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590年-1596年左右吧,年輕的威廉·莎士比亞寫了一部浪漫喜劇。
簡單地說,劇情就是這樣的
↓↓↓
這部場景美輪美奂,劇情狗血荒誕的《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最流行的劇本之一,在全世界都有上演,也成為了很多畫家創作的靈感來源,這出戲也成為在世界美術史上被提及最多的莎翁戲劇之一。
浪漫時期著名愛爾蘭畫家弗朗西斯·丹比,在1832年,用水彩描繪了《仲夏夜之夢》第二幕第一場月光下的雅典森林,這幅現藏于奧爾德姆美術畫廊畫作呈現了如夢如幻般的仙境。
而在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威廉·布雷克繪制的石墨水彩畫《奧布朗、提泰妮娅和帕克與跳舞的仙子》中,仙境的曼妙也如出一轍。
我要在這裡訪尋幾滴露水
給每朵花挂上珍珠的耳墜
— 《仲夏夜之夢》第二幕第一場
蘇格蘭畫家約瑟夫·諾埃爾·佩頓一生畫了不少仙靈畫,其中包括根據《仲夏夜之夢》而作的《蒂妲妮娅與奧布朗的争吵》,奧布朗與泰坦尼亞是《仲夏夜之夢》中的仙王和仙後,因為“換兒”而産生争吵,這幅畫中據說有165隻小精靈。
他的風格屬于拉斐爾前派,色彩濃重且細節讓人乍舌。
春季、夏季、豐收的秋季、暴怒的冬季,都改換了他們素來的裝束,驚愕的世界不能再憑着他們的出産辨别出誰是誰來。這都因為我們的不和所緻,我們是一切災禍的根源。
——《仲夏夜之夢》第二幕第一場
英國皇家學院的老師約翰·亨利希·菲斯利一共為《仲夏夜之夢》畫了四幅油畫。
我真是愛你,因此跟我去吧。我将使神仙們侍候你,他們會從海底裡撈起珍寶獻給你;當你在花茵上睡去的時候,他們會給你歌唱...
——《仲夏夜之夢》第三幕第一場
約翰·亨利希·菲斯利的這幅《蒂妲妮娅醒來》所描繪的情景是仙後醒來後,看見已被變成驢頭的伶人波通并愛上他的那一幕。
她溫柔地緊緊摟住波通,四周則是服侍她的仙女,腳下還有仙女和精靈在跳舞。
▣ 愛德溫·蘭西爾(Edwin Landseer)爵士:提泰妮娅與波頓(1848)
仙後和驢頭人的荒誕愛情是多年來深受畫家們喜歡的體裁,也是《仲夏夜之夢》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
盡管是由于魔汁的作用而産生的感情,有點盲目,但是,卻沒有世俗愛情中對于相貌、條件等因素的計較。
1939年“二戰”開始,身為猶太人的夏加爾夫婦面臨死亡和逃亡的險境,此時的夏加爾卻畫出了他最溫存清麗的《仲夏夜之夢》——畫家化身為牛頭新郎擁着白衣新娘,天上飛着紅色的天使。
這是夏加爾在用他的畫帶着帕拉飛離現實苦痛。在帕拉1944年病逝前,夏加爾的生活和畫面裡都沒有出現過别的女人。
這幅由英國18世紀偉大的學院派肖像畫家喬舒亞·雷諾茲繪制的名畫《帕克》可能是以《仲夏夜之夢》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中最出名的一副了。
瞧瞧那癡愚的形狀
人類真蠢得沒法想!
——《仲夏夜之夢》第三幕第二場
整個《仲夏夜之夢》其實是一場因為小精靈帕克的失誤而引起的混亂,他對自己找錯對象、滴錯魔汁不但不以為意,還覺得趣味十足。
還是蘇格蘭的約瑟夫·佩頓,在創作完《蒂泰妮娅與奧布朗争吵》後,他又于1847年畫了這幅《蒂泰妮娅與奧布朗和好》
畫面中,經曆了一番争吵的仙王奧布朗與妻子蒂妲妮娅在林中睡着了。他們之間的兩個形象是各自靈力的化身,統治着整座森林——其中遍布着精靈,有男有女、有善有惡,他們在水窪中嬉水,在地面上玩鬧,在樹叢間蹦跳。
來,我的王後,讓我們攜手同行,讓我們的舞蹈震動這些人睡着的地面。現在我們已經言歸于好...大家心中充滿了喜樂。
——《仲夏夜之夢》第四幕第一場
如同大多數英國仙靈畫,佩頓的作品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幻想,因為其豐富的想象在當時備受推崇。
最後愛爾蘭畫家丹尼爾·麥克利斯用這幅油畫還原了《被解除魔法的波通》,莎翁用極度誇張的方式來展現全無理性的愛之激情,在旁觀者眼中又是不可理喻的。
最幻不過夢,最美不過情,正如生活一樣,愛因為夢與情的遇合,是悲劇,也是喜劇...
恢複你原來的本性,解去你眼前的幻景
——《仲夏夜之夢》第四幕第一場
注:圖文來自網絡,僅為交流分享,侵删。
美術史知識大全藝術内容推廣計劃 :
如果你是藝術家?
歡迎通過圖文讓美術史君的粉絲們認識你!
如果你是藝術愛好者?
歡迎分享你的藝術趣聞與觀點、見解!
如果你是藝術機構?
歡迎分享你們的展訊和推薦的藝術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