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3:56:48

孩子膽小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新鮮事物永遠保持警惕心,他們對任何身邊的不确定事物都感到恐懼,不認識的東西不敢吃,不認識的人不打招呼,甚至帶着他去商場,别的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的淘氣堡,孩子也總是畏畏縮縮的躲在一邊。

孩子膽子小很讓父母頭疼,膽子大的孩子什麼都願意嘗試,但是看看自家孩子謹慎的樣子,恨不得一巴掌把他推過去。威逼利誘也好,哄騙鼓勵也罷,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就連走在馬路上,面對飛馳而過的汽車,孩子也要跑到人行道最裡面沿着牆根走。

這樣的孩子總是粘着大人,恨不得寸步不離,這樣如果出現了什麼,馬上就可以躲到大人的身後求救。年紀小還好,可是上了幼兒園之後,如果總是那麼膽小,總要自己面對很多事情,這樣怎麼能讓家長放心呢。

家長在抱怨孩子膽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或許就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導緻孩子現在的狀況。比如說孩子很怕狗,如果他曾經并沒有被狗咬過的經曆,是不是家長每一次在領着孩子路過狗狗的時候,總是下意識的快步走過去,小心翼翼的躲避?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做到這三點)1

擔心孩子受傷沒有錯,但是這樣的躲避行為有可能就給孩子造成了觀念影響,從而導緻他們會莫名其妙的很怕狗。

家長有的時候甯願孩子可以調皮一些,如果膽子小今後還有受欺負的可能,家長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吃虧。

其實孩子膽子小隻是他們焦慮的表現形式,在大人眼中看起來很正常的事物,到了膽小的孩子眼中,那就是很大的恐懼,父母在面對孩子恐懼的時候,不是行動起來幫助孩子,而是迫切的想要孩子變得“正常”,但是恐懼沒有停止鍵,按一下就會消失的,在孩子恐懼的時候家長總是不假思索的就冒出這樣的想法:

  • 1. “不可能,孩子怎麼會害怕這個”
  • 2. “孩子這樣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辦”

在這兩種想法的刺激下,很多家長會用兩種慣常的方式去對待:

  • 1. 認為孩子不應該怕這個,忽視孩子的恐懼行為,強行将孩子置于害怕的境地,并且告訴他們“别怕,沒事的,膽子大點”
  • 2. 父母會認為孩子現在已經害怕了,就要保護他們,于是就會迅速帶着孩子遠離他害怕的東西,或者趕緊保住孩子。

以上兩種都是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對待孩子恐懼的态度,家長對孩子膽小這件事一開始可能還會比較在意,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失去耐心,不是保護過度就是指責批評。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做到這三點)2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正确對待孩子恐懼時候的正确做法,家長在面對孩子有恐懼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體會孩子的所見所感,就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如果連孩子都理解不了,那就無法理解他們恐懼的源頭,更不要提說教管用了。

沒有理解就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孩子也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問題沒搞清楚就永遠也解決不了。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塔瑪瓊斯基在《讓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中寫到:“恐懼是一種保護機制,是人類發展的一部分,因為孩子們正在經曆成長和發展,正在不斷的學習基本的生存能力,對環境的評估能力以及避免危險的能力,伴随着心智的成長,孩子的世界正在變得逐漸開拓,并且他們要經常面對從未經曆的,突如其來的新挑戰,這些新狀況,總是給孩子帶來新的焦慮。”

從出生開始,恐懼就伴随着每個孩子不斷變化成長,嬰兒害怕失去父母的愛,他們受不了嘈雜的聲音,等到蹒跚學步的時候孩子又會害怕和大人分開,并且很怕比自己大的東西,幼兒時期孩子會被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吓到,他們會怕黑,害怕故事書裡的怪物會出來,甚至會害怕馬路上的交警。

青少年時期孩子害怕的是來自學校和社會審視的眼光,他們開始面對世界,審視世界,并且開始關心一些戰争,愛情,等等比較抽象的議題,渴望自己未來的成功。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做到這三點)3

恐懼是一種情緒反應,他是人在面對新環境或者在征服新挑戰的時候臨時發生的情緒反應,恐懼來源于陌生,就是因為沒有經曆過,所以會讓人浮想聯翩。

就像照相技術剛剛發明的時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而是下意識的先有恐懼的心态,古代人甚至會認為這是會攝人魂魄的妖術,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慢慢了解了相機的工作原理,恐懼就會消失。

同樣的道理,孩子的恐懼和焦慮來源于陌生感,還有就是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眼中的世界不是隻有現實,還有大量的幻想摻雜在其中,即使是面對一隻毛茸茸可愛的狗狗,他們也會展開聯想然後自己吓自己。

如果告訴一個五歲的孩子周末要去動物園玩,孩子知道動物園裡有老虎和獅子,他就會很害怕,因為從小到大不知道聽到多少次,你再不聽話就讓大老虎吃了你這樣的恐吓。

此時孩子的心裡動物園不是遊樂場,而是可怕的吃人的地方,恐懼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從表面上理解孩子的恐懼,恐懼是有兩面性的,有時候它是一種理性的聲音,可以幫助人們變得更加謹慎。

但是恐懼會讓孩子的想象力無限誇大和扭曲,作為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開辟新的可能性,讓孩子主動出擊克服恐懼,而不是被恐懼所困。

在塔瑪瓊斯基的書中,就給出了父母三條建議:

1.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内心的恐懼

無論焦慮是否有意義,又或者在大人聽起來是很荒唐的,都要讓孩子知道,說出來都有人聽,父母不會笑話自己,父母要告訴孩子,傾訴就是勇敢的開始,比如一個孩子和父母說夏天睡覺能聽到怪物的呼吸聲,父母很詫異為什麼隻有夏天能聽到冬天卻聽不到呢?經過孩子的傾訴和搜索才知道所謂呼吸聲其實是空調吹風的聲音,父母站到了孩子的一面,知道了孩子的恐懼是從何而來的,才能和孩子解釋。

想要幫助孩子克服,就不能有太多的嘗試束縛思維,和孩子一起學習身邊的知識,孩子則會通過身邊人如何應付情景來學習,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是把你視為榜樣,也會注視着你的行為和恐懼,如果家長對寵物狗很小心,孩子就會依樣學樣的這樣做,在未來他也會對狗很驚恐害怕。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做到這三點)4

2. 幫孩子進行認知重構

當家長覺得孩子害怕的事情不值一提或者是沒有意義的時候,千萬不要使用“暴露法”,将孩子置于他們覺得可怕的境地能夠改善孩子恐懼的心理。

以毒攻毒會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還會損害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孩子本來就通過想象力對現實進行了加工,并且在腦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邏輯閉環,孩子需要的是被糾正錯誤的觀念,他們需要的是将恐懼具體表達出來,家長才能根據孩子的描述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拆開邏輯閉環進行認知重構。

比如說孩子吃曾經因為吃魚卡到了魚刺,之後他可能就會出現害怕吃魚的情況,因為在孩子的腦中就會形成吃魚=卡住的邏輯閉環,甚至以後連看到魚都會害怕。

對于家長來說,要了解害怕背後的真正原因,然後和孩子說一些他們恐懼的東西有可能帶來的好處和讓人開心的地方,這樣幫助孩子找回正确的邏輯。

比如說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魚都有那麼多刺的,吃魚可以讓身體吸收很多營養,變得更聰明,魚還有很多種做法,特别好吃,爸爸媽媽小時候也讓魚刺卡住過,這是在提醒我們吃魚的時候要小心,大家都是克服了這個問題之後繼續吃的。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家長做到這三點)5

3. 讓孩子接近恐懼,系統脫敏

不要一上來就全面讓孩子接近恐懼,可以慢慢來,直面恐懼是克服的最好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家長在了解了孩子具體恐懼的事情之後,可以将恐懼拆分,從看到,摸到,全面接觸,從一個小目标開始,讓孩子慢慢完成面對的過程。

比如孩子害怕某種小動物,可以不要上來就讓孩子直面它們,先給他們看一些圖片,經常談論這個話題,然後遠觀,接着逐漸接近,最後是觸摸。

過程是漫長的,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完成了某一階段的勝利就認為大功告成,要從頭負責到尾,始終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支持。

如果孩子在一個階段停留時間過長,不要嘗試強行推着孩子往前走,可以停留甚至倒退,讓孩子徹底完成現階段目标,再往前走。

父母可以嘗試用創意的方式來和孩子交流,試着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溝通,或者讓孩子轉換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經過慢慢的練習,孩子對恐懼的事物就會慢慢脫敏,家長在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知道戰勝自己的恐懼是一件特别值得自豪的事情。

正面強化孩子對勇氣的看法,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他們肯定還會遇到其他的恐懼,隻要他們能夠保持一個勇氣之心,就能不斷探索和接觸未知的事物,作為父母,也沒有必要要求孩子今後什麼都不害怕,人總會遇到自己恐懼的事情,隻有能夠克服,時刻準備好,教會他們的應該是如何面對恐懼和焦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