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

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0 00:09:07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華觀瀾街道始終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不斷開拓創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面貌不斷改善,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人文觀瀾美好家園的願景日漸清晰,轄區群衆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逐年提高。

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龍華區觀瀾街道)1

觀瀾街道城市面貌不斷改善,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始終堅持黨建引領

“精治街區”成效凸顯

近年來,觀瀾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展開“精治街區”基層治理工作,成效凸顯。該街道被區委深改委評為“龍華區2018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優秀單位”,被《南方日報》評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最具治理實效案例”,還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和黨建網報道;2021年,觀瀾“精治街區”治理項目獲評南方日報“圳·治2021——深圳治理現代化十大優秀治理案例”、“最具群衆參與度案例獎”,今年被市委政法委評為全市第三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經驗推廣項目。

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觀瀾街道深入貫徹視察北站社區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全面啟動“精治街區”基層治理工作,為推進超大城市大型社區治理提供了觀瀾樣闆。

該街道由街道班子成員擔任包點社區“第一書記”,社區班子成員擔任街區網格長,街道駐社區工作組公職人員擔任街區指導員,統籌街區治理事務,實現黨員進格、黨員包棟、兩網合一(基礎網格、紅色網格),積極打造“街區 紅色網格”陣地,推動轄區2000餘名黨員混合編組全部下沉238個紅色網格,開展“六上門”聯戶走訪活動,讓黨員深入到群衆中去,讓群衆參與到治理中來,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力,增強治理力量;通過陣地建設,盤活了街區資源、聚合了社會力量打造“街區議事角”“共治小院”“奮鬥小巷”等獨具人文特色的共治空間,實現基層治理的“大象無形、潤物無聲”;搭建“街道、社區、街區、網格”四位一體的治理單元,實行街區網格化治理機制,由街道班子成員擔任包點社區“第一書記”,社區班子成員擔任街區網格長,街道駐社區工作組公職人員擔任街區指導員,成立街區理事會,統籌街區資源,推進共同治理,着力解決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堅持協同聯動,打造多元共治格局,街區理事會設固定席和流動席,充分鼓勵全體居民參事議事,持續增強群衆家園意識。建立商戶聯盟等共治平台,打造了“民情小店”“治理紅黑榜”等一批“微治理”典範。組建“578(我去幫)服務隊”“樓道紅馬甲服務隊”“環衛督查自管隊”等25支群衆自治隊伍參與街區治理,累計服務超10萬餘人次,有效實現多元共治;以“一張網”統攬各類事務,建立了群衆服務訴求四級分級分類處置機制,依托數字治理平台推動管治結合、法治前移,形成“發現—受理—化解—确認—反饋”全閉環,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0%以上,基本做到“小事不出街區”,充分激發基層治理效能。通過“因地制宜”解決了市域社會治理機制不匹配的難點,通過“力量聚合”解決了市域社會治理各自為政的痛點,通過“綜合施策”解決了市域社會治理精準服務的堵點。

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龍華區觀瀾街道)2

觀瀾街道全面展開“精治街區”基層治理工作,廣泛發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始終堅持改革創新

經濟穩步較快增長

近年來,觀瀾街道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推動改革創新,促進産業結構加速轉型,創新動能日益增強,實現了經濟穩步較快增長。

全面推進數字經濟建設,争創數字經濟先行街道。該街道聯合華為通過惠企宣講活動及企業服務等方式,積極推動轄區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雲上平台,目前轄區已有30餘家企業參與華為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創新中心數字化改造(雲上平台)。組織轄區銀星科技園、鴻信科技園、矽谷動力産業園、銘可達物流園等7家園區申報龍華區數字經濟産業園,協助銀星科技園獲評“龍華區十大數字經濟建設園區”榮譽稱号。同時,進一步加大企業服務力度,2022年以來,該街道共走訪企業314家次,解決企業訴求133條。

另一方面,全面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近年來,該街道先後推動中光電新型顯示産業智能制造基地、隆利科技新型顯示背光模組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沃特沃德新一代移動終端智能制造基地、駿星國際酒業食材綜合物流中心、穩健醫療粵港澳大灣區醫用生物及感控防護産業基地、邁瑞醫療器械标杆制造基地項目、深圳首個醫療器械3C創新平台——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項目先後落戶觀瀾。目前,利亞德LED應用産業南方總部項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泰衡諾移動終端營運中心戰略基地項目、深國際黎光物流園項目、信利康智能制造産業基地項目、資拓龍華雲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穩步建設中。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觀瀾轄區擁有各類商事主體2285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3家,比2021年增加44家,主闆上市企業6家,區總部企業數量7家,在庫國高企業527家,“專精特新”企業114家。産值十億元以上企業7家,億元産值以上企業95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雙重調整,通過各方攜手努力,觀瀾街道仍然實現了經濟平穩增長。據統計,2022年1-8月,該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53.8億元,增速1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28億元,增速14.4%,排名全區第一。

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龍華區觀瀾街道)3

銀星科技園獲評“龍華區十大數字經濟建設園區”榮譽稱号。

始終堅持民生為本

人居環境不斷提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近年來,觀瀾街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大民生項目投入,轄區城市面貌不斷提升,人民群衆歸屬感、認同感、幸福感顯著提高。

觀瀾街道在全國鎮(街道)首個編制實施“城市雙修”規劃系列項目(該規劃2020年榮獲廣東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三等獎、2019年榮獲深圳市第十八屆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截至目前,該街道建成公園總面積達10.19萬平方米,以橋頭公園為代表的35個城中村治理項目獲評市級優秀;該街道連續三年提前完成拆除削減違法建築任務,完成量全區排名前列。連續三年征地拆遷完成量全區第一,績效考核全區第一;梅觀創新産業走廊項目提前22天完成簽約任務,創造了深圳土地整備利益統籌簽約補償新紀錄;由該街道推進的深莞制造業走廊項目,再次創下深圳市同類型土地整備項目用時最短紀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觀瀾街道累計完成26件區民生實事和624件民生微實事。地鐵4号線和外環高速建成通車,平安路、桂月路、沿河路等多條道路升級改造打通城市交通循環。教育醫療日趨完善,高校、中學、公辦幼兒園從無到有,龍華區首所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在觀瀾辦學,龍華高級中學北校區建成開學,完成8所幼兒園“民轉公”。龍華區中醫院落戶觀瀾。該街道被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評為“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道”。庫坑社區、新瀾社區獲得“廣東省健康促進示範社區”榮譽稱号。

城市文明顯著提升。觀瀾街道始終将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堅持“測評 巡查 督查”三方通報等機制,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意識和文明創建工作水平;大力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活動,全面提升創文宣傳覆蓋面,努力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高居民創文知曉率和滿意率,營造全民參與創文的良好氛圍。2018年,該街道獲評“深圳市文明單位”稱号;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該街道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提升,截至目前觀瀾國控子站PM2.5年均值為每立方米23.9微克,轄區水體水質監測均已達标,生态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由于觀瀾街道在2020年度生态文明工作中表現突出,為龍華區創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作出積極貢獻,2021年初被龍華區予以通報表揚。

始終堅持依法治街

社會更加安定和諧

2021年,在參加區二屆人大一次會議觀瀾代表團分組審議時,觀瀾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海波表示,觀瀾街道将堅定不移提升基層執法質量和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街工作。同年4月29日,觀瀾街道黨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員會正式成立,從多個方面統籌推進依法治街工作。

制定推行制式合同。在廣泛征求各部門、各社區意見的基礎上,有創新、有繼承地定稿了30份制式合同、7份常用合同、4份《法律責任告知及履約承諾書》及合同使用詳細說明書,有效簡化了前期合同簽訂的溝通簽約流程,減少因合同争議發生的糾紛;實行合規審查。實行重大議題合規審查及司法所所長列席黨政聯席會議機制,針對街道每周黨政聯席會議決策議題,在提請會議決策前,組織法律顧問對議題的相關材料進行合法合規審查并出具書面審查意見,通過審查的議題,再由黨政聯系會議讨論後決策;開展法治督察。積極建立法治督查工作機制,及時總結梳理街道各項行政工作運行中的問題,全面改進和提升街道的法治建設工作水平,助力法治政府建設;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以線下實體平台 線上智能終端的模式,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線下一社區一法律顧問 法律顧問助理全覆蓋,線上掃碼可得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節等服務,讓公共法律服務更好地惠及轄區群衆。

修訂村規民約。2022年3月起,觀瀾街道積極開展了村規民約修訂工作。新版村規民約規章條款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居民相互約束提供有效遵循,為基層治理提供有力依據,有利于維護轄區和諧穩定和提升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建立了街道訴訟服務站,将訴訟服務工作前移,為轄區群衆提供地理位置上和法律服務上的便捷,給予群衆在家門口的“一站式”訴訟服務體驗;建立立法聯系點。在10個社區工作站建立立法聯系點,達到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的目的;創新普法形式。在以往常态化開展法治教育講座、普法宣傳活動的基礎上,進學校、進企業、進工廠開展國旗下普法和晚間普法,進一步增強企業、學校等主體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實現校園普法、晚間普法常态化,不斷在轄區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提升群衆法治素養。

始終堅持文化強街

打造特色文化街道

近年來,觀瀾街道圍繞“人文觀瀾”的定位,堅持文化強街,充分利用觀瀾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文化産業促發展,以發展帶動文化産業,大力培育“人文 休閑旅遊”産業特色,深入挖掘觀瀾本土民俗文化,着力把觀瀾打造成為生産、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産、城、人、文“四位一體”的特色文化街道,讓轄區群衆切實感受到了文化之鄉的獨特魅力。

觀瀾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荟萃,有客家民居、宗祠、碉樓、學校等多種物質文化遺産,以及客家山歌、舞麒麟、賽龍舟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而且部分特色文化已形成一定産業規模。據介紹,觀瀾街道是國際知名、國内最大的紅木産業聚集地和原材料集散地,國内紅木行業80%以上的原材料通過觀瀾進行交易。目前轄區有紅木企業60多家,産品遠銷美國、馬來西亞、意大利、中國台灣等地。擁有各種專利2000多項,獲國家級獎項100多項。“中國紅木家具十大知名品牌”、“中國紅木十大創意品牌”觀瀾占6席;享譽全球的觀瀾版畫基地被中宣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定位為“中國美術對外交流中具有話語權的項目”。截至目前已吸引了9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位中外名家入駐創作,累計印制版畫9萬餘張;世界知名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彙聚五大洲風格、擁有多個錦标級球場及觀瀾湖旅遊度假區,蜚聲世界并成為國際賽事舉辦地;堅美數字文創園是一個國際型的青年文創育成聚落,目前園區入駐率已達90%,年産值破億元;觀瀾湖藝工場園區集合青年創業、研學交流、藝術社區、博物展覽、手工體驗和潮流生活于一體,于2019年4月成為深圳市級文創園區;觀瀾古墟是深圳曆史上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現保存有1300座客家民居、數座百年名校,以及深圳目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古代墟市街區。目前總投資約1.35億元的觀瀾古墟和貴湖塘老圍保護性開發修繕工程已經完成,即将投用,煥發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近年來,觀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該街道連續多年舉辦文博會活動、“觀瀾杯”全國紅木設計雕刻大賽、首屆龍華文化音樂節、龍華國際網球公開賽等重大文體活動,進一步提升了觀瀾街道文化品牌影響力。此外,2019年,觀瀾國際化街區被列入深圳首批國際化街區創建名單。觀瀾版畫基地連續多年舉辦版畫雙年展、藝術設計雕刻大賽、創意十二月、文博會等文化藝術活動;觀瀾街道還與新華網廣東頻道聯手,開拍了《觀瀾百年路》文化紀錄片,文化觀瀾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龍華新聞全媒體記者 吳春華 通訊員 張璐 劉勝忠/文 記者 陳建華/圖

編輯 汪文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