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兵打仗,是智者的遊戲,同樣,也是一種生死遊戲。
當年的飛将軍李廣猿臂善射,骁勇異常,可謂是以一敵百。這樣的猛将卻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總是為逞匹夫之勇,讓整個軍隊陷入困境。
最終,飛将軍李廣是因為急切立功延誤了戰機,引咎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相比勇猛高大的李廣,王陽明隻是個斯文儒雅的讀書人。但就是這個讀書寫字的思想家,卻能用最小的風險,戰敗諸如甯王叛軍這樣的虎狼之敵。
可見做人就像打仗一樣,需要的是智慧。
01 智者要善于造勢
王陽明是善于造勢和順勢的,“勢”具備着極大的能量。
在戰場上更是如此,如果想勝利,就要善于造勢,諸如股市,一種趨勢的産生,其中比如潛藏着巨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通常都是難以扭轉的。
戰場上也是這樣,一種趨勢形成,沖擊力會非常強大,令人難以招架。
戰争,“造勢”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漢時的韓信就是一個造勢英雄,在與趙國對恃時,韓信命人背水埋鍋造飯,飯吃完了,面對趙軍,後面是水,四周是山峭,已經沒有退路,兵士們看了,拼命撕殺,結果,大敗趙軍。
背水一戰,在每個士兵的心頭,都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勢,恰恰是這種勢,竟然成了勝利的法寶。
王陽明同樣是一個造勢英雄,戰場上,他能夠審時度勢,表現了一個智者的戰争策略。
王陽明在平定甯王的戰争中,王陽明早就想要端掉甯王在南昌的老巢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知道甯王的老巢肯定防備嚴密,如果強攻,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攻城之前,他就展開了宣傳工作,首先,曆數甯王罪行,令人人恨之;
後又動員兵士們,必須要勇敢作戰,一遍鼓,靠近城牆,二遍鼓,登城,三遍鼓若不能登城,殺小隊長,四遍鼓不能拿下城,殺掉帶兵的将領。
這樣嚴明的紀律,跟當年韓信的背水一戰如出一轍。經過一番宣傳工作,此時,王陽明的部隊士氣和氣勢都已經上來了。
王陽明就是要造勢,把甯王一舉擊潰。
02 智者要懂得順勢而為
兵士們有了士氣,攻城有了氣勢,把握機遇,順勢而為,一鼓作氣,破敵緻勝。
王陽明用兵一向講究“任勢而行”,即善于正面作戰,還要根據戰場具體情況而營造出各種形勢,或示敵以強,用來威攝敵人,然後輔以“奇兵”取勝。
這時候,王軍氣勢正盛,隻欠東風,忽有探馬來報,有一千餘名甯王的隊伍埋伏在某處。
王陽明心生一計,于是,他又派兵趁着夜色,突襲了那一千甯王的部隊,并下令不許全殲,放了部分殘兵敗将入城。
敗軍之将,何以言勇。
等那些逃跑的士兵進入了甯王的南昌城中,這時已是傳言四起,傳言用兵如神的王陽明,已經派出重兵,把南昌團團包圍,大家聽了,氣勢全無。
如此以來,城中的兵士已經失去了鬥志,并産生了絕望的情緒。
王陽明感覺時機成熟了,宜将勝勇追窮寇,命令攻城,全軍将士不遺力,對南昌城發動了正面強攻,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這就是王陽明“奇兵制勝”之道,奇正相生,順勢而為,用兵如神,神鬼莫測。
03 做人要懂得造勢,成事要懂得順勢
打仗是這樣,做人更要懂得造勢,成事要懂得順勢。
俗話說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況且當今社會人才林立,要想表現你的才能,造勢就是一種宣傳,可以形成一種大的影響,讓人充分認識你。
倘宣傳力度大了,那時候,你就可以順勢而為,實現你的夢想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事,我們可以認為就是造勢,成事,則順勢而為好了。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要想在這個時代成為英雄,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造勢,順勢而為,也成為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
諸葛亮,20幾歲年紀,毛頭小子一個,如果走正常的渠道,很可能會在英雄中埋沒。
諸葛亮是一個智者,他就善于造勢。三顧茅廬,吊足了劉備的胃口,這就是造勢。
當劉備三次來請,他便順勢而為,《隆中對》成了他的投名狀,成功上位,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懂得造勢與順勢并不是心機叵測,而是一種經世緻用的大智慧。
若是沒有了王陽明的審時度勢,而讓那勾結奸佞,狼子野心的甯王得了天下,生活在明朝的老百姓們,勢必又要飽受摧殘了。
徐愛曾經問王陽明:“像是《三墳》這樣的書籍,也曾經流傳了下來,那為何孔子把他們删掉了呢?”
王陽明回答他:“這樣的書就是流傳了下來,也會因為習俗和時代的變化而不合時宜。
如今社會變得開化,風氣也日益豐富。商朝末年想再恢複夏商的習俗已經是不可能,又何況是唐虞時期的風俗呢?更何況是堯舜時期的風俗呢?”
順勢而為,需要我們學會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做出正确的選擇,既不墨守成規,又不心懷成見。
做人要懂得造勢,成事要懂得順勢。
點擊進入王陽明心學群,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