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夏至,古代的夏至是夏天的到來,還是陽光的極緻?
從現在漢語來講,夏至,仿佛是夏天的到來。因為至有到來,行走的含義。夏至通常在農曆的五月,公曆的六月,至少離酷暑還有一段時間,所以當代人往往會認為夏至是夏天到來的标志。
但實際“夏至”兩字,含着更深邃的古天文含義。
夏至是上古時代最先确立的節氣。因為最明顯的标志是,在北半球,如果你正午将一根木棍立起,它的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如果你恰好是在北回歸線上,你會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木頭居然沒有影子,因為太陽直接照在木頭頂端。這叫日中天。
古人就是以太陽行經黃經90度,正在木頭或你的頭頂,定為夏至,從而劃分其它的節氣的。
夏至的至,不是夏天的到來,而是太陽行經在北半球的極限。意味着過了夏至這個節點,太陽将往南行。所以古代的天文曆法中,夏至非常重要。
夏至作為一年重要的節氣節日,是納入古代祭神的禮儀的,周天子會和百官祭神,尤其是太陽神,更意味着皇權的象征。
但是這一重要的日子為什麼沒有形成重要的民間節日氛圍呢?其重要的原因,還是天氣太熱。你想一下,全套的禮服和儀式,頂着一年正頭頂的太陽,虔誠是有了,估計中暑的人也不少。那麼在漢朝之前興起的端午節,就替代了夏至節的很多迎神祭神儀式。端午節的熱鬧蓋過了夏至節。這是民間。
但是在宮廷,仍舊保留着夏至節祭祀的傳統。比如流傳下來的隋朝郊廟歌裡,仍舊有夏至日祭祭祀太陽和先祖的内容。唐朝的詩詞裡不見夏至皇帝的祭祀,但是宋朝夏至日祭祀火神阏伯,由皇帝親自主持,官員前三日就開始齋戒集結,火神阙伯成為南宋的國運之神,不能不說皇帝對夏至的重視。
“朱榮鉛砌拱都堂,靜合明窗夾主廊。外省諸司西恻畔,樞寮卻在外東廂。”宋朝魏了翁《夏至日祀阏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三首》其二“朝吧歸來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須臾排馬還私第,一片閑庭鎖夕陽。”宋朝魏了翁《夏至日祀阏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三首》其三
從這兩首詩作可以看到,夏至的祭祀由上古的郊外,轉移到宮廷宮殿裡,這是避開夏天的熱暑,但是幾乎所有的官員都集中在了開元宮内,人多到,從宮殿裡到宮殿外。外省的官員在大殿的西邊,而重要的中樞官員在東邊。
因為祭祀要在上午或者正午,這幾乎花了整個白天,所以回家時,已經斜陽落落了。
而之前,許多人已經在此地三日。
皇帝和官員的虔誠,代表着夏至日的重要,祈求太陽神保佑大宋。
但是夏至日在民間是重要的農時節氣。元稹的詩更為樸素直觀,有着古代的節氣科普作用。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穴,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
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夏至五月中》
夏至節氣十五天,有三候,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唐朝疆域廣闊,所以元稹沒有專門寫南方難得一見的鹿和半夏。開篇就寫了南北共有的夏至節氣的蟬鳴。
到處聽得見蟬叫的聲音,這就是五月夏至的到來。夏至是一年太陽中天的時段,又是雨水充沛,河流滿漲的時節,所以用龍沉幽水,日盛中天來形容這種極緻和反差。
青山綠水之上是夏日炎炎,水深火熱。
此時高溫高濕,雷雨增多,一陣對流雨往往伴随電閃雷鳴,而暴雨之後,又容易形成明淨壯麗的彩虹。
蕤賓是指古代音律中的第七律,對應的是農曆五月,當四季奏響五月的交響曲,陰陽二氣開始同時出現并且交纏變化,各自東西衍生變化。
這裡很多人說,二氣,陰陽是什麼,怎麼這麼玄。其實也不是那麼玄。
常常有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如果用白天黑夜作為陰陽兩面,夏至那天,太陽直射最近,白天最長,而過了夏至這個節點,太陽南行,白天會慢慢變短,夜晚會逐漸增長。是不是很有辯證的味道?
夏至一陰生,代表着一種極限之後的慢慢反彈。太陽不會永遠在頭頂,随着太陽的南移,季節會逐漸走向秋天。
這是太陽的軌迹,是季節的變換,是常識,也蘊含着人生的很多哲理。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塊然抱愁者,長夜獨先知。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随。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唐朝 白居易《思歸時初為校書郎》
唐朝白居易就很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非常巧妙地用夏至一陰生,表達他的思念。是,處在長安天子腳下,夏至的太陽不會錯過他,但是為什麼此刻他卻另外有種幽懷和幽思呢?因為皇城雖好,進士及第,看起來錦繡,卻不是他要的那種踏實的家園感。
夏至節,是白天最長的時段,覺得入夜都稍微延遲了。可是這一年最短的夜,他卻寫成長夜,因為他心裡有鄉愁。那悠悠的回鄉路,我卻回不去呀,夢裡可以到達,但身體卻留在這裡。
我隻能焦灼等待季節的變化,忍受着夏天槐花枝裡的蟬鳴。
白居易的夏至一陰生,是夏至一情生,那幽幽的思念在夏至的太陽裡從心底浮起。這是我看到對一陰生最微妙的類比。
“昔予出東城,初見壟上耕。忽忽日北至,歲月良可驚。雖雲一草死,萬物尚華榮。誰能當此時,歎息微陰生。”宋朝王安石《東城》
就算是古人,未必天天去看日曆,忙碌的事多着,學習工作,娶妻,生子,歡樂憂愁,勞碌沉浮。所以和現代人一樣,忘了是幾月幾日,什麼節氣。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丞相改革家,忙碌的時候日理萬機。直到有天他出城,看到了田野裡青青稻苗,一片夏色,農民們忙着插秧耕田。他一問日子,才發現是夏至。這個北至,就是太陽在北方的頂點。他歎了口氣,歲月真是快呀!
雖然自小滿節氣就有靡草死的說法,就是苔藓,小的附着泥土淺表的小植物會不耐太陽的直射和水分蒸發而死,但是像禾苗這健壯的植物卻欣欣向榮。
誰能和我一樣,站在這廣袤的夏天的原野上,感歎時光的流逝,因為太陽雖好,它也會逐漸由盛而衰,一縷微陰之氣會逐漸代替盛夏呀!
這是一種時光之歎。雖然驚訝感歎夏至那種蓬勃之美,也知道,子在川上雲,逝者如斯夫。
王安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珍惜自己的時間努力變法,不怕得罪人,就是想要宋朝的繁華持久一點。但是他同時也知道,盛極而衰的道理。他退休後,非常簡樸。以至于他的政敵蘇轼都對他抱以崇高的敬意。
擔當生前事,無懼他人評價。王安石活得透徹,卻無妨他太陽一樣燃燒過。改變命運,承受命運。熱情冷靜卻達觀。
那麼關于夏至一陰生,你還有哪些感悟呢?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