行微改造。在盤活閑置資源方面,濱河街道有一個20字方針:政府搭台、市場主導、企業參與、變閑為寶、為民所用。紫貴莊園和旁邊四個鄰近的小區都有閑置空間,這幾個點位正好構成一個五角星,我們稱之為“五角星”改造項目,也有紅色黨建引領為民辦實事的涵義,其中兩個角正在實施,一個角正在推進。通過升級改造,引入便民業态,尤其是文體、養老、物業服務,持續滿足周邊居民的文化服務需求、養老需求和便民需求,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