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

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01:27:00

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作 者丨陳潔 實習生易萌編 輯丨李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破解中部地區人口自然負增長)1

人口自然增長率合理區間

作 者丨陳潔 實習生易萌

編 輯丨李博

圖 源丨視覺中國

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部地區面臨人口問題困擾。

根據2021年統計公報,中部6個省份中,除安徽外,其餘5個均發布了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數據,其中3個省份出現人口自然負增長,分别為湖南、湖北和江西。

從常住人口看,4個省份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除湖北因為武漢在疫情過後人口大幅反彈,帶動全省常住人口增長54.74萬之外,僅安徽出現常住人口增長,增量為8萬。

如何留住人口?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有四招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以強省會、都市圈等戰略留住人口;産業轉型升級,改善營商環境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公共服務建設進一步發力,充分發揮交通優勢;發展高等教育,增強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等。

“人随産業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與此同時,考慮到資源限制,目前中部地區最為合适的發展路徑還是由省會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因此,發展都市圈,由省會帶動周邊地區“共同富裕”,是留住人口的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能按照産業配套、專業分工的原則,有序将部分産業由省會中心城市向周邊地區轉移,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就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這不僅僅需要政策支撐,更需要不同地區間的協同,在交通、營商環境等軟硬件方面融合對接。

随着人口紅利逐步消退,人口問題已成為影響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部地區也需要在全國人口競争中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兩大人口問題并存

中部地區6個省份盡管總體人口不少,但是目前的人口問題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部分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多數省份常住人口負增長。此外,扣除省會數據之後,所有省份的常住人口均為負增長。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北。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湖北常住人口大幅增長54.74萬,但這是在武漢2021年常住人口增長120.1萬人的基礎上達成的。

必須指出的是,武漢這一常住人口增長并不是正常情況。2020年,由于疫情拖累導緻武漢部分企業、工地的工作崗位消失,一些人口流出。2021年武漢開始恢複,加上政策扶持等,常住人口數量暴增。如果從2020年發布的人口普查公報來看,2010年到2020年武漢的常住人口總增量為254.11萬人,平均每年增長約25.4萬人。

當然,武漢的人口“反彈”,與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分不開。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且擁有“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高校教育與産業發展為武漢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作為全國擁有最齊全工業門類的城市之一,近年來,武漢一直緻力于優化産業結構,提出了“965”産業集群發展思路,形成了“九大支柱産業、六大新興産業、五大未來産業”架構的産業格局。

根據武漢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武漢市2021年新增人口中,東湖高新區增加16.77萬人、武漢經開區增加9.65萬人,增幅非常快。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區域分别擔當武漢“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和服務業兩大支柱産業的核心發展區域,2021年GDP也快速增長。由此觀之,“人口地圖”緊扣産業,産業發展才能吸引優質人才流入。

扣除武漢120.1萬人的常住人口增長,2021年湖北其他地區的常住人口變化為-65.36萬人。

另一個常住人口正增長的是安徽,安徽并未公布人口自然增長率,2021年常住人口增長8萬人,但省會合肥就增長9.5萬人。

總體來看,中部6省在2021年的常住人口變動為-25.68萬人。除省會城市之外,中部省份其他城市的常住人口減量較為明顯。這意味着,中部面臨整體常住人口減少、人口吸引力不平衡并存的局面。

在這背後,是中部省份長期的人口流出。以河南為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作為中部人口最多的省份,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達1610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595萬人,淨流出人口達1483萬人,是全國淨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流出人口主要去向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

人口流出主要帶走了青壯年,又使中部地區的老齡化程度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湖北在2020年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0.42%。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公布數據的5個省份中,湖南人口自然增長率-1.15‰,湖北為-0.88‰,山西為-0.26‰。

即使是省會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在不斷放緩。其中,長沙在2021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0.08‰。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目前需要正視人口負增長的問題。首先,中部地區在人口增長上,需要通過降低生育養育成本、建立托育、改善男女性别比等手段,進一步促進生育意願。盡管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生育意願的扭轉并非一朝一夕,但相關政策仍然能夠起到“托底”甚至小幅扭轉的作用。

其次,應該針對重點地區,提供一定生育補貼或者其他政策優惠。在一些中小城市,扭轉生育意願的可能性更大,但這些地區長期人口外流,當地政府缺乏足夠的意願促進生育。因此,從省内考慮,可以通過财政補貼等手段,促進生活成本相對低的地區生育意願進一步恢複。

留住人口的關鍵舉措

除了改善人口自然增長率,中部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留住人。總體來看,中部6省的總人口并不少,2021年有3.64億人。如何利用好人口紅利,也将成為撬動中部發展的關鍵一環。

人随産業走,産業是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人口向擁有更多就業機會、更高平均收入的城市流動是大趨勢。對于中部省份來說,由于區位、資源優勢相對不足,整體發展産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産業的關鍵,還需要看省會的産業發展情況。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中部不少省份在積極推進強省會戰略,通過發展産業來帶動經濟,從而留住人口。而中部省份省會城市的産業發展,近年來頗有亮點。

以長沙為例,近年來,長沙緻力于打造幸福城市,将文娛産業作為樣闆工程,成為“網紅城市”,對外地人形成了較強的吸引力。2021年長沙全年接待國内外遊客1.8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926.44億元。

在火爆的文娛産業之外,長沙的實體經濟發展也頗為穩健,作為集聚、、鐵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大頭部企業的工程機械之都,長沙已成為僅次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産業集聚地。2021年,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營收占全國三成以上,發達的制造業及衍生産業,不僅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口,也幫助長沙留住了諸多制造業技術人才。

除長沙之外,中部勢頭正勁的還有被稱為“風投之城”的合肥。合肥正積極引進或扶持衆多新興産業中龍頭企業,優化産業布局。比如,截至2021年9月,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投資超500億元,上下遊120餘家企業,與蔚來、大衆、華霆動力等龍頭企業的合作,帶動了合肥配套産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人口不能“空心化”發展,中部需要發展産業尤其是高附加值産業。但各省份在實施強省會戰略的同時,難以避免地區間的産業、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以湖北省為例,2022年一季度GDP為10804.66億元,其中武漢市GDP占全省36.7%,其餘各市GDP突破千億的隻有襄陽和宜昌,與武漢差距較大。

強省會追求的不僅僅是省會城市自身做大做強,更重要的還在于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在省會城市做大做強産業之外,也要按照産業配套、專業分工、市場化的原則有序将部分産業轉移到周邊地區,形成合理分工的格局。

産業的發展需要發揮省會城市的帶動作用、輻射作用,這又考驗都市圈的建設。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中部各省基本都圍繞省會建設都市圈。

今年3月公布的《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确,長株潭都市圈範圍包括長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區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區及韶山市和湘潭縣。面積1.89萬平方公裡,2021年常住人口1484萬,占全省人口比重為22.41%。

中部如何發展都市圈?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需要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有效發揮省會城市“龍頭”輻射外溢效應。都市圈内各市應突出優勢特色,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把長闆拉得更長,做大做強做優主導産業,形成錯位發展、特色明顯、相互配套的産業發展格局。此外,要加強省會與其他城市在産業轉移、平台服務、研發轉化等方面的對接合作,形成協調聯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更大的人口與區域腹地,将給予産業更大的騰挪空間,也需要更多的高質量人才為産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以長株潭都市圈為例,應發揮好長沙的科教優勢,進一步吸引人才“入湘”,才能實現“研發在長株潭、轉化面向全省,主鍊在長株潭、配套面向全省,平台總部在長株潭、服務覆蓋全省”,帶動全省各地産業、科研等領域的提檔升級。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林曦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