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為不能返回租客提供續租退租?撰文 | 李逗編輯 | 董雨晴,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自如為不能返回租客提供續租退租?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撰文 | 李逗
編輯 | 董雨晴
蛋殼公寓一地雞毛未收場的同時,長租公寓賽道的另一個頭部企業自如又登上了維權熱榜。
兩天之前,數名北京自如業主堵住了自如總部大門,要求自如對合同解約事件一事進行賠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自今年6月份開始,便收到了自如的降租電話,降租的理由則是疫情因素。
圖/視覺中國
早在今年初,自如房東們面臨強制解約的消息一度在網絡上傳播。但半年時間過去,情況未見好轉,有關自如解約業主的案例依舊層出不窮。直到今天,與自如強制解約的微博話題閱讀量最高達920萬。自如方面終于出面回應,會友好協商,根據合約賠付違約金。
但這并不能消除房東們的不滿。比起兩個月的賠償金,他們還需要額外付自如高達數萬元的裝修費,“明明是自如單方面違約,但核算下來,我們還要倒賠自如幾萬元”。
業主和自如拉扯不休的同時,住在長租公寓的租客們逐漸感到慌張。在大量蛋殼租客被強制退房的外部環境下,長租公寓的暴雷聲,也攪動着每一個自如客的心。北京的冬天來得迅猛,寒冬到來後,有着高達數百萬量級租戶的自如,能否成為年輕人的避風港?
強制收房卻要賠上數萬元裝修費
“我之前的房租是4760元,但在9月份,自如在沒有經過我同意的情況下就給我降了1200元,隻給我打了3000多元,後來我一再溝通之後,等到11号才給補上了。等到11月22号後,自如在沒有跟我協商的情況下,便自動解約了。”
今年6月份,自如業主李明便斷斷續續地接到電話,内容都是在談降租,自如的降租理由則是疫情導緻空置率較高。但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李明的房租在11月22号自動解約了。
圖/視覺中國
有着同樣降租遭遇的還有王峰。早在2018年8月份,王峰便把它的房子以5年期制托管給自如,但今年4月份,王峰第一次受到了自如的電話轟炸,“幾乎每天打電話,一天十幾個電話的打,一直搞到5月底,跟我說租金要從7280元降到5500元,我不同意,決定要退租。”
據悉,不少自如業主們都接到了自如的降租要求,要麼降租、要麼解約,成為擺在業主們面前的一個無可奈何的選擇。
但降租和解約本不是什麼大問題,真正讓他們不滿的,是隐藏在合同裡的高額裝修費和家電賠償費,這是他們此前史料未及的。
按照業主和自如簽訂的《資産管理服務合同》規定來看:合同提前解約,甲方應向乙方支付裝修及新配置設施的損失費。而這份規定,被自如以制式合同的模式,寫在了每一個與房東的托管協議中,房東無權更改。
被強制解約的李明事後算了一筆賬,按照自如的賠償規定,即使加上兩個月的賠償金,自己也要賠上4000 多元。
而對于業主王峰來說,這筆錢則虧的更大。“那個房租的違約金給我算了9000多元錢,但是他給我算的裝修折舊費,還有家具家電折舊費費用,加起來一共是3萬多元,和該給我付的那個9000多元錢合起來,我還需要給他們支付26000多元。”
“我的房子在交給自如之前,本身就是裝修好了的,但是自如以無法知道電器安全性為由,把原有的家電給扔了,重新換上了他們的電器,但并沒有給我任何賠償。現在反倒要求我們賠償裝修,這太不合理了。”
維權風暴下,自如租客還能不能放心住?
在房東被降租憂慮的同時,另一端的租客們也在飽受着漲租的困擾。
再有1個月房租就該到期了,住在自如快一年的租客冉冉,開始緊密地向周圍朋友打聽租房消息。在此之前,她被自如管家通知,自己住的房租要從2390元漲到2630元,漲幅接近300元。
圖/視覺中國
“我在網上對比了相同戶型的價格,基本上都是比我現有的房租還便宜了200元,現在北京的租金整體都在降,但自如卻在漲價,這就逼得我們租戶不得不搬家了。”冉冉表示。
據貝殼研究院發布的11月北京租賃市場月報顯示,11月北京住房租賃成交量環比下降3.8%,在8月住房屋租賃成交量達到峰值後,9月、10月、11月三個月連續保持環比下降态勢。
事實上,自如的漲價幅度也被寫在了和租客的簽約合同裡。按照合同規定,每年合同到期續約時,自如以3%-5%左右的幅度漲價。但在租賃市場下行期下,這樣的機制便導緻租戶更偏向于退租,轉而在租賃市場中重新選擇房源。
在幾經對比同小區同戶型的價格後,冉冉不得不選擇放棄現有房源,轉而尋求下一個安身處。但在經曆了幾次租賃事件後,租房這件事本身已經讓冉冉覺得頭大。
“和其他中介租房,擔心遇到黑中介,和房東整租,又很難租出去,以往認為自如是最放心的,但現在來看依然是不省心,真不知道以後租哪兒合适。”冉冉對AI财經社傾訴道。
事實上,在今年年初之時,媒體就曾曝出自如給業主降租,租客漲租的事件。
與此同時,自如自身也在面臨目标客群流失的風險。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至2019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數量共減少77萬。其中,無論是2017年底的北京拆隔斷事件,還是2018年和2019年的互聯網裁員事件,都對以自如為代表的長租公寓業務産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而在今年蛋殼公寓租戶們面臨大規模清退時,住在自如公寓裡的租客們變得尤為焦灼。畢竟,以往無數的長租公寓的暴雷事件告訴他們,這場混戰中,沒有租客能置身事外。
作為國内長租公寓規模最大的企業,自如早期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據媒體報道稱,自如僅2015年至2017年累計虧損就近13億元。2018年之後,自如啟動多輪融資動作,2020年3月份,其又迎來了軟銀一筆10億美元的投資,讓自如的估值升至66億美元。
而即使有資本加持,北京自如的盈利情況一直未能達到内部設定的KPI。據知情人士向AI财經社透露,早在去年12月,自如北京公司團隊着手架構調整,原上海城市公司總經理周藝君成為新的接任者,任北京公司城市總經理。自如北京公司内部的海報一度也變更為:“牢記使命,盈利·北京”,并要求員工将其設置為手機屏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長租公寓賽道的盈利壓力。
當長租公寓不再被資本偏愛,缺失自我造血能力的蛋殼與自如們,還能繼續有恃無恐嗎?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