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而每個人所擁有的的時間、金錢、社會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為了得到某一樣東西,通常都不得不放棄另外一些東西。
比如工作和閑暇,選擇工作賺錢就意味着得放棄惬意的閑暇時光,選擇悠閑的閑暇時光就得放棄工作賺錢的機會,古語有雲:“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其實這時候,如果選擇工作,閑暇就是工作的機會成本;如果選擇閑暇,工作就是閑暇的機會成本。
在經濟學裡,這些不得不放棄的東西,就是我們為當前選擇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機會成本就是放棄的最大代價。
其實投資也是關于機會成本的決策,如果買入價格過高,需要持有較長時間才能抹平估值,這其中浪費的時間本可以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如果對好公司追求過分的便宜,會導緻錯過,也是一種很大的機會成本。根據個人的機會成本,選出可見未來中最好的投資目标,才是正确的決策。
在做選擇中,為什麼大多數人未能理性地思考機會成本,甚至大腦中從來就沒有這個概念?
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人的大腦結構和心理機制。
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有這樣一種發現,人的大腦對所見即所得的事物更加敏感,對看不見的事物則很不敏感。
人的大腦天然就喜歡走捷徑、省力氣,盡可能地節約能量,喜歡用“系統1”做大部分的判斷。看不見的,需要用大腦的“系統2”進行推理性判斷的事物,人類往往不夠重視,很容易犯錯誤,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太願意去做這樣複雜的工作。
所以,人們往往忽視機會成本,重視顯性成本。如果我們更頻繁、更明确地提醒自己考慮機會成本,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的是,無論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保持學習熱情和思考深度,并且多和更高認知能力的人交流,早點明白很多道理,早點做出正确的選擇,我們的人生将少付出很多機會成本。如果選擇已經做出,不管結果如何,後悔是沒啥意義的,因為生活還要繼續,不要沉浸在無盡的懊悔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