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5:08:08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男子将子女扔進江中)1

作者|李耳耳

你永遠想象不出,一個人對自己的孩子有多殘忍。

前不久,看到一則令人憤怒的新聞:廣東一男子,竟然将自己的四個親生兒女扔進了江中,其中兩人已死亡!

那天,他找借口帶着四個孩子到合江橋上,兩隻手分别拎起11歲的老二和6歲的老三,直接丢到了江裡。

老大看情況不對,轉身就跑。老四吓得呆在原地,哇哇大哭。

他正準備拎起老四時,被路過的司機按倒在地上并報警。

等警察來了,他才如夢初醒般地崩潰大哭。

然而這時,老二和老三已經溺水身亡,他的眼淚,顯得虛僞可憎。

事後,警察調取監控,發現他在當天帶着四個孩子去超市買了冰淇淋。

老二老三明顯和他更親昵,緊緊地貼着他走。

孩子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會被最信任依賴的爸爸親手溺死。

随着調查深入,我發現這場悲劇,遠比我們想象中更令人後怕。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男子将子女扔進江中)2

01

壞脾氣的父母,是把孩子當自己的出氣筒

據知情人爆料,該男子十分好吃懶做,還有賭博家暴的惡習。

孩子媽媽忍無可忍,在三年前就已經和他離婚了,帶着四個孩子,回娘家生活。

然而,離婚并無法改善她的處境,前夫隻要一輸錢就時不時就來騷擾威脅,不給錢不罷休。

為了家人的安全,孩子媽媽隻能一直忍氣吞聲。

一年前,孩子媽媽談了一個男朋友,前夫害怕她不給生活費了,便用孩子來要挾她複婚。

眼見她不肯,他便起了殺心,把生活的不如意遷怒于孩子。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男子将子女扔進江中)3

他特意去前妻家裡,以帶孩子出去玩的名義,把四個孩子騙出家門。

哪有什麼一時沖動,他的惡行全都蓄謀已久。

甚至被抓時的痛哭流涕,也不是為了孩子,而是想到了自己後半生的牢獄生活。

無法想象,當孩子媽媽下班回家看到這一幕,該有多崩潰。

她好不容易離婚,一個人将四個孩子拉扯大,卻依然躲不過惡魔般的前夫。

至于兩個幸存的孩子,目睹爸爸親手殺掉兄弟姐妹後,估計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的陰影。

婚姻中最可怕的伴侶,是沒有絲毫情緒控制能力的人。

對自己,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常常怨天尤人,沉迷于賭博遊戲等低級快樂中,變得愈發偏執;

對妻子,他們百般抱怨,将在外面受的氣,全部發洩在妻子身上,用暴力和辱罵,來獲得一點可憐的成就感。

至于孩子,則是他們威脅妻子最好的籌碼,也是最好的出氣筒。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提出過一個底層互害理論:

“當一個人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或者說他生活不如意,他的身上很容易散發出來一種惡,去害自己身邊的人,從而陷入一種底層互害的模式中。”

隻是,大人或許可以遠離暴力的源頭,孩子隻能無助地忍受着。

作家王蒙在文章《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尺度》中,描述了一種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關系:

“父母寂寞了就責備孩子太不活潑,父母想午睡了就覺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厭;

父母想讀書了就發現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想打球了就發現孩子不愛體育;

父母煩心的時候就更不必說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順眼了。”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變得陽光積極?

02

壞脾氣的父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弗洛伊德曾觀察到:

當兒童在某個情感沖突中承擔了弱勢被傷害角色時,TA會在潛意識中不斷試圖重複制造當初的場景,并努力在其中充當強勢的一方,以此來彌補童年的創傷。

這就是為什麼從小被家暴的男孩,長大後容易變成家暴男;從小被打罵的女孩,長大後也會變得尖酸刻薄。

豆瓣一位媽媽,講述了自己内心的糾結與煎熬。

她至今仍記得,讀高中的時候,因為雙休日睡到八點,被爸爸砸門喊起床。

她不情願地在床上嘟囔了幾句,換來的是媽媽歇斯底裡的怒吼。

她吓得趕緊起床,因為她知道惹怒媽媽的後果很嚴重。

有一次她頂嘴,媽媽撕掉了她好幾周的素描作品,用拖鞋把她的小腿抽成了青紫色。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男子将子女扔進江中)4

一方面,她埋怨父母把她當出氣筒,從未給她過溫馨幸福的體驗;另一方面,她又明白父母工作其實很辛苦,為了給她最好的條件,常常早出晚歸。

在這種充滿矛盾與痛苦的成長過程中,負面情緒就像漂在水裡的葫蘆一樣,她使勁把葫蘆按到深不見底的水裡,可葫蘆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浮上來。

直到她有了孩子,她發現自己把“葫蘆”丢給了女兒。

有一次,同事跟她分享自己孩子調皮搗蛋的故事,她脫口而出:“你為什麼不揍她?”

同事的一句反問“為什麼要揍寶寶”,讓她慌了神。

她早已習慣這種暴躁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她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總會不自覺地沿襲了自己童年的體驗。

教育最可怕的真相就是,一個人的壞脾氣,往往會影響三代人的命運。

可當我們回顧她的故事,會發現這一切本可以避免。

雙休日睡過頭?那下午少睡會兒,一定能按時完成作業;

年幼的女兒在哭鬧?揍她隻會讓女兒哭得更兇,更何況當父母去主動學習一下育兒知識,就會發現哭隻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

人們常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大人遷怒孩子,不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而是因為大人有大人的煩惱,和伴侶吵架、工作不如意、生活壓力太大……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便會發現對孩子發脾氣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甚至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引發更多的問題。

03

學會“發火”,是父母的功課

成年人的煩惱不可避免,最佳養育之道也一定不是把所有負面情緒都自己憋着,強迫自己對孩子始終微笑。

在漫漫18年的養育之路上,父母必須要學會的是,如何正确“發火”。

1、你可以拒絕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無法控制情緒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認為自己必須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的能量做到雲淡風輕。

于是,很多家長的情緒轉變是讓孩子猝不及防的,前一秒還在好聲好氣的哄孩子,後一秒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

的确,父母真的很努力,做到了忍耐的極限,但孩子不明白父母的苦衷,他們隻會覺得父母陰晴不定,捉摸不透,從此變得小心翼翼,習慣看人臉色。

其實,我們是可以拒絕孩子的。

在滿足孩子的需求之前,我們要學會先滿足自己的需求。

與其低質量地陪伴孩子,不如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現在心情不好,需要休息,寶貝先自己玩一會兒好不好?”

然後,你可以把孩子托付給信任的人,去房間裡睡一覺,或者出門散散步,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積攢能量,療愈自我。

孩子不懂成年人世界複雜的大事小事,但他們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緒。并且,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愛我們,他們更希望我們能幸福開心。

2、學會對孩子解釋

唯有承認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

當我們平複情緒後,不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更不要搪塞孩子“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這會讓孩子感到挫敗沮喪:“我沒法讓爸爸媽媽開心。”

我們應該學會對孩子解釋。

描述發生了什麼:爸爸/媽媽今天工作上遇到了一個小問題;

描述我們的感受:爸爸/媽媽有點不開心,就像你沒有成功拼好拼圖那樣;

描述解決的方案:剛剛爸爸/媽媽沒有陪你,是因為我需要一點時間消化情緒,出門散了一會兒步;

描述最終的結果:現在爸爸/媽媽已經想出辦法啦,可以全心全意陪你玩了,我們一起xxx,好嗎?

把自己當成孩子,把孩子當成大人,在彼此信任與鼓勵中,共同度過難關,這就是親子關系最好的模式。

男子将兒子投入江中(男子将子女扔進江中)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