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1:12:14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作者:李康化(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探尋鄉村振興的文化方略)1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的思路

作者:李康化(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長期以來,中國鄉村建設的努力從未停步。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蕭公權的《中國鄉村:19世紀的帝國控制》等,都是反映探索曆程的重要文本。21世紀以來,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到“鄉村振興”被提升為國家戰略,鄉村作為一種整體的、系統的生态空間和文化場域,其蘊藏的巨大價值潛力正日益顯現。

城鄉隻是空間特色的界定,并非品質優劣的劃分。鄉村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因應自然、有機生長、安穩守成。鄉村的文化、生活都是展開性的,外來的參與隻是輔助。鄉村的這種安穩守成,恰恰構成了對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的平衡。現代人大多是都市的擁擠者和異鄉的漂泊者,一些田園風光短視頻的爆紅恰恰表明現代人具有濃郁的鄉村情結。因此,鄉村文化振興應堅持連續性、倫理性、整體性和創造性。“連續性”就是要傳承文脈,舊中開新,新中含舊,重建人與土地的關系;“倫理性”就是要有反思性态度,敢于揚棄,對不同地域的鄉村文化有鑒别地學習借鑒;“整體性”就是要保護原住民、遺址、建築、工藝、民俗、飲食、特産等的共生關系,将鄉村規劃、鄉土風情、鄉邦文化合成小生境;“創造性”就是要汲取古今中外的資源,追求獨異性,避免模式化。例如,福建省永春縣一都鎮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本着建新不廢舊的理念,在基礎設施得以煥然一新的同時,“舊”的曾氏屏風、古井文化、媽祖宗教信仰等文化遺産全部得以完整保留,翻修過的民居也采用了“灰瓦”“紅磚”“白牆”的新閩派風格,不僅提升了外在的顔值,而且傳續了不可再生的曆史文化遺産。

鄉村的過去在我們心中,鄉村的未來在我們手上。我們可以通過産業介入、藝術介入和技術介入等方式,推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産業是振興鄉村産業的重要内容。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旨在将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整體格局。鄉村應在深入發掘自然景觀與文化基因的基礎上,培育特色文化産業。一是依托鄉村生活習慣和風土民情,将傳統的鄉土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将傳統的人文資源與現代的生産體系相融合,實現鄉村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二是挖掘優秀傳統民俗節慶資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節慶會展業。民俗節慶、農事節氣和傳統賽事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三産有機融合的重要載體。三是在鄉村生态美學建設的基礎上,利用文化與旅遊天然的耦合性,組織具有儀式感、參與性、場景化的鄉創活動,推動鄉村文旅融合。

藝術創生是激活鄉村美學的重要手段。2007年發起的“許村計劃”、2011年發起的“碧山計劃”、2016年發起的“貴州雨補魯村藝術計劃”等,都是在藝術介入社會理念的推動下對當代藝術下沉、公共藝術下鄉的文化實踐。藝術介入鄉村不隻是簡單的村容煥新,而是綜合的審美創造。藝術鄉建中蘊含的是一種藝術化的生活,需要思考“關系美學”問題,例如究竟是藝術面向還是社會面向,是藝術的再生還是鄉村的再生。為了促進地方藝術的多元性發展,藝術創生需要深度介入地方性知識。

數字技術是聯結鄉村世界的重要鍊路。當代社會高鐵、高速公路、網絡等硬件設施的出現,使鄉村不再遙遠。鄉村的形象、風物在新媒體時代因短視頻傳播、電商直播而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鄉村的資源禀賦、民族技藝因數字技術的賦能而實現了創新性發展,鄉村的文化消費、産品營銷也因數字技術的賦權而實現了市場空間的拓展。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村民通過深入挖掘本土的資源特色,大力發展銀銅器生産加工,賦予銀器以新的文化内涵和審美價值,同時依托“互聯網 ”平台,引入直播電商等數字平台,實現銀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梁漱溟先生認為,“鄉村建設,實非建設鄉村,而意在整個中國社會之建設”。鄉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目前鄉村文化建設在公共服務、特色小鎮、鄉村旅遊、村落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時人口流失、鄉村空心等老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新的生産與生活方式對傳統文化的挑戰,标準化、模式化的現代文化對鄉村特色的影響等新問題又時有發生。鄉村振興需要用審美的眼光去重新建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以美學路徑重現鄉村傳統文化,激發鄉村産業活力,優化鄉村治理結構,以達成地方“皆清潔、皆美麗、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遊覽”,從而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标。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陶淵明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