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0:31:32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老子的《道德經》,今天這一期内容是“道德經”系列的最後一篇,這一篇文章,我們分享《道德經》的最後幾篇“箴言”的部分,是道家思想的至理名言和精華。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1

老子的道家思想的智慧,在這幾篇中都有體現。很多名言警句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比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在第80篇,老子還給我們描述了他心目中“小國寡民”的理想世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短短的幾十個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安靜祥和的美好世界。

今天我們來聊聊道家思想的:天之道和人之道。

首先我們從強弱講起,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關于強弱、有無的對比,前面我們也講過很多,道家思想是自然之道,所以,老子是從大自然的角度來理解強弱的,而不是人類價值觀的角度。對于萬物來說,生存是最重要的。所以這裡的柔弱,其實是有生命力的意思,人和草木是一樣的,在有生命力的時候,表現得柔韌,隻有在死了之後,才會變得沒有韌性了,變得堅強,像枯草一樣,一折就斷,所以老子才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而隐喻到我們人類社會,其實柔韌也是一種智慧,我們經常說某個人是“鋼鐵直男”,說這個人性格剛直,喜怒形于色,不懂得變得通,不善于妥協等等,這是一種剛強,而相反,善于“柔弱”,懂得退讓謙和的人反而更受人歡迎。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2

《中庸》的第一篇中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概意思是說,喜怒哀樂不行于色,不表現出來,稱之為“中”;即便是表現出來了,也都能做到比較适度,稱之為“和”。中和和是一種自然狀态,如每個人都完全做到了,天地就各安其位,萬物就會自然繁衍生息了。

其實在道家思想很多地方也體現“中庸之道”,老子在第77篇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在這一篇還引用了一個例子,他說,天道的作用,好像把弦系在弓上一樣。弦位高了,便壓低它;弦位低了,便擡高它;弦過長了,便減短;弦過短了,便補足它。天道也是這樣的,損有餘而補不足,多了就減少一點,少了就補充一些,達到一個适中和平衡就好。

但老子認為,在人類社會,大家做得正好相反,是損不足以奉有餘,也就類似于強取豪奪,把那些本來就不足還減少,而那些本來已經很多的還增加。所以老子感歎人道和天道的差别。隻有聖人才能做到的,真正的順應天道,做到:損有餘而補不足,把有餘的奉獻給那些不足的,這才是正确的。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3

老子認為,隻有聖人才能體道,才能掌握這個度,老子這裡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和《中庸》中說的:“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子說,體道的聖人,能讓萬物生長,卻不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就了萬物,也不自以為有功。能做到無私無欲,順應自然,不想表現自己,才能體察天之道,才能把有餘的奉獻給天下。

而《中庸》中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ěr)言,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下句是(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4

意思是說,古代的聖王舜,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歡向人請教,喜歡聽取那些看起來淺薄的言論,對于一切聽來的言論,他隐藏了邪惡的部分,并弘揚善良的部分,去掉了正反兩個極端,把合宜的做法用在老百姓的身上,這就是舜之所以偉大的地方。這和老子說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是類似的思想境界。

其實,道家思想這種“适度”思想,在《道德經》的最後一篇中也進行了論述。

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這段話一方面體現了道家思想的辯證思維,美言和善辯都是一種過度修飾的表現,并不可取,比如那些能言善辯的人,往往更容易自圓其說。另外,這一篇也體現了道家思想的一種大愛,一種利他精神。老子說,聖人都是非常無私的,他們盡量幫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們盡量給予别人,自己反而更豐富。因為天之道就是無私的,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相互成就的,對于萬物有利而無害。聖人能體會天道,所以,他總是給予,而不和人争奪。就像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這是一種大智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中國哲學系列《道德經》部分就到這裡結束了,下一個系列,我将開始分享道家學派另外一位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