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4 22:09:59

“重讀史記”第一季 第四期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曆史世界。

上一講,我給你介紹了《史記》的主體部分,本紀、世家和列傳,為你詳細分析了這三部分的分類原則和它們分别對應的文明浪潮。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史記》的目錄,重點給你講講《史記》裡面沒有以人物為中心的兩個部分——“表”和“書”。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1

從目錄來看,“表”和“書”這兩部分加在一起,隻有十八卷,在全書中隻是一個非常小的比重。但是,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十八卷内容。它們雖然比重小,分量卻很重。

“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記錄重大事件。比如《六國年表》,就是逐年展現秦一統天下的過程。《秦楚之際月表》,則是逐月展現秦的崩潰到漢的興起這一段曆史。

“書”,是用專題史的方式,探讨曆史中的重大議題。比如《禮書》和《樂書》,探讨的是禮樂文化的演變和禮樂精神的實質。《河渠書》,讨論的是自古以來的水利工程和重要的水利政策。

毫無疑問,很多人初看《史記》,都喜歡看人物、看故事,把枯燥晦澀的“書”和“表”,當作可有可無的附錄,看完“本紀”就直接跳過“書”和“表”,去讀“世家”了。這麼讀《史記》,可就浪費了司馬遷的一番苦功夫。

代價高昂的“表”

先來看“表”這一部分。

司馬遷為什麼要用“表”來寫曆史呢?其實你簡單翻閱一下《史記》之外的古代典籍,就會發現,有表格的書極少。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就是制作成本高。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2

你想一下就明白了,在司馬遷的時代,紙張還沒有普及。所以,正常情況下,書是寫在木片和竹片上的。在木片和竹片上寫字相對比較容易,但要繪制表格就有難度了。尤其像司馬遷制作的那些大型表格,動辄十幾欄、二十多欄内容。所以,制作表格本身,對古人來講就是個高度複雜的事情。

想不複雜也有辦法,就要繪制在絹帛上。但絹帛是用絲織出來的,價格非常高昂。而且,絹帛是當時非常重要的商品,有時候可以直接當貨币使用。用絹帛寫書,那是真正燒錢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是設計難度大。

任何一種形式的存在價值,都取決于這種形式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越高,越有存在的價值。表格的不可替代性,就看你能不能設計出來一個獨特的表格,表達出用其他形式,尤其是用純文字的形式難以表達的内容。否則,大費周折做一個平庸的表,又放在一本文字無比精彩的書裡,隻能是減分項。

所以,古人寫書,能用文字表達的,一定是用文字,而不是表格。具體到曆史這個領域,最主流的做法就是講故事。這種情況不光是中國古代如此,世界其他地區也是一樣。

你看古希臘的那些史書,《荷馬史詩》、希羅多德的《曆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争史》,都是在講故事。而司馬遷是出了名的會講故事,不僅會講故事,他還常常能把道理嵌套在故事之中,把曆史事件寫的像一個個的寓言。

既然如此,司馬遷講故事就好了啊,做表幹什麼呢?而且他不光做了表,還一口氣做了十個表。最複雜的《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分了二十七欄的内容。目前出土的竹簡裡,這麼複雜的表格極為罕見。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3

假如這些表格,是以竹簡為載體一遍遍修改完善成稿的,這就意味着一個巨大無比的工程量,而如果是在絹帛上完成的,則意味着一個天文數字般的高昂開銷。

那麼,司馬遷付出如此大的努力,制作出來的表格,值不值呢?

答案是:值,非常值。

比如《十二諸侯年表》。這個表的匠心獨運之處,就在于司馬遷沒有就事論事,而是設立了一個參照系,從而同時展現了舊制度的崩潰和新制度的興起。

十二諸侯,指的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這十二個諸侯。内容從周王室衰落開始,到孔子去世後三年結束,一共是366年的曆史。

如果隻看标題,你一定會認為,這個表肯定是十二欄,分别展現十二個諸侯國的興衰。但實際上,司馬遷設計了十四欄。

第一欄是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第二欄是魯,也就是孔子的國度,也是周分封的諸侯裡文化級别最高的國家,這兩欄共同構成了一個參照系,象征周的舊秩序。後面才是象征新秩序的,齊、晉、秦、楚等十二個諸侯。

又比如《六國年表》。這個表也不是六欄,而是八欄。第一欄是周,代表舊秩序。第二欄是秦,代表新秩序。再後面的六欄,是魏、韓、趙、楚、燕、齊等六國。這張表等于設立了兩個坐标系,同時展現六條曆史線索:

一條是周的制度的徹底崩潰,一條是秦的新制度的形成,一條是秦與周的關系,一條是六國與周的關系,一條是秦與六國的對抗,一條是六國之間的矛盾。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4

這些内容,如果用文字來描述會非常複雜,但是通過一個設計巧妙的表格,一下就全部解決了。

事實上,當你看這些表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俯瞰曆史的視角。你面前的是一個巨型沙盤,展現了錯綜複雜的天下局勢,可以讓你從中做足腦力運動的自由體操。

“表”的價值,到這裡,就算是說清楚了。那麼,“書”又有什麼獨特的價值呢?

視角獨特的“書”

“書”包括了禮、樂、律、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個部分。

“禮”和“樂”放在最前面,是因為按照當時的主流價值觀,禮樂制度代表着人類文明的基本秩序。

而禮樂制度背後的禮樂精神,則是文明的内核。

接着,《律書》就是兵書,體現的是“兵者,國之大事”的老傳統。

再接下來,《曆書》、《天官書》和《封禅書》,則涉及人與天的關系。

最後以《河渠書》和《平準書》結束,分别涉及水利問題和經濟政策問題,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從中你會發現,書這個部分的存在,很重要的一個價值,就是讓那些不适合通過人和故事展現的,帶有抽象性和超越人格屬性的曆史,通過專題研究的形式,得到精彩展現。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5

比如,《曆書》寫的是曆法的演變,《天官書》記錄的是自古以來,如何通過對天文星象的觀察,來探究天和人的關系。這樣的話題,顯然不适合用故事和人物來體現。

如果說,講故事是一個主要拼天賦的事情,那麼寫這八個“書”,就不僅是拼天賦,還要拼方法、拼功夫,更要拼學術資源。

比如,《平準書》對漢朝建立以來的國家經濟政策變遷,進行了細緻全面地記錄,尤其注重宏觀政策、貨币政策、物價政策的變動。正是因為司馬遷既當過太史令,又當過中書令,能夠接觸到豐富的秘藏資料和一手數據,他又下了大功夫,将這些數據進行了嚴密地梳理和整合。所以“書”這個部分,直到今天,在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層面,仍有巨大價值。我們以前了解的司馬遷,是一個寫人、寫故事的高手,但别忘了,他也是一個紮紮實實的學者。

後來,東漢的著名史學家,《漢書》的作者班固,就是在“書”的基礎上,升級出“志”,形成了中國傳統史學中的又一個悠久傳統。

遺憾的是,“書”這一部分,丢失的很嚴重,高度殘缺不全,但從少數幾個相對完整的篇章,還是能看到這一部分的獨特魅力。

如何使用“書”和“表”?

說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明白,在《史記》這樣一部以人物為主體的史書裡,不以人物為中心的“表”和“書”,有着無可替代的價值。這個價值,也可以從這兩部分在全書的位置看出來—“書”和“表”,被司馬遷直接放在了“本紀”之後,“世家”之前。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6

如果是在全書的最後,就真成了可看可不看的附錄。但是,放在本紀後面,就意味着,這兩部分是對本紀這個全書總綱的拓展,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這兩個部分,跳出了人物中心的視角,進一步拓寬了曆史的廣度和深度,無論是表為我們提供的宏觀坐标系,還是書給我們呈現的專題視角,無疑都豐富了我們對曆史的認知。

你在讀《史記》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兩個部分和寫人物的三個部分對照着一起來讀。比如,如果你隻看《呂太後本紀》,也許你看到的全是這個女人如何心狠手辣,但你再看《平準書》裡對呂太後主政時期的記載,就可以看到,她放松了對商業活動的管制,還推行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結合這些内容,就更能立體地去理解曆史人物的複雜性。

同樣的,表這個部分裡,也有很多信息是其他部分沒有的。比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裡,你可以查到漢初封侯的開國功臣,最早是在哪裡,以什麼身份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其中很多人在“世家”、“列傳”部分是沒有獨立傳記的,很多事也隻在這張表裡出現。從中你可以對楚漢争霸,更進一步,對漢初的政治格局,有更深的認識。如果隻看人物部分,反而有很多看不清楚的地方。

總結

史記和漢書之間的傳承關系(表和書為何沒有以人物為中心)7

今天,我們分析了《史記》中兩個常常遭到忽略的内容,“表”和“書”。這兩部分雖然比重不大,但分量很重。如果一個人讀《史記》,不看這兩部分,必然影響他對全書的理解和把握。

把這一講和上一講結合起來,你就會發現,《史記》的結構,無論是全書結構,還是各部分的結構,都是精心設計的,而且不僅僅是文學性的設計。其中有很多大智慧,值得後人反複推敲。

講完了這一期,我建議你去翻開《史記》,讀一讀裡面的“表”和“書”這兩部分,看看這兩個部分,對你讀曆史,看天下有什麼幫助?歡迎你在評論區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中興chd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