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數字經濟創新新區

數字經濟創新新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3:24:34

數字經濟創新新區?來源:光明日報1971年春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合肥,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數字經濟創新新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數字經濟創新新區(合肥高新區堅定文化自信)1

數字經濟創新新區

來源:光明日報

1971年春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合肥。

1991年,合肥國家高新區獲批建設。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立區宗旨,合肥高新區“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與中國科大同頻共振、協同發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及産業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國聲谷·量子中心”應運而生,開枝散葉的“科大矽谷”核心區成為創新發展的時代樣本……

起點即高點 合肥首個開發區被譽為安徽“矽谷”

合肥高新區從誕生到成長,就一直與中國科大有着先天不解之緣。

1988年,合肥科技工業園被批準建立,成為全市首個開發區。1991年,國務院批準合肥科技工業園等27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合肥高新區正式誕生。從此以後,這片合肥西部的熱土,就開始承擔起“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曆史重任。合肥高新區的建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媒體稱其為安徽的“矽谷”。

建區之初,為了支持科教資源實現産業化,合肥高新區逐漸建立了合肥軟件園、合肥留學人員創業園、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科創孵化平台,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

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新盛宴”,拉開了大幕。一批批科大學子帶着各自的科技成果,滿懷報國熱情地走進高新區,開始追尋自己的創業夢想。

拔節即強勁 “科大團隊”成就“中國聲谷·量子中心”

2021年2月8日,在一年一度的年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滿懷信心地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标:達到十億用戶、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産業生态,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産業領導者,在全球人工智能産業中赢得話語權。

1999年,在中國科大已經從本科讀到博士的劉慶峰,創辦了科大訊飛。2000年,科大訊飛入駐位于高新區的合肥留學生創業園,劉慶峰和他17個小夥伴成為最早一批來到“科大矽谷”創業的科大人。随後,科大訊飛獲得了第一筆投資,企業發展開始破局。2004年起,科大訊飛實現盈虧平衡,并開始快速增長。2008年,科大訊飛成為首家大學生創業上市公司,并逐漸成長為亞太地區知名的人工智能企業。在科大訊飛的引領下,合肥高新區形成了人工智能産業集群,首個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産業基地——“中國聲谷”在這裡崛起,并在2020年底順利實現了“入駐企業1024戶、營業收入1060億元”的“雙千目标”。

比劉慶峰晚兩年考入中國科大、就讀于物理系微電子專業的黃汪,也有着創業的激情。1997年,黃汪本科畢業後去華為工作,一年多後回到合肥創業。受高新區的邀請,黃汪來到這裡紮根。經過十多年來的多次創業,黃汪于2013年底創辦了華米科技,并在短短5年内,帶領華米科技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在高新區深耕約20年的黃汪,至今仍感慨,2012年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是高新區為公司“擔保”,幫助企業獲得了急需的貸款,“這才帶來了今天的成功”。

2009年,又一批科大人帶着實驗室裡的小小“量子”,走進了高新區。潘建偉教授團隊的師生們,在留學人員創業園的一個小辦公室裡,成立了國内首家量子技術産業化公司。12年前,人們對量子信息技術認知極為有限,但高新區卻對這個項目給予了從場地、政策、項目到示範應用的全方位支持。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探索,2020年,國盾量子登陸科創闆。此後,科大師生又陸續在高新區創辦了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企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大技術領域形成了“三駕馬車”,推動合肥高新區打造世界級“量子中心”。

開花即繁華 中國科大先研院和高新校區落戶

2012年,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大與安徽省、合肥市四方共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在合肥高新區啟動建設,在中國科大海内外校友中形成了“蜂聚效應”。截至目前,先研院已建設聯合實驗室62家,引進各類人才696人,孵化企業271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0家。同時,作為中國科大教學主體的延伸、中國科大“新工科”“新醫學”的試驗場,2020年先研院共招收應用型專業學位研究生269名,園區入住了中國科大1400餘名研究生。

城校融合為“科大矽谷”注入了蓬勃動力,戰略科技力量在這裡布局。一批科大師生在合肥高新區完成了教學、科研、産業的融合轉化。

2017年算得上是高新區的“高光時刻”。這一年2月,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合肥高新區啟動建設。其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合肥實驗室)作為安徽“科技創新”一号工程,已在高新區初步建成,目前正面向全球招賢納才。

同樣在2017年,中國科大高新校區也正式開工,占地約3000畝,比中國科大前5個校區面積總和還多。中國科大高新校區将布局與高技術及工程學科密切相關的信息、計算機、工程等5個學院及重點科研機構,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成,師生總數将達2萬人。

創新成高地 “基金叢林”帶來“金融活水”

如今,在合肥高新區,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中科離子醫學中心等重大協同創新平台蓬勃發展,類腦智能國家工程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加速建設,加上科大國創、陽光電源等自主培育的上市企業近百家、15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戰略科技力量競相發力,300萬平方米雙創載體和3000多家在孵科技企業,讓這片128平方公裡的“創新高地”,已經逐漸具備了“科大矽谷”的各項創新要素。

金融是經濟的命脈。作為高新區投融資和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合肥高新集團發起設立安徽省内首支政府天使基金和種子基金,累計主動發起、參與設立了30支投資基金和4支專項資金,基金總規模481.92億元,包括種子、天使、VC、PE、Pre-IPO等不同階段,覆蓋企業發展各個階段。旗下專業從事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合肥高投,累計投資中科類腦、本源量子等50家科大系企業,覆蓋集成電路、智能制造、大健康等嶄新行業落戶高新區,逐漸發展壯大。與此同時,約200支總額約2000億元的社會性風投、基金也來到高新區,形成了更加強大的“基金叢林”。

2017年落戶合肥高新區的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科大老中青三代校友共同發起成立,緻力于衛星互聯網終端的創新。若森智能總經理桂萬如說,高新區為企業提供了數百萬元的融資和各項扶持政策,讓企業能專心緻志地開展研發,成功推出首款人工電磁材料相控陣衛星互聯網終端,填補了國内外行業空白。

布局“一帶三區” 全力建設“科大矽谷”核心區

30年風雨兼程,合肥高新區逐漸探索出一條“科學—技術—創新—産業”的内生發展之路,在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一直穩居前列,2019年位居全國第六名。2018年4月,高新區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納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一起,成為參與全球科技競争的國家隊。

202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設“科大矽谷”,為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合肥高新區将對标“斯坦福 矽谷”創新集群模式,以“科教創産”為着力點,全面加強與中國科大等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以中科大高新校區為核心,全力打造中國科大校友産業園,全力建設創新資源豐富、創業活動活躍、高端産業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科大矽谷”核心區域。

“科大矽谷”高新區片區實施範圍3883公頃,主要功能布局體現為“一帶三區”。其中,“一帶”為環中國科大科創産業帶,分布高端研發創新區、創新成果孵化區、科創産業集聚區等三個功能區。

合肥高新區還推出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若幹政策措施”,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從項目落地、科技研發、資金籌集、應用場景等全方位全周期支持。與此同時,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高新區塊也将推進科技金融示範區建設,構建與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相匹配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助推産業鍊、創新鍊與資金鍊的“三鍊融合”,從而加快發展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建立創新型國家貢獻更大力量。

科大師生說

“2009年,我們來到高新區,他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為量子科技的産業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潘建偉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如果你懷抱夢想,如果你渴望夢想照進現實,來吧,到高新區與有夢想者同行。”

——劉慶峰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華米科技是土生土長的在高新區沃土上成長起來的一棵小樹苗。在企業非常困難的時候,高新區為我們提供了企業的擔保,聯系了銀行給我們發放了創新貸等。一系列的資金方面的支持,讓華米科技迅速擴大。華米科技的成長,離不開高新區母親的支持。”

——黃汪 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