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拔罐療法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于頸部長期勞損,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發生病理改變或骨質增生等,導緻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組複雜的症候群。多因風寒、外傷、勞損等因素造成,一般出現頸僵,活動受限,一側或兩側頸、肩、臂出現放射性疼痛,頭痛頭暈,肩、臂、指麻木,胸悶心悸等症狀。根據臨床症狀偏盛及輕重不同分為寒濕阻絡、血瘀阻絡2型。
一、寒濕阻絡
(一)症狀
頭痛、後枕部疼痛,頸項強硬,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背與手指麻木酸痛,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頸肩部畏寒喜熱,頸椎旁有時可以觸及腫脹結節。
(二)治法
(1)選穴 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 肩井:在肩上,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
大杼: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個椎骨,其下緣旁開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天宗: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做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處為取穴部位,用力按壓有明顯酸痛感 。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桡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
合谷: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桡側的中點處(以一手拇指掌面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為取穴部位 。
(3)拔罐方法 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針輕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為度。血止後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走至皮膚潮紅為止。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l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二、血瘀阻絡
(一)症狀
頭昏,眩暈,倦怠乏力,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視物模糊,食欲不振,面色無華,或伴有胸悶心悸。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大杼、肩井、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
大杼:見前。
肩井:見前。
曲池:見前。
合谷:見前。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先用梅花針在上述各穴叩刺3~5遍,以皮膚發紅、有少量出血點為度。叩刺後拔罐,留罐10分鐘,以拔出瘀血為宜。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減少低頭伏案工作時間,常擡頭作頸肩部活動。
(2)睡覺時枕頭的高度要适合,注意肩頸部的保暖。
(3)拔罐治療時要配合推拿,加強肩頸部的功能鍛煉。
四、病例
某 男 ,34歲。頸項部疼痛伴頭暈1年, 伴有頸項強硬,轉側不利,一側肩背部麻木酸痛,頸肩部畏寒喜熱。 頸5~7椎體明顯增生。穴取肩井、大杼、天宗,采取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針輕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為度。血止後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走至皮膚潮紅為止。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1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采用上法治療3療程後,症狀基本消失。
坐骨神經痛的拔罐療法坐骨神經痛以疼痛放射至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為特征,是由于坐骨神經根受壓所緻。疼痛可以是銳痛,也可以是鈍痛,有刺痛,也有灼痛,可以是間斷的,也可以是持續的。通常隻發生在身體一側,可因咳嗽、噴嚏、彎腰、舉重物而加重。根據是否由脊椎病變引起或坐骨神經本身病變引起疼痛,一般分為根性疼痛(繼發性)和幹性疼痛(原發性)2型。
一、根性疼痛
(一)症狀
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疼痛,多伴有腰椎叩擊痛,疼痛可因咳嗽、噴嚏、彎腰等而加重,或伴有小腿外側、足背皮膚感覺明顯減弱。多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病史。
(二)治法
(1)選穴 腎俞、大腸俞、腰陽關、次髎、環跳、委中。
(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兩髂嵴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為取穴部位 。
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内下方,适對第2骶後孔處(俯卧,骨盆後面,從髂嵴最高點向内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 。
環跳:在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側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關節橫紋按在大轉子頭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當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委中,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腰部塗抹萬花油,用大罐吸定于腰部腎俞處,采用來回橫走腰骶部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lO~15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幹性疼痛
(一)症狀
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疼痛,無腰椎叩擊痛。單純為坐骨神經發炎等引起。
(二)治法
(1)選穴 環跳、風市、委中、承山、飛揚、懸鐘、阿是穴。
(2)定位 環跳:見前。
風市: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
委中:見前。
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腘橫紋中點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
飛揚:在小腿後面,當外踝後昆侖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腘橫紋至外踝尖之中點再往下方外側1橫指,當小腿腓骨後緣處為取穴部位 。
懸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
阿是穴:局部壓痛點處。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環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後部坐骨神經線路上塗抹萬花油,用大罐采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坐骨神經痛可由多種疾病引發,故在拔罐治療的同時,應對原發病症積極進行查治。
(2)治療期間要靜卧休息,睡硬闆床,調節飲食,節制房事,注意保暖,适當做腰腿鍛煉。
四、病例
某 男性,36歲。坐骨神經痛5天。症見右臀後至大腿内側、小腿後外側有持續性疼痛,時有短暫針刺樣加劇,右下肢活動時疼痛加重 ,在坐骨神經循行途徑上有壓痛, 穴取右側環跳、承扶、殷門、合陽、委中、風市、承山、飛揚、懸鐘、阿是穴,行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環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後部坐骨神經線路上塗抹萬花油,用大罐采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治療當天疼痛明顯減輕,繼續以上法鞏固治療2療程,痊愈。
慢性前列腺炎的拔罐療法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統常見病之一,多發于20~50歲的人群。慢性前列腺炎有排尿延遲、尿後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遺精、早洩、陽痿等症狀。一般分為濕熱内蘊和脾腎虧虛2型。
一、濕熱内蘊
(一)症狀
小便次數增多,餘瀝不盡,或小便渾濁,排尿延遲,或見尿道有澀熱感,口渴等,或伴有遺精、早洩、陽痿等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腎俞、中極、陰陵泉、三陰交。
(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
陰陵泉:在小腿内側,當胫骨内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側骨内緣(胫骨内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胫骨向内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
三陰交:在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以手4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胫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 。
(3)拔罐方法 針罐法。上述各穴用毫針針刺得氣後留針10分鐘,拔罐後留罐l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二、脾腎虧虛
(一)症狀
小便次數增多,餘瀝不盡,或小便渾濁,小腹墜脹,尿意不暢,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勞倦或進食油膩則發作或加重,或伴有遺精、早洩、陽痿等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腎俞、命門、關元、中極。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腎俞:見前。
命門: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後正中線上與臍相對處為取穴部位 。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
中極:見前。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适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尿路感染,調整飲食結構,忌食辛辣食物,節制房事,适當鍛煉,增強體質。
四、病例
某 男 ,45歲。反複尿頻、尿後餘瀝不盡2年餘,伴有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遺精、陽痿症狀,自行服用多種補腎壯陽藥物未見明顯好轉。穴取腎俞、中極、關元、命門,采取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适為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後,自覺症狀明顯好轉,繼續以前法治療2療程,諸症悉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