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内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着生命健康。下肢深靜脈血栓就是現在常見的一種血管性疾病。
下肢深靜脈血栓如何診斷?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及診斷标準為下肢突發廣泛性粗腫,脹痛,行走時加劇,可伴低熱,後期可出現淺靜脈曲張,肢體浮腫,小腿皮膚色素沉着等。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下肢深靜脈内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創傷或産後長期卧床以緻氣血運行不暢,氣滞血瘀,瘀血阻于脈絡,脈絡滞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發為本病。清代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瘀血流注,亦發腫脹,乃血變成水之證。” 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曰:“産後閃挫,瘀血作腫者,瘀血久滞于經絡,忽發則木硬不紅微熱。”明确地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發病特點。
說明它的直接發病原因為跌仆損傷、手術傷害人體,使局部氣滞血瘀,瘀血流注于下肢而發。或産後、久病長期卧床,肢體氣機不利,氣滞血瘀于經脈之中,營血回流不暢;或年老、肥胖、瘤岩等緻患者氣虛,氣為血衰,氣虛無力推動營血運行,下肢又為血脈之末,故易發生阻塞。下肢為陰,濕濁易于積聚,如體内有郁熱,則發為濕熱。
下肢靜脈血栓怎麼治療?
本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為主,西藥早期溶栓、抗凝、擴血管等,中後期療效不佳,而中醫藥則有良效。中醫辨證早期多為濕熱下注,後期以氣虛濕阻為主,而血脈瘀阻則貫穿始終。
下肢靜脈血栓屬中醫“股腫”範疇,乃氣血運行不暢,氣滞血瘀,脈絡滞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而發。治療當靈活辨證,以活血化瘀,通絡利濕為要,或清熱利濕,或益氣健脾為法,随證加減。本病中醫藥治療效果較好,本文所治病例均達良效,加之飲食調理,低脂清淡,卧床病人盡早下床活動,或定時活動下肢,可防止血栓形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