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圖片描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蓉 李曉鵬 張炳劍 通訊員 倪錫春 徐斌 湯巍巍 攝影 鄭陽 劉棟
沿街商鋪準備好自家的分類垃圾,可随時在線查看收運車定位,聽到收運車音樂響起就出門丢垃圾;自動駕駛車輛可精準定位到厘米級,清楚分辨所處位置在高架環路或盤山公路的第幾級;老師和家長在手機上,可時刻查看校車接送學生的行車軌迹,以及自家孩子的上下車位置……
在德清,基于精準的時空标簽,一座未來的數字化城市正呼之欲出。而為這一切賦予時空感知處理能力的基礎,正是此刻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中閃耀着的北鬥三号衛星系統(以下簡稱“北鬥”)。
6月23日上午,随着北鬥三号系統“收官之星”的成功發射,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即将圓滿實現全球組網。
天上北鬥,近在身邊。通過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全面建成的“北鬥”将廣泛應用于手機導航、智慧城市、現代農業、災害預警、搶險搜救等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保障民生安全的“千裡眼”。
從手機導航到智慧生活,“北鬥”将如何為我們的未來開啟無限可能?它還有什麼你不了解的黑科技?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走進浙江重要的北鬥導航産業發展集聚區——德清地理信息小鎮,一探究竟。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集合多家北鬥應用企業
初入莫幹山腳的這座小鎮,映入眼簾的是典型的江南風貌,山清水秀,鳳栖湖碧波蕩漾。而徜徉小鎮内部,你會發現随處可見的是“地理”“測繪”“地信”等“高大上”的字樣。
在3.68平方公裡的區域内,58幢通體銀色的産業大樓鱗次栉比,集聚着300多家地理信息相關企業,形成了包括導航定位、衛星遙感、地理測繪、軟件開發服務等地理信息的全産業鍊,成為全國地信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
“地理信息聽起來很陌生,但其實早就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北鬥也一樣。”浙江省北鬥應用産業協會秘書長單翊說,“打開手機,很多應用程序都涉及位置服務,這就是地理信息。而北鬥三号就是獲取這些時空信息的基礎設施,這條高速公路造好了,才能開快車。”
基于北鬥的高精度定位,不少浙江企業正努力讓這套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應用到更多的日常生活中。
2016年誕生的浙江省北鬥應用産業協會,目前已擁有會員單位近300家。其中,千尋位置網絡(浙江)有限公司、浙江中導北鬥導航有限公司等十餘家,落戶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普通人或許很難直觀地感知到北鬥的實際存在,但是在專業領域,北鬥已經為工程測量、公共安全、精準農業、自然資源等各行各業提供廣泛服務。
浙江中導北鬥導航有限公司打造的應用平台——“我的車在哪”已為30多萬輛車提供服務。“我們不僅實現了對車輛具體位置的追蹤,也能實時追溯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是否合規。還可以設置電子圍欄,一旦有車輛進入禁停區域,會及時發出聲光報警。”浙江中導北鬥導航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陳輝說,“這些功能的實現,靠的就是北鬥系統。”
德清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
基于北鬥的精準時空網絡,千尋位置網絡(浙江)有限公司則為德清構建了一個智能的“時空大腦”,打造智能城市2.0建設的新範本。
目前,精準時空攝像頭與自主飛行無人機聯動解決方案,正在德清縣交通管理等領域開展應用推廣。通過智能視頻流算法進行交通事故自動檢測,再由精準時空攝像頭完成精準位置坐标上報,智慧交警平台就可聯動執法無人機自主飛到現場,進行畫面采集甚至喊話處理,實現交通事故快速解決。而智能三腳架、智慧錐桶等新型終端的應用,也可實現車輛抛錨、道路施工精準位置信息實時上報和導航聯動。
不僅如此,作為城市信息收集重要神經元的攝像頭也全面升級。在完成北鬥高精度定位模塊的植入後,德清縣的攝像頭可實現最高可達30厘米的精準定位及納秒級的時間校準。不僅可助力管理部門實時感知道路車流變化,實時進行交通智能優化,還将助力深度車路協同的實現。
在線铛铛車、無人駕駛……北鬥賦予時空智能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應用隻受制于想象力。在德清數據智能運營中心,“未來之城”的模樣已經可以窺見一斑。
去年,德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城區18條道路開始撤桶,對沿街商戶産生的生活垃圾,實行巡回分類投放、收集。但以前,商戶不知道收運分類垃圾的“铛铛車”具體什麼時候會到自家門口,“有不少人就反映,有時自己拎着垃圾跑出來,卻追不上‘铛铛車’。”德清縣大數據局發展管理局總工程師姚朔舟說。
如今,打開微信小程序,搜索“我德清”——“在線铛铛車”,周邊垃圾收運車輛的數量和位置,每輛收運車的顔色及相應的收運類别都一目了然。姚朔舟介紹說,依托全國北鬥增強系統“一張網”,現在,43輛垃圾收運車已全部安裝上高精度定位終端,實現了垃圾收運作業的“智慧監管”,方便了商戶們的分類投放,也提高了投放的精準率。
“智慧監管”的無人駕駛環衛作業車。
铛铛車在哪裡了,通過手機軟件看得一清二楚。
北鬥也正為德清縣的96輛校車提供精準服務。“以前,偶爾會有學生人沒上車,卻騙家人說自己坐校車上學,或者下錯站的情況。”德清縣教育局安全科副科長姚阿新介紹說,目前,德清正利用更新升級的北鬥系統在乾元小學開展試點,“在微信小程序上,老師和家長可以實時查看校車的行車軌迹,以及學生上下車的具體位置。”
利用更新升級的北鬥系統,正在校車上開展試點。
車輛明明已回地面,導航還判斷你在高架上;進入隧道後,導航經常短暫“罷工”……傳統衛星導航系統有5到10米的定位誤差,受遮擋後還可能服務異常。而高精度定位是北鬥區别與傳統衛星導航系統的特色服務之一。它可以提供靜态厘米級、動态分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測速精度為0.2米/秒,甚至精确到具體的垂直空間定位,助力無人駕駛等未來交通形态逐步成為可能。
“這種高精度定位能夠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判斷力,及時作出應急反應,保障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單翊說,精準時空對于自動駕駛行業而言至關重要。
在德清舞陽街道7.4公裡的城市道路,及14萬平方米的作業區域内,五輛無人駕駛環衛作業車隊已在發揮功效,進行清掃、灑水、消毒等各類作業。
“它不是那麼起眼,但其實無處不在”
“北鬥其實是一個我們已經在使用中的衛星導航系統,隻不過在大多人都感覺不到它,系統就會根據算法的設計,自動選擇最優組合方案。” 單翊感慨說,“對普通人來說,它不是那麼起眼,但其實無處不在。”
以小時新聞記者手中的華為手機為例,在關于定位服務與隐私的聲明中就注明了“定位服務使用GNSS”。GNSS即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包括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以及相關的增強系統。
當北鬥為一切事物打上精準的時空标簽,更多可以想見的未來即将到來:出警的消防車可依據導航,快速找到樓宇内具體的火災位置,以及消防栓位置,駕駛員一腳刹車,就能停在離它最合适的地方;早高峰時期,公交車能夠與紅綠燈智能“對話”,一路綠燈……
如今,随着北鬥三号全球組網即将全面完成并提供全球服務,在“後北鬥時代”,一個更加廣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值得期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