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為古代社會四大階層,無數學子十年寒窗,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入朝為官,光宗耀祖。古代科舉考試比現在的高考要難得多,以明清為例,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通過後,前三名分别為狀元、榜眼、探花。

如今許多人喜歡拿古代科舉與現代教育做比較,其實,二者并沒有多少相似之處。要知道,古代考上功名可是能改變一生的命運,含金量數倍于現在。就算隻是一個窮酸秀才,在縣裡說話也具有一定分量,而且不用交稅、服徭役。清朝入關後直至滅亡,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人。而如今的研究生每年的錄取人數可是多達六七十萬,差距可想而知。

清朝268年,所中舉人才15萬。範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以耳熟能詳,在他中舉之前,老丈人對他百般羞辱,得知他中舉後,老丈人一改往日面貌,誇範進為文曲星下凡。舉人最差都可以做個地方官,如縣丞、主薄,努力點還可以當上縣令,相當于如今縣委書記。範進在中舉後變瘋也是情有可原了,畢竟前後反差實在太大。

進士的話最差也是縣令,對比一下,舉人要努力幾十年才可以坐上這位置。當上縣令後再加把勁就可以直奔知府(市委書記)和布政使(省長)或是巡撫(省委書記)了。能力再強一點,亦或是碰到什麼機遇,進入朝廷也不無可能。

而前面所說的,狀元、榜眼、探花為進士的前三名,無數讀書人窮極一生也難以考入進士。總的來說,現代教育與古代科舉毫無可比性,在古代是真正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