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安日報-最泰安
推開泰安市生态環境局肥城分局526辦公室的門,入目是幹淨整潔的辦公室,門後的衣架上挂着一件外套,辦公桌上擺放着一瓶硝酸甘油,旁邊是《全市加油站大排查大整治專項整治行動任務分工》文件材料,還有幾張手寫的《從家鄉變遷看生态變化》,電腦屏幕還沒有關閉,辦公桌下還有一台簡易的吸氧機……這間泰安市生态環境局肥城分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王宗河生前所在的辦公室,一切都還保持着10月13日時的樣子。
王宗河,一名基層環保戰線上的普通幹部。10月13日下午,王宗河開完會回到辦公室處理工作時,突然倒在辦公桌旁,送醫就診後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因公殉職,生命定格在55歲。從1990年參加工作,到殉職在工作崗位,王宗河始終未離開他所鐘愛的生态環境保護事業,他用31年的環保工作曆程,诠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本色,也生動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的生态環境保護鐵軍形象。
愛崗敬業 環保人倒在工作崗位上
“暖氣片旁藍色的小椅子,就是他出發回來或者不舒服的時候坐的,冬天的時候靠在暖氣片上烤烤,能讓身體舒服點。”提起王宗河生前的點點滴滴,市生态環境局肥城分局人秘科科長韓波至今仍不想相信王宗河已經離去。韓波指着王宗河辦公桌上擺放的物品告訴記者,多年來王宗河積勞成疾,2011年、2015年曾兩次突發過心髒疾病,當時局裡領導勸他多休息,少往一線跑,也有意安排他幹輕松一點的工作,但熱愛環保,放不下為之奮鬥了一生的事業的王宗河,兩次都在短暫的治療和休養後毅然回到了工作崗位。
10月13日下午,王宗河參加肥城市自備油罐核驗會議,15時左右回到辦公室突感不适,吃了兩片硝酸甘油後撥通了韓波的電話。韓波來到王宗河辦公室的時候,王宗河已經癱坐在辦公椅上,臉色焦黃,告訴韓波吃了兩片藥很難受。韓波一看,聯想到王宗河曾兩次突發心髒病,就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并聯系分局的人将王宗河送到了醫院,沒想到搶救了一個半小時沒能搶救過來,更沒想到那句“難受”會是王宗河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
“醫生從急救室出來對我們搖頭的那一刻,感覺很不真實,不久前還在談笑風生指導我工作的領導就這麼走了。”肥城分局污控科科長陳繼聰是王宗河一手帶起來的年輕幹部,今年9月份剛提拔為污控科科長。王宗河去世當天下午,他和王宗河一起去參加會議,在回分局的路上,王宗河還囑咐陳繼聰有他做堅強後盾,工作要放心大膽地幹,不要有任何顧慮。“送到醫院的時候,還心存一絲僥幸,會不會跟前兩次一樣,隻要好好治療,就能慢慢恢複。”回想起10月13日的場景,陳繼聰的聲音有些哽咽。
王宗河的突然逝去,讓肥城分局的同事們很不适應,但倒在工作崗位上,卻又并不難理解。“我們的辦公室挨着,我去找他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他拿出吸氧機吸氧,摘了吸氧機就出發去工地、企業檢查是常事。”肥城分局黨組副書記、二級主任科員宿廣毅回憶,王宗河經常說,他心髒不好,要是正上着班,要麼就倒在企業檢查的現場,要麼就倒在辦公室裡,沒想到會一語成谶。
善于鑽研 三十多年練就環境保護“全面手”
“1月4日,上班第一天,陰,重污染。可能預示今年又是艱難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就重污染,大氣污染防治任重而道遠,相信今年比多災多難的2020年會好過一點,開頭難,慢慢甜。準備戰鬥吧!”這是2021年王宗河工作日志的第一頁,不僅記錄了2021年第一天的工作,也表達出了王宗河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信心和決心。
1990年7月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到泰安市生态環境局肥城分局工作後,王宗河先後擔任過肥城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人秘科科長、管理科科長,2011年5月任黨組成員、總工程師,2014年8月任黨組成員、副局長,2017年9月至殉職任黨組成員、主任科員,分工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監測工作。30多年來,不同崗位的經曆,也讓王宗河成為肥城市環保系統内公認的專家型業務型領導。
肥城市生态環境監控中心常務副站長王甲群從1990年就和王宗河一起工作,當時在監測站兩人吃住生活在一起,從室外采樣到室内實驗分析都非常認真,工作起來不分晝夜,直到後來王宗河分管大氣監測,依舊經常跟監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外出采樣。“我記得2018年去一個化工企業做大氣監測,提着幾十公斤重的設備,要爬到75米高的煙筒頂部采樣進行二氧化硫排放、煙塵分析等,他也跟着我們一起爬了上去。他走的前兩天還給我打電話說有個監測點二氧化硫濃度高了,查一查是什麼問題,13号早上又給我打電話問查得怎麼樣了。這麼多年來,可以說他就是我的榜樣。”王甲群說。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同事的眼中,王宗河就是這樣的人。30多年裡,王宗河先後分工項目審批、法制宣傳、污染控制、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等業務工作,他把鑽研業務作為第一要務。在監測站工作期間,王宗河白天辦理日常工作,晚上練習操作技術,迅速掌握并精通了水、氣、噪聲等各項污染指标的監測技術;在分工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等業務工作期間,着力研究上級政策,認真分析空氣污染成因,鑽研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城區空氣質量改善控制方法。
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任務重、壓力大,近年來,王宗河一直分管大氣污染防治,為做好工作,他實時關注空氣質量數據,通過大量的現場走訪和研判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指标控制辦法,并以《環境空氣自動站周邊工作技術要點》的形式發給各鎮街、各部門。肥城市工業企業多、消耗化石能源多、機動車流量多、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在此不利條件下,空氣質量在泰安依然不落下風,離不開王宗河和同事們的耕耘付出。把業務知識學習和一線工作實踐相結合,王宗河也成了肥城市生态環境系統難得的“全面手”。
執着擔當 帶頭深入一線治本求源
“治本必求其源”,這是王宗河經常說的一句話,他也在工作中帶頭貫徹了這一點。
深秋時節的肥城市康彙河,河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面倒映着垂和蘆葦的影子,岸邊幾個市民悠閑地垂釣……但誰能想到,幾年前的康王河水質超标,岸邊是一片難以涉足的沼澤地,如今的變化離不開王宗河的努力。2014年初,王宗河發現康王河總磷、總氮超标,怕影響到下遊河湖,王宗河帶着當時的污染控制科科長李軍,兩人沿着康王河每天步行30多公裡兩個來回,沿河巡查污染源,踏泥濘深沼澤,一趟下來身上被荊棘劃的全是傷,8個月的時間裡,李軍穿壞了兩雙皮鞋。今年9月份,李軍交流到肥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但回想起這段巡河的經曆,依然記憶猶新。
△王宗河生前工作照(左二穿藍色襯衫為王宗河)
“我記得是2014年的2月份開始巡河找超标的原因,到了8月份,雨水比較多,說下就下,我們經常被淋成落湯雞,這一片還全是沼澤地,稍有不慎就把一條腿落下去了。後來局裡為我們在河邊撐起了一把傘,一下雨就跑過去躲躲。”李軍回憶,他們租用大型挖掘機深挖,通過截流一段段尋找原因,最終找到了洩漏點是污水管網老化破裂,及時上報對污水管網進行了更換,曆時8個月讓康王河的水質得到了徹底的改善。“王宗河是我的直接領導,25年裡,我們一起去執法一線,打了很多硬仗,感受也很多。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都是他一起想辦法解決。”看着眼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回想着當初一起巡河的場景,李軍感慨萬千。
△王宗河生前工作照(左一穿藍色襯衫為王宗河)
在業務科室工作期間,王宗河走遍了肥城市大大小小的各類污染源現場,有工業企業,有河流道路,有施工工地,有餐飲業戶……在擔任分工領導後不改本色,依然堅持活躍在工作一線。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兩天,王宗河也在排查省控空氣質量監測點經開區和新城街道站點周邊的揚塵源,重點分析這附近特殊時段PM10和PM2.5異常升高的原因,走在省道泰東路的橋邊,他指着來來往往的重型載貨柴油車帶起的揚塵,還語重心長地對下屬說:“控制住這裡的積土積塵,保持常态化的灑水保潔作業,在東北風主導的天氣裡可以有效降低揚塵産生,對細顆粒物的減排效果比控制一個大型堆場還要好很多。”
△王宗河生前工作照(穿藍色襯衫為王宗河)
“王宗河是一名‘專家型’‘接地氣’‘老黃牛式’的好幹部,一名‘老大哥型’的好同事,一名夙夜奉公的好黨員。可以說,他用31年的工作曆程,生動诠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本色,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的生态環境保護鐵軍形象。下一步,我們将學習好、傳承好他矢志不渝、勇于擔當、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結合肥城實際,直面困難、勇挑重擔、努力進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保護好肥城的藍天碧水淨土再做新的貢獻。”泰安市生态環境局肥城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宜強說。
“月明之夜,坐在河邊,吹着河風,聽着蟲兒吟唱,伴随着嘩嘩的水聲,看着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這似是還未完成的手稿結尾,是王宗河31年環保工作為人民群衆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的不懈追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雖然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5歲,可他卻用自己的有限的生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寫滿基層共産黨員堅定信仰和無限忠誠的答卷,他踐行環保鐵軍的精神已經融入到家鄉的這汪碧水内、這片藍天中、這塊淨土裡。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陳陽 隋翔】
本文來自【泰安日報-最泰安】,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