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市經營模式圖?“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有超市宣傳冊還能在手機上看促銷信息,哪家價格便宜就去哪家”,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大型超市經營模式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有超市宣傳冊還能在手機上看促銷信息,哪家價格便宜就去哪家。”
4月19日,家住在太原市三牆路某超市附近的一位手裡提着幾小包蔬菜的大媽說道,家周圍有幾家超市,自己會時常買些特價商品。超市剛興起時,對這種有别與菜市場的購物方式感到很新鮮,但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随着省城大型超市越來越多、便利店分布越來越廣,她能熟練采購、挑選各類商品,有了更大的消費選擇空間。
本土超市熱度高于外來客
如今,每個購物中心都少不了超市大賣場的身影,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近幾年新開業的商場裡入駐的幾乎都是本土超市,沃爾瑪、永輝、家樂福、家家利等“外來客”的熱度明顯低于本土超市。
4月17日下午,在長風街沃爾瑪超市内購物的人并不多,“我們約在旁邊吃飯,順便買幾瓶飲料和酒,家附近有超市,東西也都差不多,平時采購時候肯定是就近選擇。”一位正在購物的大哥說,他的手裡拿着幾瓶氣泡水,連購物車都沒有推。結賬時,用自助機完成了掃碼、收款,人工收銀台前也沒有出現排隊現象。“這個時間段顧客不會太多,晚上會多一些,沃爾瑪剛在太原開店時候我來的多一些,那時候太原叫得上名字的隻有山姆士、美特好、華聯超市,當時沃爾瑪裝修比較現代、生鮮品類多、其他貨品也全,自營商品也挺多,每次都是開車來大采購。”王女士就在相鄰平陽路的某小區居住,長風街上這幾家超市距離小區都不遠,她告訴記者,家樂福長風店上個月停業,據說是要搬到别的地方,但最近也沒了動靜,之前去采購時候觀察到顧客并不是很多,停車場内多數車輛都是去天美新天地和附近購物的人。家家利超市長風店也貼出“店面升級、敬請期待”的告示。沃爾瑪超市長風店則是因為停車場老舊、停車不方便的問題去的數次也漸漸少了。
此外,永輝超市雖然來太原比較晚,應該是目前連鎖店較多的外來超市,尤其到晚上7點以後,特定商品5折的促銷吸引不少消費者光顧。
而在美特好迎賓店,相比則熱鬧些,整個購物環境顯得更為忙亂,不少顧客已經推着手推車開始選購,顧客多、促銷人員也多,在乳制品銷售區試吃、打折、買贈等活動引得不少人駐足。還有不少人等待購買饅頭、花卷之類。收銀台也是全面開放,有的櫃台已有排隊的顧客。“我常來,美特好大大小小好像有30多家連鎖店,店多而且就開在家門口,所以買個東西特别方便,過條馬路就是,無論蛋菜肉奶,還是饅頭面條,都在這裡一站式采購了。”王女士就住在長風街東風佳苑,距離美特好迎賓路店不到200米,很是方便。
差異化促進精品超市走俏
“買貴了退差價”這句話很多消費者都聽過,是超市在競争中宣傳促銷的一句話,而精品超市多以進口商品或優質生鮮類為主打商品,在購物場景和商品品質、品類上做文章,并不以低價來吸引消費者。
現代商業運營中,超市肯定是其中必備的,很多消費者習慣下班後去超市買些生活用品再回家。随着消費升級,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日常生活所需,更願意花錢去提升生活品質,這樣定位高于普通超市的精品超市也就逐步走入大衆視野。華潤萬象城負一樓的Ole’精品超市就以這種差異化經營,從中高端和年輕消費群體中分走一杯羹。
“我平時就買些乳制品和水果,這種樹莓别的超市沒有,這裡可以挑選的品種更多一些。”4月18日,一名正在購物的女士說。記者看到,在她的購物車内已經放了幾瓶小容量的牛奶和切好的西瓜、香蕉等水果。在這裡,雖然進口商品和生鮮的價格略高于普通超市,但仍然抵擋不住消費者的熱情。家住綠地小區的邊女士經常去購物,“這裡進口商品多,不用走出國門就能嘗到國外美食,而且老公喜歡吃納豆,這裡品牌多能挑選,我們每周來一趟,集中采購一次。”她表示,自己和老公年薪都不算低,每次購買千元左右的商品并不會覺得貴。
“感覺超市更注重購物體檢,在整體環境、裝修,還有貨品陳列上都有所體現。不少商品雖然價格偏高,但可以提供試吃,先體驗再購買。這點我感覺特别好。”柴女士表示,生鮮、水果、肉、菜等大多都經過精加工,以小包裝銷售為主,讓消費者購買更方便、回家處理起來也便捷。
資料顯示,精品超市起源于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時,美國出現了“零售革命”,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長,活躍的消費市場催生出衆多的高端食品超市,為中高收入家庭提供更高品質的食物和日用品。我國當前的發展狀況類似于美國那時的發展狀況,經濟迅速發展,消費者對日常消費品的品質要求逐漸提升,出現了Ole’、City shop和Taste等精品超市,為消費者提供精選食材和中高端日用品。省城目前較出名的就是Ole’精品超市,此外在一些商業項目中,不少商超也配備有精品超市,這其中,包括了天美新天地、茂業天地、富力廣場等。
一位招商資深人士表示,精品超市一方面能給顧客帶來不同的購物體驗,另一方面也在适應本土顧客的消費習慣,适應市場變化。目前超市零售業同質化嚴重,市場也趨于飽和,差異化經營無疑就成了其中的一個亮點。
超市業多重壓力競争激烈
3月份,在長風街千禧世紀廣場地下一層的家樂福超市内,貨品正在打折處理。4月1日,其發布停業公告,稱“為了更好服務太原市場,進一步優化地區的商業布局,太原長風店于4月1日停止營業。”并公布停業後,各種售後服務處理辦法。有人說是要搬遷到晉陽街,有人說因為虧損被迫撤店,無論何種原因,這個入駐太原近十年的超市轉眼之間關門了。更為殘酷的是,其附近的衆多小店鋪也紛紛關門。
從最新出爐的數據看,今年超市業一季度市場表現不佳,分析原因,大緻是三大因素所緻:大環境不可抗力、超市自身經營問題,以及競争因素。
撇開前兩個因素,消費者能明顯感受到的肯定是競争因素。“超市之間在競争、超市和便利店也在競争、超市和線上電商企業還在競争,這樣下去超市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常奔波于各大超市的供貨商劉先生通俗地解釋了這種競争關系。他表示,超市的商品結構同質化現象嚴重,因為他們供應商體系大同小異,所以不可能有明顯差異化的商品,這樣他們之間的競争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價格競争,很多消費者就會在衆多廣告中選擇低價商品。唐久、金虎等便利店紮根于各街各巷,除了營業時間比超市長,還推出從電卡、煤氣卡充值等便民服務,抓住了超市無法提供的經營方式。還有消費習慣的改變,很多消費者已經習慣網購或者就近購買,從去年開始,很多消費者都加入了社區團購,今年很多互聯網巨頭們都開始對社區拼團投入很多精力,迅速以低價占領市場,從實體零售業分食了更多消費者。
“競争激烈,優勝劣汰在所難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超市、便利店各有千秋,針對不同消費的人群,也都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消費品,超市在面臨多重壓力下,出現衰退或者倒閉的現象很正常。”采訪中,多位業内人士稱超市業将會迎來殘酷的調整期。
本報記者李若男采寫、拍攝
(責編:李琳、褚嘉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