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02 08:38:32

管理上很多專家總結了不少效應問題,比如“木桶原理”“皮格馬利翁效應”“彼得原理”“破窗理論”“熱爐法則” “鲶魚效應”“刺猬理論”等。結合工作實踐,本人總結以下十種效應,為管理者提供參考。

一、 熟悉風景效應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郁達夫在《故鄉之秋》中說“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膩的地方”。身處熟悉的地方,耳濡目染久了,對身邊的風景就失去了新鮮感、興奮感,常常視若無睹;同樣,一個崗位從事久了、一個地方或單位呆久了,也會有“熟悉風景效應”,容易陷入反應遲鈍、思維固化、“坐井觀天”、不願改變的狀态。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1

為避免“熟悉風景效應”,管理上可以采取内部輪崗、異地交流、外派挂職、外出學習培訓考察、鼓勵員工進修學習等措施,讓員工能夠拓寬視野、改變固化思維,重新發現問題、“新的風景”,尋求新的創新突破。員工在難以輪崗、交流挂職、外出考察的情況下,要注意改變“過于自信”、“我很懂行”的心态,持續保持工作好奇心和發現思考問題的敏感度,主動尋找問題、缺陷、漏洞、差距,主動鍛煉創新思維、開展創新工作,加強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新業務學習,向先進典型、專家、同事、同行等學習,以盡量避免陷入“熟悉風景效應”。

二、 側顔背影效應

在大街上,你突然看到一個側顔很美或背影身材很好的女子,正在驚豔之時,女子一轉身,你見到了她的正面容顔——不過相貌平平甚至還不如常人,你失望了。這種經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在職場中也有類似現象:有些員工顔值高、形象好,但工作上經常被動應付、“馬大哈”,業績平平或拖後腿;有些先進典型、“先鋒人物”、專家等名頭大、名聲響,深入接觸、了解情況後才發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就是形不符實、名不符實的“側顔背影效應”。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2

如何避免管理上的“側顔背影效應”?在用人上,要注意不要簡單以貌取人、以名取人,既要考察其過往經曆、業績,又要考察其現實态度、能力、表現,防止用人不當、出現問題。在學習對标先進地方、先進典型上,不僅要有虛心學習的态度,也要有敢于質疑的精神,既要看到面上的經驗做法成效,又要看到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缺陷和風險以及本地、本單位難以學習模仿的特殊條件和優勢,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否則可能是“邯鄲學步,失其故行”。

三、 舞台效應

“舞台效應”也可稱“平台效應”,演員在台下排練一千遍不如上台正式演一遍,上台參演越多就越熟練,駕馭場面、表達表演、随興發揮的能力和水平越來越強。同樣在職場上,同一單位的人員往往會因為“舞台效應”而影響到未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原本資質水平相當的人員,有的先上了某個“平台”,有了上場學習、曆練、表現的機會,見識眼界、能力水平躍升,逐步與其他人拉開了差距。甚至一些本來表現平平、毫不起眼的人,也會因為“舞台效應”而脫穎而出、逐步變得優秀卓越。對職場發展來說,能力差别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台和機會的差别。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3

管理上要關注“舞台效應”對員工發展的長遠影響,綜合采取各種形式,盡量多創造讓員工可以鍛煉、表現、曆練、成長的舞台、平台,發揮好“舞台效應”。比如可以讓員工主持或參與重大項目攻關,組織或參與重大政策制訂、重大活動舉辦、解決重大問題,組織開展試點試驗,給予一定職務職權讓員工帶團隊等。

四、 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是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指人們會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普遍高估别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本文所稱聚光燈效應不同于上述含義,是指如同表演現場人們隻關注聚光燈下的人、事、場景一樣,職場上不少人員往往隻關注做好上司關注、交辦的事項,對其他事項簡單應付甚至不聞不問,可能造成組織發展障礙甚至危機的問題。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4

聚焦在上司關注交辦事項,有利于勁向一處使、加快實現上司确定的目标,但如果忽視上司關注之外的關鍵事項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一是受上司思路、格局、經曆、能力等個人因素影響,有時上司對一些重大事項可能會作出錯誤決策,這時越賣力實施錯誤決策,給組織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就越大。二是受任期、業績考核等因素影響,有些上司會更注重采取“短、平、快”措施獲得短期效益,若整個組織都是短期行為“挂帥”,可能會造成很多後遺症、贻誤時機,影響組織未來的發展。三是受主客觀因素影響,上司有時難免會忽略或看不到一些現實或潛在的重大問題、風險,這些問題、風險不在“聚光燈”照射範圍内,如果無人過問、無人處理,發展下去将可能給組織帶來重大危機。

為避免上述“聚光燈效應”,組織上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重大決策要謹慎,事先要充分調研分析,準确把握形勢和趨勢,決策過程科學化民主化,防止“一言堂”、“拍腦袋”。決策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重大偏差的,要及時重新調整決策,避免後續損失。二是立足長遠、長短結合,短期行為有時不可避免,有利于解決組織面臨的急迫問題、快速打開某一方面的局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謀劃長遠、多做為長遠發展打基礎、創條件、增優勢的工作。三是注意補位補台,對上司未關注到的重大問題、風險,組織内部人員要及時提醒報告、積極采取措施防範化解,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小風險發展成大危機。

五、 蘋果催熟效應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使用蘋果、香蕉或大米來催熟水果。尤其是熟蘋果會釋放出大量乙烯,而乙烯是一種天然植物激素,可用于催熟大部分水果。這種催熟方式簡便易行,天然無害,廣為運用。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5

管理上上司可以充當催熟部屬的“蘋果”,充分發揮“催熟效應”:比如加強對新人的“傳幫帶”,為新人提供培訓、學習、進修的機會,縮短新人适應期、生手期,盡快上手;讓部屬到一線、到基層工作鍛煉,加快提升實戰能力;讓部屬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迅速提高攻堅克難的能力素質;鼓勵獎勵部屬努力和業績,提高部屬士氣和積極性,為組織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六、 電池效應

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給手機電池充電幾乎是每日必做的事。手機電池沒了電,再強大的手機功能也發揮不出來。在職場上,員工好比是單位這部“手機”的電池。有些單位不愛惜員工“電池”,習慣鼓勵、流行“加班文化”,巴不得員工“996”“7*24”“5 2”“白加黑”幹活,導緻員工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甚至引發抑郁症、“過勞死”。這種“加班文化”短期内可能提高了單位工作績效,但長期将損害員工健康、降低員工士氣、限制員工眼界和能力發展,進而影響到單位的長遠發展。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6

關注到“電池效應”,單位要注意做好四方面管理工作:一是轉換管理思維,不将“加班文化”作為組織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将長期加班作為衡量員工工作績效的主要因素,不鼓勵和推行加班普遍化、常态化、榮譽化。二是轉換管理方式,管理上要更加注重戰略管理、目标管理、成果管理,抓大放小,用好“8020法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好關系單位長遠發展的重大、關鍵任務,避免平均用力、四處出擊、勞而無功。三是合理配置人員資源,優化内部崗位、職能設置和人員配置,統籌崗位、工作量、能力、人數安排,避免員工陷入“忙的越來越忙,閑的越來越閑”的循環。四是保障員工正常休息、提升“充電”的權利。除重要緊急事項、不可拖延事項外,原則上不要求員工加班。加班的最好事後安排适當補休,确實難以補休的給予适當經濟補償。盡量保障員工的年休權利,不鼓勵員工以犧牲年休假為榮。每年組織員工參加内外部業務培訓,不定期外出學習交流,以拓寬員工視野,提升員工能力素質,促進員工和單位可持續發展。

七、 臭豆腐效應

臭豆腐是中國傳統特色小吃,用大豆、豆豉、純堿等制作,可煎可炸可烤可鹵,“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深受不少國人喜愛。職場上有些人性格怪、脾氣臭,生活不修邊幅,行事風格、工作方式不同于一般人,但這些人有偏才、怪才甚至大才,在特定工作領域、專門事項、解決特殊難題上得心應手、表現突出,象臭豆腐一樣“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李雲龍式幹部就是這類人的典型。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7

管理上要重視發揮“臭豆腐效應”,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常規用人才、因人而異用人才。首先對組織内那些個性鮮明、行事怪異的人員不要戴着“有色眼鏡”,不要“低看一眼”,一下就把他們劃入不能使用的範圍;其次要注意發現這些人身上的特點、長處、優勢,挖掘他們的潛力特質;再次要注意用人之長、容人之短,把這些人放到适合他們、能讓他們充分發揮專長、能力的崗位、工作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盡力做出“香”的業績和貢獻來。

八、 窨井蓋效應

日常報紙、網絡時不時看到因為窨井蓋丢失、破損而導緻人員死傷的事故報道,特别是下大雨積水、看不到窨井位置時,缺蓋的窨井更成了“隐形殺手”。管理中實際存在不少像“窨井”一樣容易忽視的陷阱、危機,表面看似微小,一旦出事就可能是大事。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8

為避免“窨井蓋效應”給組織帶來不必要的損害,可以借鑒窨井蓋管理的一些措施辦法來加強組織管理、防範“窨井蓋”危機:一是學習将窨井蓋做成沒有回收價值的特殊材料、防止偷盜的做法,将可能作為“窨井蓋”的目标低價值化、無價值化,避免成為被攻擊、偷竊、損壞的目标。二是學習在窨井蓋之下增設防護網的做法,設置兩重甚至三重防護措施,提高防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三是學習窨井蓋數字化管理、預警及日常巡查、修補的做法,建立危機風險數字化管理系統、預警報警系統,加強日常檢查,發現問題、危機苗頭及時予以處置,避免發生“亡羊補牢”的悲劇。

九、 圍欄效應

在雙向通行的道路上,如果中間沒有設置隔離圍欄,往往會有不少車輛随意越過中間線行駛、掉頭,不少行人不走斑馬線而直接穿越馬路。設置隔離圍欄後,車輛就隻能在馬路本側行駛,到規定掉頭區再掉頭;行人一般也會改走斑馬線或走人行天橋,而很少有人甘冒爬圍欄、被車撞的風險了。設置圍欄以減少交通違法違規行為、降低交通事故風險的“圍欄效應”同樣體現在管理中。比如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相關配套規定就是對調查研究、會議活動、文件簡報、出訪活動、新聞報道等設置了“制度圍欄”,大大減少了不正之風,黨風政風不斷改進。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9

管理上要充分運用“圍欄效應”,提高管理成效、降低違規行為發生概率。一是設置“制度圍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具體行為規範、程序、界限,細化違規責任。二是設置“技術圍欄”。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全程監控系統、安全防範系統,實現權限管控、全程留痕、過程可溯、安全可控。三是設置“檢查圍欄”。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抽查,發現問題嚴肅整改、問責,使制度執行“帶電”、“長牙”,員工不敢輕易觸碰“圍欄”。

十、 共享單車效應

共享單車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大受歡迎,但也因其共同使用、沒有責任而導緻随意停放、損壞、丢棄,損壞率、故障率、丢失率遠高于個人單車,到處可見“缺胳膊斷腿”的共享單車,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共享單車“墳場”。職場上“共享單車效應”并不鮮見:比如辦公車輛多人駕駛、辦公設備共享使用,損耗率、故障率明顯高于個人使用,綜合使用成本高居不下;一項任務、一個項目如果沒有指定牽頭主體和人員、沒有明确主責和副責,往往任務、項目推進緩慢、滞後,陷入無人負責、推诿扯皮的狀态。

管理學的十八個效應(早知道這10種效應)10

關注到“共享單車效應”,管理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範:對共享使用的辦公設施設備,要明确日常管理責任人員、使用管理規範、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使用情況回溯跟蹤,對故意損壞設施設備、不按規範使用設施設備的人員進行警示處理。對涉及多部門、多人員的任務、項目,要明确哪個部門、誰牽頭主辦,哪些部門、誰協辦配合,牽頭、配合部門的職責分工是什麼,以明确責任主體、強化責任意識、推動工作開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