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

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3 00:43:15

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小 編 導 讀 胃痙攣,即胃部肌肉抽搐,是胃呈現的一種強烈收縮狀态,臨床較為常見胃痙攣發作時,患者多疼痛難忍,想要快速緩解其症狀,針灸之法不可少找準穴位紮幾針,緩解痛苦展歡顔,具體操作方法見下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隻需幾針痛苦立緩)1

胃痙攣針灸哪個部位好

小 編 導 讀

胃痙攣,即胃部肌肉抽搐,是胃呈現的一種強烈收縮狀态,臨床較為常見。胃痙攣發作時,患者多疼痛難忍,想要快速緩解其症狀,針灸之法不可少。找準穴位紮幾針,緩解痛苦展歡顔,具體操作方法見下文。


胃痙攣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常為脘腹部持續或斷續劇烈疼痛,疼痛明顯者拒按,伴嗳腐脹滿,或惡心、嘔吐,或伴發熱。痛勢緩者可伴有打嗝、脹氣、惡心、嘔吐、腹瀉、胸悶、大便稀薄等症。

【治療】

方一

1.取穴

主穴為中脘、内關、足三裡。屬實熱者加梁丘、曲池;虛寒者加陰陵泉、公孫。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内關: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足三裡:犢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橫指處。

2.操作方法

中脘直刺1.5~3寸,徐徐提插刮針手法;足三裡、陰陵泉(向陽陵泉方向進針)均針1.5~3寸,提插撚轉手法,要求針感放射到足部;梁丘直刺1.5寸,提插撚轉手法,針感放射到髋或腹部;内關直刺0.5~1寸,撚轉提插手法,針感可上行至肩或胸前;公孫向湧泉方向刺1~1.5寸,曲池直刺1~1.5寸,餘穴亦用提插撚轉手法。持續行針至疼痛消失後,再間歇行針30分鐘,10分鐘行針一次。虛寒型,中脘加艾灸30~60分鐘;實熱型,可刺腘窩和肘窩淺靜脈出血。

方二

1.取穴

足三裡、陰陵泉。

陰陵泉:小腿内側,胫骨内側髁下緣凹陷中。

2.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醫者雙手同時拿揉患者雙側穴位,拇指對應陰陵泉,其餘四肢按揉足三裡部位,操作時務必使患者有酸脹沉重感,捏拿3~5分鐘,胃痛即可消失或減輕。此法為指針療法,一般用于輕症或怵針者,多1次而愈。

【按語】

胃痙攣屬中醫“胃脘痛”範疇,針灸治療立竿見影,效果顯著。編者觀察到,針灸治療該病止痛作用取遠端穴位優于局部穴。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合穴,現代醫學證實針刺足三裡穴,可有效解除贲門、胃及幽門痙攣;梁丘為胃經郗穴,有傳導經氣,調理内腑的功能。實驗研究證實,針刺梁丘穴可減緩胃蠕動。胃肌電圖觀察,急性胃脘痛患者在針刺止痛的同時,胃電圖有相應改善。這說明針灸疏通經絡,調達氣機,緩急止痛等作用是有客觀生理病理基礎的。

幾根針,幾個穴位,搞定諸多疾病。

針灸好神奇,可是經絡、穴位太難記了。

别怕别怕,小編帶來了一本針灸歌訣類書籍,将知識容于歌訣之中,學習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經典針灸歌賦全集 》

學習中醫者,曆來都有誦讀中醫歌訣的習慣,因醫學知識枯燥乏味,強記誠難,若融書本内容于韻律優美之歌訣中,則韻味頓生而脍炙人口。一經熟讀,曆久而不忘。一本優秀的針灸歌賦書,是針灸教學和臨床工作的重要工具。該書從大量古代醫籍中輯錄了比較實用和常用的針灸歌訣、歌賦,分為經脈篇、腧穴篇、刺灸篇、診療篇和流注八法篇分類介紹,并加以簡單注釋。主要特色:①收錄最全,并且做了歸納、對比、糾錯和修補;②曆代關于針灸禁忌日、子午流注、八法針法的典籍形式、流派多而雜,本書系統整理後做到了清楚了然;③有評述,諸歌賦的作用做了精簡的評述,便于初學者掌握;④對初學者列出了最低背誦量,便于他們迅速入門、立竿見影,本書是普及和提高相結合;⑤吸納了日本學者對中國針灸的研究成果,首家繪制出經絡診察治療圖。(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孫學全針灸治療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學全 馬良志 高楠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