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21:20:21

因為一句“身在無間,心在桃源”,年輕飛升受人尊崇的花冠武神——仙樂太子謝憐引起第一武神君吾(白無相)的興趣。這不是什麼好事,甚至可以叫做禍從口出。

誰能做到“身在無間,心在桃源”? 無間地獄蝕人心性,隻要痛苦足夠多,心就不可能在桃源。前身為烏庸太子的君吾(白無相)做不到,他不相信謝憐可以做到。他要謝憐重複他的遭遇,要把謝憐變成他那樣白衣禍世的人。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天官謝憐到白無相之間的距離)1

亡國

仙樂國土上的永安人遭遇大旱,應該也是君吾在其中搞鬼。這個時候謝憐已經飛升成神,本不應該管凡間事,不過以謝憐悲天憐人心性,君吾算定了謝憐不會坐視不理。謝憐求助君吾未果,隻能去羽師那兒借法寶一趟趟從遙遠的地方運水去永安,大耗法力,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時候的謝憐和前期的烏庸太子一樣,想以一人之力拯救蒼生,敢言敢做結局卻很糟糕。

在仙樂皇施政失敗、仙樂人自私自利、永安人幾絕生機等情況下,白無相站在了永安人那邊。也可以說他一手策劃了這一切,等的就是這一天。從來一帆風順的仙樂太子謝憐,開始力不從心、開始打敗戰、開始恐懼,然後眼睜睜看着自己跌落塵埃身在無間。

亡家

逃亡過程中,金枝玉葉的謝憐體會到了生存的艱難。值錢東西當盡,街頭賣藝被人打壓,走投無路去打劫凡人剛好又被神官撞見傳遍了仙京,成了一個笑話。

一毛錢難倒英雄漢,落魄太子不如雞。如果隻有謝憐一人,他大可以了結自己不受這屈辱,可他還有父皇母後在。父皇母後老了,在亡國打壓下病了,作為曾經天之驕子的太子連讓他們吃飽飯都困難。這是怎樣一種絕望?可以飛升成神的太子殿下,不能讓父母吃飽飯,放在亡國之前想都想不到。

終在貧病交加了無生趣也不願意拖累兒子的情況下,謝憐父母上吊自盡。這根奪了謝憐父母性命沾了謝憐鮮血的白绫有了靈性,成了謝憐的武器——若绫。不知道謝憐以後每次用若绫,會不會想起若绫奪了父母的命?肯定會,這正是君吾想要的身在無間心也在無間。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天官謝憐到白無相之間的距離)2

信徒散盡

從謝憐第一次敗戰開始,仙樂信徒們就頗多不滿。他們不會管白無相有多強,不會管你做了什麼,隻管你做到了什麼。很明顯,太子殿下謝憐或者花冠武神謝憐并沒有帶他們打敗永安人,那這樣的神就不值得供奉。凡人對神的供奉,從來都是有所求的。祈願實現不了,就把氣出在神的頭上,哪怕絕永安人生機逼永安人揭竿而起也有這些信徒的份兒,信徒們不會承認,他們需要一個出氣的靶子。

推到神像、拆毀廟宇、诋毀謾罵,終于讓花冠武神成了無香火無宮觀無信徒的三無笑柄。從來沒人想過永安人大旱不是謝憐的錯,永安人反抗不是謝憐的錯,仙樂人失敗也不是謝憐的錯。因為他是神,他就該承受信徒過高的期望,去做神也做不到的事情。

就像烏庸太子君吾,一門心思想着拯救烏庸人,因為某些沒做好就受到信徒的抛棄嘲弄法力漸失,離拯救烏庸人的距離就更加遙遠了,這是一個惡性型環。一個心懷蒼生的人被蒼生辜負,還能心在桃源否?

親信叛逃

烏庸太子君吾最脆弱的時候,他的國師也就是謝憐後來的國師叛逃了,給了他緻命一擊。同樣的,謝憐兩個本應該堅守到最後的仆人慕情和風信也叛逃了。

慕情叛逃得最快最直接,用慕情的話說不能每個人都在泥淖裡,他在中天庭還能對謝憐等人施與幫助。乍聽有理,參照慕情和其他神官一起驅趕謝憐不讓他在洞天福地修煉一事可以看出來,慕情的确不厚道。

慕情叛逃後,謝憐開始害怕風信受不了苦也叛逃,開始反省自己對風信不夠關注不夠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謝憐不是一個唯己的人,這個時候其他人會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不可自拔,隻會怨别人對自己不盡忠甚至道德綁架,謝憐不會。風信比慕情厚道一些,陪了謝憐較長時間,可惜的是沒有堅持下去。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天官謝憐到白無相之間的距離)3

至此,亡國亡家信徒散盡親信叛逃,仙樂太子和烏庸太子經曆一樣了——身在無間。就等着謝憐發洩仇恨變成白衣禍世。畢竟在君吾(白無相)的心裡,謝憐不可能做到“身在無間,心在桃源”。

君吾,也就是白無相出場了,蠱惑謝憐召回仙樂亡靈,對永安人發動人面痣,選擇報複與仇恨。這個時候的謝憐已經跌落塵埃,好像隻有複仇才是唯一的精神支柱,他召回了仙樂亡靈,留了三天時間做準備。

這三天,君吾(白無相)是焦躁的,他察覺了謝憐的心思。謝憐此人心中的善超過了他的預期,留三天時間,不過是謝憐給自己反悔在找理由。三天裡白無相一次次地刺激,一次次地試探,謝憐終于還是将自己釘在了永安大街上,等待一個反悔的理由。大雨滂沱,無人施救,也無人戕害,這些懦弱又平凡的永安人啊!

最後關頭,淵中人謝憐得一人雨中笠的善意,找到了一個反悔的理由,甯願魂飛魄散也要撤銷對永安人人面痣的詛咒。最終無名鬼(花城)替謝憐承受了詛咒,謝憐經此第二次飛升,為了贖罪散盡氣運帶上咒痂又再次下凡,成為毫無氣運的破爛道人。

謝憐為什麼執着于拯救蒼生(天官謝憐到白無相之間的距離)4

到這裡,或許在君吾(白無相)心中和讀者心中,謝憐和白無相之間,差的隻是“淵中人得一雨中笠”。謝憐得了雨中笠,在無間中飛升;君吾(白無相)未得雨中笠,遂成為白衣禍世。真的是隻差“淵中人得一雨中笠”嗎?是,也不是!

烏庸太子君吾不是天生邪惡,也曾心懷衆生,被衆生辜負身在無間才緻堕落。如果有人拉一把給一個善意,或許不會白衣禍世。或許。

不是

謝憐和君吾(白無相)之間的差距,不隻是“淵中人得一雨中笠”,還有謝憐比君吾(白無相)多了一分“心在桃源,向善而生,雖死不悔”的堅守,後者才是決定因素。

沒有這份堅守,即使得一雨中笠,謝憐也會覺得少了。有了這份堅守,即使沒有雨中笠,謝憐也會找其它理由不報複無辜不堕落。

成為破爛道人後的謝憐鬥笠不離身,其實也是在堅守“心在桃源,向善而生,雖死不悔”的信念。要知道,近八百年毫無氣運衰得要命的破爛道人經曆,也是一種慢慢煎熬的身在無間。走過時間帶來的荒蕪,謝憐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可見“心在桃源”意志之堅!

這才是謝憐和白無相之間的距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