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後逐漸發展兩大類,一類叫拼音文字(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等),另一類叫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隻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産生意義。然而,作為方塊文字的漢字則不同,每個字都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信息量遠大于拼音文字。舉個例子,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較如下: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中文9.65比特。由此可見,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而漢字的信息量最大。
漢字是唯一的從古人象形表意造字一路傳承下來,曆經幾千年從未中斷的文字。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标志着那時已經出現成熟的漢字系統。稍後出現了金文,西周時演變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秦末出現隸書,西漢出現草書,東漢出現楷書和行書。雖經橫平豎直的規範,卻總是一脈相承,從未間斷。
越原始的,其體現人文性也越基礎,對人的影響也就越深刻。因此,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
--------------------
(5)信字形演變:
--------------------
本義溯源:金文"信",一種寫法從人從口,一種寫法從人從言:
金文"信"-1,從人從口
金文"信"-2,從人從言。"人"字旁腿部有一指事符,表示行走在外之人
金文"言"
篆文"言"
兩根會意,指行走之人替人傳言帶話,實話實說、不增不減,完全忠實于托其捎話之人的原話。從而引申出信任、誠信等含義。
之後的篆文、隸書、草書直至楷書與行書,都保留了從人從言的字形和意思。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
衍生含義:
--------------------
今日啟示: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要使糧食充足,使軍備充足,使老百姓信任執政者。" 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會先去掉哪一項呢?" 孔子說:"去掉軍備。" 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剩下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 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可見,在孔子看來,統治者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論語·顔淵》原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
其他漢字解釋:仁 、 義 、禮 、 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