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4:45:27

泾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長安城降雨量為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鳳仙郡三年無雨,玉帝批準下雨三尺零四十二點。

如果按照現在的算法,這個降雨量就是1000mm以上了,那就是特特特大暴雨了,絕對夠得上千年不遇的特大洪災了,能淹的房倒屋塌、小車橫流。

看來這個算法是不對的,他那個量雨的尺和寸的大小和今天完全不同,至少比我們現在的要小得多。

特别是他那個點,不知道究竟是按什麼計量的,如果是按雨點多少來算,可雨點又有大小之分啊,暴雨的雨點和蒙蒙細雨的雨點簡直有天壤之别,怎麼比較呢?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天庭一次降雨三尺多則正好)1

我們隻有試着參考《西遊記》書中其他地方的尺寸的大小來衡量。

孫悟空在東海龍宮找到如意金箍棒後,嫌他太大沒法拿,于是讓他變小再變小,直到丈二長短,碗口粗細時正合适,于是在龍宮舞弄神通,丢開解數,打的得心應手。

這個丈二長短,按現在的算法接近四米,而作為武器棍的最佳長度一般是短棍齊臂,長棍齊眉,如意金箍棒是長棍,但也不應該超過孫悟空的身高。

而磚家考證孫悟空身高隻有一點三米,也就是說如意金箍棒也就一米二左右最合适,再長了孫悟空耍不起來。

另一位大神哪吒身高一丈六尺,按現在的算法是五米多,但他爹李靖是正常人,古時候的成年人比現代的人平均還要矮上一些,估計也就一米七多,他遺傳下來也不應該高太多,又是個孩子形象,肯定一米七以下。

由此推斷西遊世界的那個尺寸和今天的尺寸比例大約是3:1。

但用在降雨量上顯然不合适,都超過300mm,還是特大暴雨,标準的雨災。

我們再看看時間比例,孫悟空在天庭被官封弼馬溫,幹了十幾天不幹了,嫌官小,回到花果山衆猴說已過了十幾年,也就是說天上一天,地下就是一年,這也是天庭公認的說法,天地間的時間比是3651。

如果拿這個比例測算降雨量又太小了,隻有3.3 mm,這是标準的小雨,和沒下差不多,根本緩解不了旱情,也不符合當時下雨的場景,看來這個比例也不對。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天庭一次降雨三尺多則正好)2

那天庭的降雨量和今天的降雨量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呢?

我們再分析,那個雨從天庭降到人間的地面,它先經曆了天庭的時間比,是3651,特别快,然後開始減速,直至到了地面才正常,時間比變成了1:1。

這是一個複雜漸變的過程,我們不能取3:1,也不能取3651的比例換算,我們取個十倍值30:1來換算一下試試。

長安城降雨量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換算為1100mm多點,最終折算為37mm,按今天的标準正好是一場大雨(25--50mm)。

鳳仙郡三年無雨,玉帝批準一日下足了三尺零四十二點,換算為1000mm多點,最終折算為33mm,按今天的标準也是一場标準的大雨,完全可以解決鳳仙郡的幹旱問題。

看來這個換算比例正好,非常合理。

原文說鳳仙郡這場雨下的溝滿河平,槁苗得潤,枯木回生。可見這雨下得很足,也很合适,剛好解決了旱災,而且還未造成洪澇災害。

後面孫悟空和虎力大仙鬥法,又為車遲國求了一場雨,因為車遲國半年沒下雨了,但這次下的時間長了點,兩個時辰,也就是4個小時,下的車臣國水漫了街衢。

車遲國聽事官和國王都說雨量已經足夠了,再下就會淹壞了禾苗,反而不美。這次雖沒說雨量大小,但略推算應該比上兩次還大點,因為多下了一個時辰。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天庭一次降雨三尺多則正好)3

其實早在秦漢就有了降雨量報告制度,叫“雨澤奏報” ,并對降水測量工具提出明确的要求。延續到唐宋時期更加完備詳細,地方呈報時需寫明某時下雨、某時雨止、得水尺寸等,至明清仍一直沿用。

地方政府測量降雨量的容器叫天池盆,但這個天池盆因形狀所限,所接雨水深往往是平地雨水深的好幾倍,地方官員也經常把這種虛數報上去。

司馬光曾說:“諸州縣奏雨,往往止欲解陛下之焦勞,一寸則雲三寸,三寸則雲一尺,多不以其實。”

這也正好側面印證了我們前文的推斷,書面記載的降雨量的尺寸和實際數值有較大出入,地面記載的降雨量往往是實際降雨量的三四倍,到了天上則變成了三十倍。

天庭降雨,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大約從早晨八點準備,到下午兩點結束,大約六個小時,三百六十分鐘,在天庭,也就一分鐘的時間,也就是說,那邊玉帝下完旨意,這邊即刻遵照執行,須臾間即完成交旨,一點也不拖泥帶水,效率奇高。

所以說天庭降雨還是很負責任的,不僅非常及時,而且每次都下的正好。

西遊記中的救命方法(天庭一次降雨三尺多則正好)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