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成于距今大約46億年前。經過數十年的演化,誕生出最早的生命形式——細菌。從此,物種誕生、進化和滅絕的大戲在地球上不斷上演。為了方便研究,人們将地球的曆史分為四個階段。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包括恐龍在内的爬行動物的進化,标志着中生代時期的開始。同時期還出現了鳥類、哺乳動物及開花植物。這一時期最終以大規模物種滅絕而終結。
中國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于1939年出土于雲南省祿豐縣沙灣東山坡。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楊鐘健院士将之定名為許氏祿豐龍。
恐龍是2.5億年前誕生的爬行動物,貫穿着整個中生代。它們種類繁多:有的龐大而笨重、靠四足支撐,有的小巧而迅捷;有的食草,有的食肉;有的周身覆蓋羽毛,有的長有厚皮;有的依靠骨闆、尖角或冠來保護自己。它們于白垩紀時期滅絕,并留下了長有羽毛的後裔。
直立的體态,把恐龍與其他爬行動物區分開來。由于放棄了爬行,它們與鳥更為相似。它們的四肢伸向身體下方,而不是像大多數爬行動物那樣伸向身體的兩側。
頸部:
腰部水平
而頸部呈“S”型
顱骨:
與身體其他部位
完全不成比例
肢體
前肢尚未找到
由推斷而來
下肢類似現代鳥類
起支撐作用
尾部
長而強壯
用于維持身體平衡
行進時
不在地面上拖行
體型大小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恐龍擁有了驚人的體型。比如阿根廷龍身長約30米。與此同時,也存在着比一隻雞還要小的迷你恐龍。比如,在中國發現的小盜龍和在阿根廷發現的小力加布龍。
兩大目
根據骨盆結構的不同,恐龍被分為兩大目,即蜥臀目和鳥臀目。蜥臀目的骨盆(蜥蜴骨盆)如蜥蜴般指向前方。鳥臀目的骨盆(鳥類骨盆)則如鳥類般指向後方。蜥臀目又進一步分為:肉食性的獸腳亞目和草食性的蜥腳亞目。專家認為,現代鳥類由蜥臀目演變而來。
爬行動物的進化
恐龍最根本的改變與運動方式有關,它們從爬行過渡到兩足行走。
最有名的恐龍——霸王龍
受影視作品影響,霸王龍成為了最有名的恐龍,它生在距今6700萬-6500萬年前,是白垩紀末期暴龍屬中唯一的獸腳亞目恐龍。
霸王龍,意為“殘暴的蜥蜴”。這個名字成就了殘暴食肉動物的諸多恐怖傳說。但在不久前,有科學家指出,它們可能是食腐動物。
75%的動物在中生代生物大滅絕中從地球上消失了。許多理論都試圖解釋恐龍滅絕的原因,有些還缺乏基礎證據的支撐。
20世紀80年代,兩位北美科學家路易斯·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和他的兒子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公布了自己的調查結果。他們認為,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了地球,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破壞性影響。撞擊激起的粉塵雲升騰而起,遮天蔽日,久久不能散去。
三種理論
隕石撞擊——尤卡坦(墨西哥)
在尤卡坦的希克蘇魯伯存在一個直徑100千米的大坑。它來自650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撞擊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和全球大火,煙塵遮天蔽日,植物因為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動物得不到食物大量滅絕。
證據
尤卡坦地區經常可以看到由隕石碎片組成的岩石,正是這顆大型隕石的撞擊給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同時滅絕了地球上大部分生命形式。
火山爆發
另一種理論認為,經久不息的火山爆發,噴出巨量有毒的火山灰,污染了大氣層,從而造成了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氣候變化
有人堅持認為,發生在白垩紀和第三紀之間、名為“K-T界線”的氣候劇變,使淺海從陸地慢慢退去,逐步造成了恐龍的滅絕。
也許是暴露面積小的原因,災難過後體形較小的動物存活了下來。但是,幸存者名單也引起了疑問:為什麼翼手龍滅絕了,鳥類卻生存了下來?為什麼鳄魚存活了而其他爬行動物卻滅絕了?
以上内容來自
全景圖解百科全書——恐龍
這套歐陽自遠院士審定推薦的
《全景圖解百科全書》
共16個分冊
知識系統全面
上到天文地理 下到動物植物
是地球科學 生命科學 物理學 天文學 生态學等
知識的全覆蓋
精選近萬幅國家地理高清原圖
适合4-14歲的孩子閱讀
随書還附贈16幅根據每冊知識點繪制的思維導圖
全部由思維導圖世界冠軍劉豔指導審定
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 培養邏輯力
還能讓孩子的百科學習更高效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推薦
這套書恰似一艘滿載夢想、蓄勢待發的太空飛船,乘着它,讀者能夠在豐富翔實的資料和圖片中了解天地風雲,飽覽世界多元的神奇,獲得新奇的學習樂趣。希望讀者們能以它為伴,認知百科,探索世界,把地球裝進瞳孔,讓智慧填滿心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